编者按:本期《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动态与研究》刊发的第一篇文章“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十二五’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总体部署”,作者提出了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初步建成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服务中心、技术方法研究中心、数据信息中心、交流合作中心;根据发展目标确定了8项主要任务及相应的工作项目,进而对这些项目提出了部署意见;最后从指导思想、业务领导、制度建设、项目管理和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刊发的第二篇文章“中石化地质资料管理系统总体构架与功能”,作者介绍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建立的一套大型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和应用经验。系统实现了地质资料的接收、编目、著录、查询、浏览、借阅流通、统计、年报、上交和汇交等各项管理,以及馆藏地质资料目录和全文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功能。
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十二五”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总体部署
刘凤民 李英康 张立海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把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初步建成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服务中心、技术方法研究中心、数据信息中心、交流合作中心。“十二五”的主要任务是:协助主管部门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推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协助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采集,丰富实物数量与类型,完善库藏实物地质资料体系;推进信息化建设,丰富数字化资源,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开展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丰富服务信息资源;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一、总体目标
以国土资源部《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方案》为指导,通过强化馆藏基础设施建设、馆藏实物地质资料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等,丰富馆藏资源,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把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建成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成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服务中心、技术方法研究中心、数据信息中心、交流合作中心。
二、部署依据及原则
以国土资源部提出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任务为目标,以完成地调局工作项目为依托,以全面提升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能力为重点,在“十一五”工作基础上,实现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业务的全面进步和跨跃式发展。
三、主要任务
1、协助主管部门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推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宣传和贯彻落实《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积极推进省级馆藏机构建设,因地治宜建设实物地质资料库;
——协助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地质资料监管,推进实物地质资料依法汇交;
——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配套政策法规,细化工作流程和要求,增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的可操作性;
——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制定馆藏管理制度,提升管理能力,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2、协助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
——在“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选择一至二个省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示范,补充完善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方案和技术指南,为在全国全面开展清理工作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和可行方案;
——在条件成熟时,协助国土资源部开展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
——以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为契机,建立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
3、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采集,丰富实物数量与类型,完善库藏实物地质资料体系
——履行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职责,促进实物地质资料依法汇交工作进程,承担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的接收、整理、保管,筛选接收一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的重要实物地质资料,丰富国家库馆藏,2011年—2015年,完成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10万米岩心采集;
——拓展采集范围,专项采集典型矿床、“金钉子”剖面与重要建阶界限层型剖面等系列标本,采集境外勘查与考察获取的实物地质资料等;
——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的基础上,将特别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接收到国家库保管。
4、推进信息化建设,丰富数字化资源,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
——开发、完善实物地质资料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支撑软件,包括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系统、实物图像分析管理系统、全国实物目录管理系统等;
