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1期(总第22期)

发布时间:2011-1-22

 

编者按:本期《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动态与研究》刊发的第一篇文章是总结成绩,分析不足,继续前进,再创辉煌——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十一五”业务工作回顾”,笔者回顾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业务工作发展历程,论述了工作进展与取得的主要成果,总结了业务发展的保障条件与工作经验,分析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方向。刊发的第二篇文章是“山东省苍峄铁矿兰陵矿区岩矿心缩减与启示”,笔者介绍了矿区岩矿心保管状况,论述了缩减的必要性,提出了筛选、缩减和清除方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矿区岩矿心缩减的普遍意义,进而对地勘单位岩矿心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总结成绩,分析不足,继续前进,再创辉煌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十一五业务工作回顾

李 寅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内容提要:简要回顾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业务工作发展历程,总结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进展、取得的主要成果与工作经验,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困难和不足,提出了改进方向。

一、业务工作发展历程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以下简称实物资料中心)作为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其职能是:承担国家重要实物地质资料采集、保管、开发、研究,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技术业务支撑,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

实物资料中心成立于2000年,2004年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建成后正式开展馆藏管理业务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实物资料中心成立后——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业务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从开始的一片空白到今天开始全面履行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藏职能,其过程大致如下:

2005年以前(十五期间)。除建设实物库处,开展了广泛调研活动,主要内容是了解分析国内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发展趋势和技术方法,为收集保管实物地质资料提供技术方法准备。

十一五前期,开展示范性馆藏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工作:其一,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多方面专家指导下,提出并不断完善实物资料中心业务发展规划,明确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职能任务、发展目标、工作内容,研究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藏体系及社会化服务体系构成,确定收藏范围,提出并不断完善采集计划;其二,示范性收集整理实物地质资料,总结馆藏管理技术方法;其三,协助制定和贯彻《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研究制订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技术标准,推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十一五后期,开始全面履行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职能。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整理、数字化工作全面展开,成果集成与产品开发开始起步,社会服务初见成效,对主管部门技术业务支撑和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加强。通过这些工作初步确定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地位和作用,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业务工作进展与取得的主要成果

1、项目数量和工作经费持续增加,工作成果显著

在“十五”末和“十一五”初期,实物资料中心每年的工作项目经费仅几百万元,除去支持单位生存外,用于业务工作经费仅能开展一些调研和少量的实物收集工作。

“十一五”期间,项目渠道、项目数量和经费持续增加,到2010年,实物资料中心项目14个,总经费3305万元;其中实物资料管理方面项目8个,总经费2840万元(表1)。这些项目除来自地调局地质大调查专项外,还有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专项、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等渠道。项目类型除了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整理外,还有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研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实物地质资料技术标准研制、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等。

表1 2004~2010年实物资料中心业务工作项目与经费

年份

业务项目数量

(个)

业务项目经费

(万元)

实物资料项目

(个)

实物资料项目经费

(万元)

备注

2004

11

245.3

5

160

 

2005

11

552.1

5

380

 

2006

12

659

6

561

 

2007

14

796

5

570

 

2008

12

2435

8

2165

 

2009

13

2785

7

2550

 

2010

14

3305

8

2840

 

所有项目都按照任务书圆满完成任务,已结题项目都顺利通过评审,成果获得优秀或良好。

据统计,“十一五”以来,实物资料中心共提交报告8份;另外依托各方面业务工作,还形成了其他形式的成果:出版了《国内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状况对比与对策建议》、《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技术规定》等专著7部;刊发《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动态与研究》共计21期,出版《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论文选编》2期、《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文集》2期,编译《国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1集,编篡《实物地质资料调研报告汇编》1集,累计刊发论文165篇。这些成果论述了国内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进展,研究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理论和技术要求,总结了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整理、著录、数字化、建档等方法与工作经验。由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研究十分薄弱,所以这些成果大多属于创新性成果,对于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理论与技术方法,推动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2、实物地质资料采集范围不断扩大,数量迅速增加,形成了库藏体系雏形,地质大调查、危矿勘查等一大批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得到长期有效保管,并建立了实物成果档案

在国土资源部和地调局支持下,实物资料采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采集范围逐渐拓展。截至2010年11月,接收和采集入库各类实物地质资料191档,累计岩矿心283孔、133770米,标本10562件,大标本110件,副样184件,光薄片21582件。这些实物地质资料类型多样——除了典型矿山和重要矿产资源勘查项目的岩矿心、标本外,还包括80多幅青藏高原1/25万区调标本与光薄片、吉林盆地油页岩勘查钻探岩心、鄂尔多斯盆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岩心、秦岭地应力测量钻孔岩心、天津地面沉降勘查基岩标钻孔岩心,此外还有江苏大陆科钻一井全孔岩心、岩屑,一些矿物晶体标本,古生物化石等。初步形成了以典型矿心为主体、以大陆科钻岩心岩屑为精品的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藏体系的雏形。

对所有入库实物地质资料进行了整理、建档、著录,重要岩心进行了扫描,标本照相、薄片和文本资料数字化——截至2010年底,扫描重要岩心33000米,标本照相300余件,薄片显微照相100件。形成了数字化的实物地质资料成果。

通过实物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入库、保管、数字化等,使一大批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得到长期有效保管。主要包括:大陆科钻一井全部岩心、岩屑及时收藏到国家实物库,有利于长期保管和方便使用;青藏高原大约80多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标本和光薄片以及白云鄂博等一批典型矿山岩矿心得到抢救性保护;对1999年以来地质大调查项目的实物地质资料进行了清理,对产生实物资料的项目进行筛选后,对应汇交的进行了催交和接收;

对地质大调查、危矿勘查等实物地质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数字化,使这些实物地质资料不仅得到有效保管,而且形成了系统的实物成果档案,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

3、服务产品日益丰富,服务体系逐渐完善,服务效果初步显现

经过几年努力,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服务产品日益丰富,这些服务产品除库藏岩心、标本等实物外,还有岩心扫描图像、标本照片等资料。

为方便用户,编写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服务指南,定期公布库藏实物地质资料目录,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特别是大型标本)展示,正在实施标本园和科普基地建设。

初步建设了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栏目内容包括:服务指南、资料检索、业务动态、馆藏实物、数字展厅等,依托这一平台,开始向社会提供在线服务。

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发展完善了岩心扫描与图像管理服务,初步实现了岩矿标本数字化采集、三维交互演示及网络服务。

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化,除了向中外地质专业人员提供观察、取样、测试外,还与中国地质大学、华北科技学院、防灾技术学院等建立了联系,联合建立教学实习基地;结合地球日、环境日等活动,开展地学科普宣传工作。此外,为2010年世界矿业大会等大型专业活动提供典型岩矿心、标本等实物展示,反映我国矿业成果或某些勘查工作重大进展。

据统计,截至目前,共接待专业来访200多人次(其中包括国外研究人员11人),接待上级主管部门和省(区、市)及地质工作单位考察约150批、2000多人次;教学实习和科普活动10次,近4000人次。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效果逐渐扩大。

4、工作内容日益丰富,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技术方法与工作制度日臻完善

随着实物资料中心业务工作不断发展,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从初建时的单一的实物地质资料采集保管,发展为筛选采集→整理入库保管→扫描数字化→著录建档→集成研究→社会服务的馆藏工作体系。

相应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完善。在实物地质资料收集方面,一方面依托《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接收汇交人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另一方面对于不属于汇交范围的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如“金钉子”标本、一些矿山岩心等),采用专项采集的方式收集;在实物采集过程中,充分发挥省厅和地勘单位以及有关专家的作用,帮助进行筛选和包装、运输工作,从而保证了实物资料的典型性、代表性,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地质大调查和危矿勘查等专项工程的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工作,紧密依托这些专项的组织管理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危矿勘查办公室,把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项目管理相结合,把实物地质资料成果纳入专项成果,不仅为实物资料收集提供了保证,而且丰富了专项工程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成果。