——开展以岩心扫描为主体、标本和薄片照相为辅的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工程,建设馆藏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岩心扫描图像数据库、标本和薄片图象数据库等专业数据源;
——完善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建立网络共享平台,推动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能力;
——建设实物地质资料电子阅览室和国家数字化实物地质资料馆。
5、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利用馆藏资源,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综合研究与成果集成,开发服务产品,拓展实物地质资料利用途径;
——完善服务利用手段,配备实物地质资料观察、岩矿测试等服务利用设备,建设开放实验室;
——依托库藏资源,建设专业教学与科普基地,普及地学知识,传播地学文化,建设学生实习基地;
——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提高国际影响。
6、开展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丰富服务信息资源
——组织开展全国钻孔基本信息清查,摸清全国钻孔的类型、数量、分布等,建设基本信息数据库;
——在基本信息清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全国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
7、开展国家岩心研究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库藏实物的作用
——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开展馆藏岩心的深入研究,将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研究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研究拓展到依托实物资料进行地质学研究。
8、拓展业务领域,开展基础地质工作,培养地质专业人才
——继续承担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等基础地质工作,完成局下达的地质调查项目,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地质工作项目;
——依托野外地质项目,锻炼和培养一批年轻的地质专业人才,充实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队伍,保持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事业持续发展。
四、主要项目部署
(一)国家级岩心标本采集及数字化
1、目标任务
做实建强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加强馆藏实物地质资料积累,开展国家级重要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健全完善实物地质资料体系;实施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工程,建立岩心扫描、标本照相、薄片显微照相等数字信息资源。2011年—2015年,完成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10万米岩心采集和馆藏15万米岩心数字化。
2、工作部署
2011年 ,开展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研究,加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宣传力度,完善配套文件,促进实物地质资料依法汇交;完成15个左右地质勘查项目20000米岩心和一个“金钉子”剖面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完成15000米岩心表面图像扫描、1000件标本照相、1000件薄片显微照相工作。
2012年,开展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研究,指导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业务工作,初步建立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完成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的处理工作,通过专家咨询、野外考察等手段,筛选采集15个左右地质工作项目的约20000米岩心及配套标本到国家库保管;安排1个“金钉子”剖面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工作;探索性开展建阶地层剖面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工作;完成25000米岩心表面图像扫描、1000件标本照相、2000件薄片显微照相工作。
2013年~2015年, 开展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研究,建立实物地质资料技术方法体系;完成45个地质勘查项目约60000米岩心采集任务,安排3个“金钉子”剖面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根据条件成熟情况,开展中国特色古生物化石标本采集和建阶地层剖面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工作;完成110000米岩心扫描、27000件薄片显微照相和8000件标本照相任务。
(二)实物地质资料集成与服务系统建设
1、目标任务
利用网络数据库、信息技术和空间建模技术,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展厅研究,集成实物地质资料服务资源,建立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展厅; 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系统,推进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完善与维护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完善数据更新机制,及时发布服务数据;开展馆藏资料研究,开发服务产品,向社会提供专题业务服务
2、工作部署
2011年,在“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完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系统的空间查询功能,提高资料检索查询能力;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展厅建设需求分析,提出总体设计方案,并进行开发实验;建立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开发动态信息填报、发布模块;新增2万米钻孔岩心地质数据、10个钻孔岩心图像数据在线服务,;以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为切入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启动服务产品开发工作以及相关成果、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012年,完善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展厅设计方案,进行数字展厅建模和开发工作;开展钻孔岩心的三维展示技术和建模方法研究,编写岩心三维展示模块概要设计,进行试验开发;新增2万米钻孔岩心地质数据、10个钻孔岩心图像数据在线服务;初步完成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并向社会提供服务。