在服务方面,逐渐向多元化、社会化方向发展——除了接待用户访问咨询利用外,开始走出去,主动提供服务。和一些地勘单位、科研院所以及大专院校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拓展服务领域,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例如,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已经挂牌 “华北科技学院实习基地”;大陆科学钻探中心决定依托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除了将岩心、岩屑保管在国家实物库外,还将联合开展研究工作。这些进展把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几年工作实践,在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采集、整理、移交、入库、保管、岩心扫描、建档、著录以及设施设备维护使用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套技术方法和工作制度,目前已经制定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技术要求》、《实物地质资料著录规定》以及《实物地质资料库设备使用维护制度》、《实物地质资料移交制度》、《实物地质资料库藏保管制度》、《实物地质资料利用制度》等,初步形成了馆藏管理制度体系,为实现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5、为地质资料主管部门提供技术业务支撑,为省和地勘单位提供技术咨询,引导和推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第一,协助国土资源部制定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2008年发布后,进一步协助部储量司组织各省地质资料行政主管部门、馆藏机构和部分地勘单位与项目负责人,宣传贯彻《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讲解、研讨实物地质资料汇交要求,提高了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认识,增强了贯彻《办法》的责任感与自觉性,了解了汇交程序和基本要求,为在全国贯彻落实《办法》提供了有利基础。与此同时,协助国土资源部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和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等组织培训班或研讨班多次,参加培训或研讨单位数十个,累计数百人次。

第二,协助上级主管部门研究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配套文件或技术标准。主要包括:《岩矿心管理规程》、《实物地质资料移交要求》等,这些工作成果,对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保管、数字化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给出了相应的技术方法,使《办法》的各项规定具有可操作性,为推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规范化提供依据。

第三,按照国土资源部和地调局部署,开展全国性地质资料管理专题研究。主要包括:研究开发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确定了监管内容、监管工作流程和监管方法;开展了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摸底调查与清理研究,基本摸清了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类型、数量、保管单位、保管地点、保管状况;开展了全国钻孔调查与数据库建设试点等。这些工作成果为推动全国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和信息共享提供了基础。

第四,为省(区、市)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提供技术咨询与业务指导。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共接待近20个省,大约100多人次参观咨询。主要内容包括:实物库建设标准与库内设备构成;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工作内容与基本要求;实物地质资料接收、保管、著录、扫描等技术方法;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工作制度等。

6、专业技术人员数量逐渐增加,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建立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工作的专业队伍

为满足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发展需要,“十一五”期间通过吸纳专业骨干,接收大学毕业生等途径,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补充壮大,到2010年底实物资料中心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14人,具有高级职称28人(正高级7人,副高级21人),中级34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14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17人,本科毕业生51人,大专45人。初步形成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的专业队伍。

三、推动业务发展的保障条件与工作经验

1、国家高度重视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为实物资料中心提供了业务发展的大环境

2002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地质资料管理条例》,2003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明确把实物地质资料纳入管理范围,确定了分级管理责任和有关方面的职能任务。

200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把加强地质资料管理,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列为6项任务之一,提出了工作方向和重点内容。

2008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责任、管理内容、基本要求。

2009年在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地质找矿发展改革大讨论”中,按照部领导指示,对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2010年制定了“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方案”,明确了“十二五”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的主要目标任务。

这些前所未有的举措把地质资料管理提升到空前高度,为实物资料中心的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首先,为确定实物资料中心作为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地位和职能提供了基础保障;第二,为规划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发展目标,部署工作任务提供了依据;第三,为促进实物资料管理服务工作向集群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方向。

2、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支持,为实物资料中心业务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实物资料中心成立后,上级主管部门十分重视业务发展,国土资源部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发展研究中心领导经常听取汇报或到中心指导工作,从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第一,筹划和实施实物库建设,为业务工作提供了硬件设施;第二,多次组织专家研讨国家实物资料馆定位与职能任务,确定工作任务、发展方向以及实物资料收藏范围、筛选方法等,指导研究制定业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对于实物资料中心业务发展发挥了总体指导作用;第三,指导实物资料中心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使实物资料中心人员结构得以明显改善,支撑业务工作能力显著提高;第四,组织实施业务项目,使实物资料中心业务工作得到落实;第五,协调实物资料中心与相关单位业务联系,帮助解决实物采集、项目合作、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困难,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实物资料中心重视业务发展,不断调整完善业务工作体系,为业务发展提供了保障