2013年~2015年,完成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展厅和三维展示系统的开发工作,初步建成数字化实物地质资料馆;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的更新维护,及时发布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并提供在线服务;根据社会需要开发服务产品,提供专题服务。
(三)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汇总集成与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
1、总体目标任务
开展建国以来的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基本掌握地质钻孔的类型、分布及数量,汇总全国钻孔基本信息,建立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库,为充分利用地质钻孔资料奠定基础;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的基础上,根据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部署,适时开展全国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
2、主要工作内容
(1)调研与收集资料,确定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内容。调研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需求,研究清查工作方法,确定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内容,编制钻孔清查信息表格,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内容包括:钻孔编号、钻孔名称、钻孔类型、钻孔位置、钻孔坐标、钻孔孔深、钻孔终孔日期、钻孔资料保管单位、钻孔资料保管档案号、钻孔实物岩心保存状况、钻孔施工单位,以及其它相关基本信息等。
(2)开发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采集系统。开发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采集系统测试,并进行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采集系统试用,编写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采集系统使用说明书和相关技术文档。
(3)组织全国地质钻孔清查技术培训,开展清查工作的咨询服务。组织开展全国31个省(区、市)地质钻孔清查技术培训,开展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填报,支撑全国31个省(区、市)钻孔清查工作的咨询与服务。
(4)进行清查数据质量检查与数据订正,汇总全国清查数据。进行全国钻孔清查数据的质量检查,汇总全国钻孔基本信息数据,编制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汇总表。
(5)建设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库。进行全国地质钻孔清查校审与订正,审查后的清查数据录入数据库,建设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库。
(6)分析全国地质钻孔清查数据,编制清查报告。对全国钻孔清查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的分析,依据汇总结果和分析数据,编写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报告。
(7)组织实施全国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的基础上,根据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部署,适时开展全国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
3、总体部署
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和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进行整体规划,通盘考虑。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下,在各省(区、市)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协助下,由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牵头,中国地质调查局六大区和各省相关技术支撑单位共同组织实施本项全国性钻孔资料清查和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
2011年开展全国钻孔基本信息清查;2012年开始,选择1-2个省开展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示范工作;2013年起,陆续在全国启动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
(四)实物地质资料清理试点
1、总体目标任务
以省为单位,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清理试点工作,掌握全省实物地质资料的类型、数量及管理利用状况,提出实物地质资料分级保管目录,抢救保护一批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妥善处置已损毁和无重要保管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登记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目录数据,形成全省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体系,总结经验,推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的实施。
2、主要工作内容
地勘单位清理技术方法培训。研讨清理技术方法并对负责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实物地质资料清查、筛选、整理、缩减、埋藏、保管等技术方法培训,统一清理试点技术要求与工作方法。
地勘单位保存实物地质资料的清查与筛选。清查筛选试点清理省地勘单位库房和露天保存的岩心、标本、副样、光薄片等实物地质资料,以地质工作项目为单元筛选有重要保管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提出分级保管目录清单。
地勘单位保存实物地质资料的整理与缩减。依据实物地质资料缩减原则,针对分级保管目录,编制每个项目岩心等实物的缩减方案,根据缩减方案,整理库房和露天存放的实物地质资料。
抢救保管实物地质资料。对试点清理省地勘单位缩减后的实物地质资料,依据相关规定,进行汇交抢救、保管,向国家、省级馆藏机构汇交特别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地质勘查单位保管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
清除埋藏不予库房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试点清理省地勘单位对于缩减掉或清除的实物地质资料,依据埋藏原则和方法,埋藏不予库房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
登记清理后入库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将试点清理省地勘单位入库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数据登记录入至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软件之中,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登记管理软件,汇总清理后入库保管的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形成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数据库,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作试点。
修改完善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指南和工作方案。依据试点清理省地勘单位清理工作实践经验和技术方法,修改完善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指南和方案,逐步完善清理工作指南和工作方案。
3、总体部署
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宜积极部署,稳健推进,分步实施。采取试点先行,分阶段部署,与相关工作协调推进的方式实施此项工作。
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下。在试点省(区、市)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协助下,由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组织实施试点省的清理工作,推动实施全国的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
各省(区、市)地质资料主管部门明确本省的技术支撑单位,由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牵头指导各省(区、市)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组织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以及保存实物地质资料的地质勘查单位,以项目支持的形式逐个保管单位、逐个库房(点)进行清理,针对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同时在全国积极推广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经验与技术方法。
2011年~2015年,计划每年至少开展1个省的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清理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以及保存实物地质资料的地质勘查单位的实物地质资料,登记清理数据,建立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和保管体系。并积极推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全面清理工作,为部、局组织实施全面清理工作做技术支撑。
(五)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研究
1、总体目标任务
以建立数字实物地质资料馆为目标,开展虚拟现实技术及实物标本互动演示技术的适用性研究,初步实现地质实物标本的数字化采集、三维交互演示及网络服务,为实物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奠定基础;编制大调查实物地质资料文件级目录标准;编写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研究报告和相关技术指南,建立实物地质资料三维全景展示系统及大调查实物地质资料文件级目录数据库。
2、2011年度工作任务
开展实物地质资料三维全景图像采集技术研究,进行多形态、多类型、多角度超清晰瞬时动态试验工作; 完善实物地质资料三维全景展示系统,提供在线服务(应用版); 编制大调查实物地质资料文件级目录标准。
(六)危机矿山勘查项目实物成果集成
1、总体目标任务
全面跟踪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勘查项目实施进展,系统收集全国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的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对所收集实物地质资料进行初步研究与成果集成,为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提供实物成果资料,服务于社会。
2、2011年度工作任务
采集整理、保管危机矿山勘查项目实物地质资料,采集代表性煤样及重点矿集区矿物精品标本;开展数字化岩心图像扫描工作;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综合集成和展示;成果总结和报告编写。
五、保障措施
1、树立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统筹各项业务工作。强化行政管理与后勤保障,增强对业务工作的支撑服务作用。全面履行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职能,不断提升实物地质资料收集、保管、研究与提供服务的能力,实现业务工作全面发展。
2、通过引进、聘请专业人才和接收毕业生等途径,调整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增强专业技术力量,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采取培训、学历教育等途径,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有利于发挥业务人员潜能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在全面提升业务人员素质基础上,着力培养技术骨干,造就一批适应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需要、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和国内外知名的带头人。
3、加强业务工作领导与制度建设,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各业务部门职责,协调各业务部门关系,建立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协调的业务工作系统。调整业务工作思路与工作方式,完善业务工作方法,提高业务工作效率。
4、加强项目管理,保障项目质量。认真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项目管理的文件、规范、标准,完善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项目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立项、设计、实施等过程的管理,严格项目验收,提交优良成果。
中石化地质资料管理系统总体架构与功能