实物资料中心始终把业务作为单位生存发展的基础,高度重视业务工作,促使以实物资料馆藏管理为主体的业务体系不断完善。首先,适时把握发展形势,制定和调整业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使业务工作紧跟上级主管部门部署,适应社会需求;第二,不断加强业务工作领导与组织管理,除一把手亲自抓外,设置了主管副主任和总工、副总工,把每一项业务工作落到实处;第三,根据业务工作需要,适时调整中心部室结构,不断强化综合研究室、筛选采集室、库藏室、服务室等业务部室职能;第四,通过调入专业骨干和接收毕业生等途径,逐渐增加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改善人员结构,与此同时,通过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业务人员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第五,协调行政管理和后勤物业与业务部门关系,增强管理服务意识,提升业务保障能力。

4、加强业务与项目管理,不断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和项目成果质量

第一,加强业务制度建设——除制定实施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项目、科技成果与科技论文奖励暂行办法”等制度外,为保障危矿勘查实物地质资料集成等重要项目的顺利完成,还专门制定了“危机矿山项目实物地质资料成果集成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危机矿山项目实物地质资料成果集成工作项目技术要求”等;第二,强化业务部室计划管理和项目质量管理——各部室根据职能任务,每年落实工作内容,制定工作计划,落实人员责任和进度安排,定期进行检查,年底进行总结考核;与此同时,严格项目管理,对照任务书、设计书,定期汇报评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第三,加强成果总结与人员培养,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形成良好学术氛围——编辑发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动态与研究》和《实物地质资料论文选编》、《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文集》等刊物,鼓励业务人员——特别是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出版专著和发表论文,除总结工作成果外,鼓励业务人员创新思维,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和实物资料中心发展提出创造性建议。每年举行项目总结和专题研讨等活动,总结成绩,查找问题,分析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充分发挥各部室和业务人员作用,集思广益,提高项目质量和业务工作水平。另外,鼓励业务人员——特别是青年专业人员,参加有关学术活动,掌握动态,了解信息,开拓思维,增强活力。

5、拓展合作交流,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首先,加强与全国地质资料馆、全国地质图书馆的交流,认真吸取在成果地质资料管理、图书管理及数字化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与工作经验;第二,加强与地调局有关处室和各地调中心、研究所的交流,了解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工作进展,为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和开发研究提供导向;第三,陆续与20多个省(区、市)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和馆藏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工作关系;第四,加强国外信息收集与业务交流——收集翻译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有关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数字化技术等方面的文献资料,编辑了两集《国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对澳大利亚、英国、荷兰等国家进行了考察,实地调研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汇交办法、保管与数字化技术、服务途径等。所有这些,对实物资料中心业务工作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1、库藏设施、设备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保管服务设施存在一定缺陷,不能适应发展需要——除了没有整理室、扫描室和扫描仪不足等问题外,最主要的是没有特殊实物库,因此目前只能收藏固体岩心、标本等一般实物地质资料。因此应尽快筹划以特殊实物库和实物实验室为主体的国家库二期工程。

2、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存在一定困难,制约了实物地质资料收集工作

经过几年工作,虽然实物资料中心收集了大量重要实物,并初步形成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体系的雏形,但现有库藏实物地质资料类型不够广泛,还有许多特别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没有收入国家实物库。其原因主要是汇交措施尚未落实,汇交管理尚未到位。因此,今后在行政管理层面应进一步贯彻《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采取切实可行途径,改善汇交条件,落实汇交监管措施。与此同时,实物资料中心应进一步加强和调整实物资料采集工作——一是结合“十二五”重大地质项目进展,结合项目管理,实施实物地质资料采集,使重大专项工程的实物地质资料得到及时保管和后续利用;二是结合逐步开展的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经严格筛选后把积存在地勘单位的特别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收入国家实物库;三是针对“金钉子”等实物地质资料,加大专项采集力度,使国家实物资料库在类型齐全的同时,着力打造“精品”系列和“标志性”藏品。

3、实物地质资料集成与社会服务薄弱,集群化产业化研究刚刚起步

几年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工作的重心是收集实物,丰富库藏,其他工作——特别是成果集成和社会服务以及“集群化产业化”研究工作刚刚起步,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尚处于探索之中。因此“十二五”期间实物资料中心业务工作思路和工作重心将作适当调整——首先,按照部局部署和“集群化产业化”要求,部署各项业务工作,在继续加强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工作的同时,以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系列标本和危矿勘查实物地质资料为切入点,着力加强实物成果集成、产品开发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再经过几年努力,不仅形成比较完善的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藏体系,而且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一批有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为推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发挥重要作用。