李红雯 陈芳莉 范凌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地质资料是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每一个工作环节相互联系的纽带,因此,地质资料利用具有长期性、广泛性和共享性。建立地质资料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提高地质资料综合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程度,使地质资料在服务于油气勘探开发的科研、生产和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成功开发了一套大型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它涵盖了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接收、编目、数据库建设、保管和借阅利用等各个环节。该系统在企业内部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系统总体架构
中石化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分两条线三个层次(图1)——两条线是行政管理部门和馆藏机构;馆藏机构的三个层次是:总公司地质资料中心、分公司资料馆(中心)、专业资料室。对应行政管理部门的三层是:总公司一般是勘探部中与矿权、储量相关的管理部门或与综合档案管理相关的综合部门作为地质资料行政管理部门;分公司的地质资料行政管理部门(多数与总公司类似),或独立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专业资料室对应的资料行政管理部门(一般是本部门的上级管理机构)。
地质资料管理系统是按照三层馆藏机构构建,每个馆藏机构的资料管理系统既独立又关联——独立的是服务器、数据库、资料借阅服务和内部管理;关联的是资料接收、分发和上交管理等过程中数据流转、控制和共享。行政管理部门通过该系统对地质资料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审批管理。系统数据库从低到高规模逐级增大,在总公司和每个分公司分别设立一个地质资料目录和全文数据库,既实现资源整合,又确保资料分级共享。
图1 资料管理体系总体框架
二、系统主要功能
1、接收管理功能
地质资料应用广泛,同一份地质资料需要印制很多份,从形成单位归档到专业资料室,资料室留下几份后,将资料交到分公司资料馆,分公司资料馆再将资料分发到其他资料室或生产、科研部门;对于生产急需的资料,这一资料接收、送交、分发和到达等全部流程需要在尽可能短时间内完成。
管理系统在资料接收、传递和分发过程中的主要功能包括:从形成单位到资料室的资料清单制作与接收管理;从资料室到分公司资料馆的资料送交、收集管理;快速调用分发方案、形成分发单和资料分发管理。系统关键是统一标准,建立规范的接收清单模板和分发方案,以网络化办公为基础,实现接收资料的数据流和资料的传递到达每一个资料室。
2、汇交管理功能
地质资料汇交是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石油企业内部地质资料集中管理制度,分公司将成果资料送交到总公司资料中心,总公司汇总资料后,再汇交到全国地质资料馆。通过系统实现以下管理功能:
(1) 在汇交和上交(简称汇交)资料前,总公司地质资料行政管理部门通过系统,发出资料汇交通知、催交通知;汇交资料后,对汇交清单审核后,发出汇交审批清单。系统实现发出指令、监督执行、批准向国家报送的全程管理功能。系统还实现了掌握油田企业地质资料汇交动态管理。
(2)分公司资料馆在本分公司系统中建立应汇交资料目录,登录总公司资料管理系统制作汇交清单,提交相关资料目录和资料电子文档。在系统中查看反馈信息。
(3)总公司地质资料中心通过系统初步验收分公司汇交的地质资料,给出反馈信息。通过系统查看总公司资料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意见;根据实际接收进馆资料情况,初步检查质量,向国家报送汇交清单、资料目录和电子文档。
3、地质资料编目与数据库管理功能
随着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资料整理、编目、著录和数据库建设工作等一体化管理。编目与数据库管理是馆藏机构内部最主要业务工作,工作内容包括:资料的整理、分类、标记档案号、著录数据和加载电子文件,形成数据库、统计、打印账册和存放保管等。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
(1)档案号和标识号
系统自动生成连续的档案号,允许用户输入非连续的档案号。档案号和标识号还包括电子档案号,磁带、光盘、薄片等各种载体标识号,档案互见号和条形码等。
(2)著录数据
建立和应用系统的同时,应建立地质资料数据著录标准和分类标准,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数据著录,为此我们编制并发布了“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规则”和“地质档案著录规则”等企业标准。本系统分案卷与文件两级著录界面和数据管理。著录项设置分两方面内容——一是用于馆藏资料管理的著录项,包括:题名、责任者、时间、档案号、标识号、载体类型、各种载体数量和形式等信息;二是用于帮助读者了解资料内容,有利于检索资料的著录项,包括:分类、关键词、摘要、行政区划和构造位置等信息。由于一个案卷中包括纸质、光盘、磁带或薄片等多种载体,共性信息著录在同一案卷或文件级中,个性信息如载体标识、资料内容信息等不同载体要分别描述。对于一份既有纸质又有电子文件的资料,著录一条文件级信息,电子文件在文件级著录中加载到全文数据库中。
(3)统计
地质资料管理中每一项工作都是数据量的累积,因此,统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管理环节。为实现有效统计,必须掌握统计数据点,在系统运行中统计数据点也是管理工作的关键点,只有保证统计数据点的数据准确,才能保证整个统计数据的准确。统计内容包括馆藏量(分类、分库、分时间段等统计),不同载体资料量,接收、汇交资料工作量,数据著录(编目)工作量,借阅利用情况统计等。
石油企业资料管理馆藏机构较多,年报统计功能作为石油企业全面掌握地质资料数量、人员、设备和库房情况尤为重要。本管理系统实现了年报制作、馆藏地质资料数据自动生成年报数据、分公司和总公司分级年报汇总、上报等年报管理功能。
(4)输入输出
本系统在每一个资料馆(室)安装后,数据共享有多种渠道,文件交换数据,统一用XML格式文件。对于馆藏机构原有数据可以通过异构数据(excel)的导入导出进行转换,也可进行有选择的数据导出等管理功能。
系统可输出各种表、账册文件,各种卡片(编目章,条形码,盒脊标识)、卷内目录、校对单和各种帐目。
4、资料利用管理功能
包括用户信息、查询检索、借阅程序、资料去向等多方面的管理。
(1)到馆借阅利用
本系统实现了对馆藏地质资料的条形码方式借阅、归还、续借、罚款、馆中查阅等功能;建立了查询借阅历史、资料去向、在借资料和到期通知等地质资料借阅服务管理功能。
(2)网上查询浏览功能
资料管理系统以企业内网为依托,提供了以GIS导航方式的行政区划、构造位置、形成单位为检索点的查询;实现以Oracle数据库为数据基础的案卷、目录、组合搜索和二次检索。在控制用户权限的情况下,用户不仅能查询资料目录,还能够浏览pdf、jpg格式的资料全文和图片。从安全角度考虑,对全文浏览增加了控制,包括加水印、下载、打印和复制等控制功能。
(3)用户管理
建立用户数据库。用户信息包括姓名、单位部门、联系方式、类别、有效时间、可借资料量和借阅证号等。用户类别是确定资料利用权限的重要信息,可根据用户行政级别、工作部门、工作范围等进行划分。对应用户类别建立资料类别(在资料著录时确定),资料类别是针对利用权限不同而对资料进行类别划分,例如,按照形成单位划分类别、资料内容涵盖的区域划分类别等。资料类别不同于资料密级和分类。
确定用户和资料类别后,在管理系统中配置矩阵式借阅利用权限管理信息(表1),根据利用需求情况可以改变用户信息。
表1 不同用户资料借阅权限配置示例
用户类别:所长
资料类别 |
档数 |
件数 |
期限(天) |
超期罚款(元) |
普通科档 |
10 |
100 |
60 |
0.1 |
新区资料 |
5 |
50 |
30 |
0.5 |
塔里木 |
5 |
50 |
60 |
0.1 |
涉密 |
1 |
5 |
5 |
1.0 |
用户类别:普通科研人员
资料类别 |
档数 |
件数 |
期限(天) |
超期罚款(元) |
普通科档 |
10 |
100 |
60 |
0.1 |
新区资料 |
0 |
0 |
0 |
0 |
塔里木 |
1 |
10 |
30 |
0.1 |
涉密 |
0 |
0 |
0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