4、对上级主管部门的技术业务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几年来,虽然实物资料中心对部、局等主管部门发挥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业务支撑作用,但主要是制定和贯彻《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与技术标准,从发展需求看,首先,在行政管理层面还有大量问题亟待解决——如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地勘单位及地矿企业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利用等。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作为实物地质资料行政主管部门的技术业务支撑单位,应该协助主管部门提出解决办法和措施。因此“十二五”期间实物资料中心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应进一步调整和深化——在继续从面上宣传贯彻《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同时,对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以及“集群化产业化”工作等关键问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并选择典型案例进行示范研究,争取协助主管部门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取得实物性进展。第二,有关实物地质资料技术标准和工作制度尚不完善,“十二五“期间,实物资料中心将继续协助主管部门开展更加深入的工作,争取经过5年左右时间,形成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

5、人才队伍尚不能完全适应发展需要

尽管目前实物资料中心人员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但仍不能适应发展需要。主要问题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仍然偏低;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缺少地质勘查、档案管理、信息技术及其复合型人才;业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缺少部门负责项目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基于这种情况,“十二五”除在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专业构成;在接收毕业生的同时,争取调入专业骨干;在吸收新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同时,高度重视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提高;在普遍提高专业人才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同时,选准目标,着力培养技术骨干、项目和科室负责,并造就实物地质资料学科带头人。争取尽快形成一支基础雄厚、层次合理、务实能干、锐意创新的业务工作队伍,满足实物资料中心发展需要。

五、结语

实物资料中心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成果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形成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藏体系雏形,使大陆科学钻探、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等一批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得到长期有效保管,并且建立了地质大调查、危矿勘查等实物成果档案,为进一步利用提供了基础;二是形成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工作机制,建立了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采集、整理、著录、建档、扫描、数字化技术方法与工作制度,初步开展了观察,取样、教学、科普等服务以及集群化、产业化研究工作,建立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工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雏形;三是为实物地质资料主管部门提供了技术业务支撑,为省级和地勘单位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提供了引导示范,推动了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发展。

通过几年工作,初步确立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地位和作用,使实物资料中心从初建时的一片空白到开始履行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职能的全面发展,为“十二五”和更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实物资料中心业务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有的属于内部缺陷,有的属于外部环境,但都是前进中的不足或发展中的问题。

“十一五”即将结束,“十二五”即将开始;“十一五”成绩显著,“十二五”任务艰巨。实物资料中心业务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又面临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实物资料中心将组织业务部门和全体业务人员认真总结“十一五”工作成果和工作经验,分析发展形势,深入查找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部署实施“十二五”工作,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争取使“十二五”业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实现实物资料中心的发展目标创造新的辉煌。


  

山东省苍峄铁矿兰陵矿区岩矿心缩减与启示

张晨光 高鹏鑫 陈佳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地质勘查工作蓬勃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岩心等实物地质资料。这些实物地质资料主要保存在各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然而这些单位保存实物地质资料存在严重困难——有的单位没有岩心样品库,有的虽然有岩心样品库,但容量有限。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要解决保存设施外,还需要对过去积存的和新产生的岩心进行科学合理缩减,才能实现有效管理。

山东省苍峄铁矿兰陵矿区岩矿心的管理情况可以代表广大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岩心保存状况和需求。该矿区勘查工作始于2005年6月,截至2010年9月,竣工钻孔40个,钻探工作量52818.95米,岩心总长49770.63米。目前,向国家级和省级实物库汇交的岩心已经确定,其余由地勘单位保管的岩心数量仍然有45687米。矿区岩心库已完全饱和,人员通道也被占用。近几年取得的岩矿心数量急剧增加,要全部进行保存,只能租用临时的库房或者民房,容量和条件根本无法满足岩矿心长期保存的要求。为了管好用好岩心,矿区计划首先对库存的岩心进行缩减,然后将其余的岩心予以埋藏。为了做好这项工作,2010年10月,矿区项目组发函邀请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指导岩矿心的缩减及埋藏工作,笔者参与了岩矿心缩减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根据工作实践,撰写此文进行总结,并对有关工作提出建议。

二、矿区岩心保存现状

目前,矿区保存岩矿心总长度49770.63米,经清洗后,按照钻孔编号、回次编号依次存放于7210个岩心箱内。箱内岩矿心上下回次间插放有岩心牌,行与行之间有岩心隔板隔开。岩心箱外侧标有矿区名称、钻孔号、箱号 (以孔为单元按所装岩矿心自浅而深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起止回次号。取得的岩矿心多数保存在临时租用的库房内,保存条件根本达不到长期存放的标准,岩心箱有部分出现腐烂、损毁等现象。由于库房的容量有限,还有少部分的岩心存放在露天,一部分岩矿心次序出现混乱,面临损毁的危险。

三、岩矿心筛选、缩减和清除方案

本次岩矿心缩减与清除方案按照《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DZ/T0032-92)和矿区的实际情况,依照留存适度、处理慎重和经济合理的原则而制定。

1、岩矿心筛选缩减方案

(1)矿区各矿段选择有代表性的地质剖面及其相应的见矿情况较好,地层、构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钻孔,岩矿心全孔保留。目前I段矿体处于工程验证阶段,II、III两段工程控制程度相对较高。II矿段选择第52勘探线上的钻孔ZK52-1、ZK52-2、ZK52-4,已汇交到省级管藏机构进行保管。III矿段选择第72线上的钻孔ZK72-1、ZK72-2、ZK72-4岩矿心全孔保留。钻孔ZK65-l终孔深度2188.28米,已汇交到国家岩心库永久保存。

(2)水文孔ZK53S、ZK63S岩心全孔保留。

(3)钻孔矿心和矿化层全部保留,其相应顶底板岩心保留5~10米。

(4)钻孔不整合面以上均为盖层,且岩性单一、厚度大、分布广而稳定,岩心全部缩减。基底岩心根据岩性分层和厚度,每层选留长度1米的有代表性的岩心、标本1~3块。

(5)岩矿心缩减应填写登记表,记录缩减的孔段和保留的孔段(表1)。

2、岩心清除方案

(1)清除范围

a) 凡缩减后无须保留的岩矿心均属清除对象。

b) 对在第四系地层中施工的水文孔,除按规定留取样品外,非控制性钻孔的岩心,经野外验收后即可清除。

c) 报废钻孔的岩矿心根据具体情况部分清除或全部清除。

d) 在进行岩矿心缩减的同时,对岩性单一、厚度大、分布广而稳定的岩层,其钻孔的岩心在钻孔竣工验收和按规定留取标本后,在确认没有遗留问题的前提下可以清除。

(2)清除方法

a) 凡需清除的岩矿心,均须填报岩矿心清除登记表(表2),经批准后方可进行。

b) 清除的岩矿心原则上就地掩埋,不得随意丢弃。

c) 埋心应以孔为单位,自深而浅依次埋存。埋心坑点要编号,标明位置,并设立地石标志。岩矿心埋存的有关资料要与钻孔地质编录一起存档备查(表3)。

3、岩心缩减后的管理

缩减后需保存的岩矿心放入岩心箱后入库进行保管。库内设施应保证库房管理和防火等安全防范的需要。库管人员要定期检查岩矿心保管情况,防止库房漏雨、倒塌或岩心箱损坏、丢失导致的岩心混乱或损毁。若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并采取必要措施迅速处理。

山东省苍峄铁矿兰陵矿区勘查工作所取得的49770.63米岩矿心,以及按照项目设计未来将要取得的2万米左右的岩矿心,经过科学合理的缩减,初步估计,最后需要保存的岩矿心为7500~8000米左右,缩减率约为85%。

四、岩心筛选缩减的启示与建议

据2010年6月完成的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情况摸底调查,全国保存有实物地质资料的单位451个,建有各类实物库1346个,大部分实物库除设施简陋破旧外,库容严重不足,致使大量实物露天堆放或丢弃。由于目前没有可行的法规依据和标准规范实物资料缩减和埋藏,导致“该埋的不能埋,该管的管不好,该埋的占用了该管的库房”的现象到处存在。因此,从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实际情况出发,尽快解决缩减埋藏问题,实现“该减则减,该埋即埋”,是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地质工作者的迫切愿望。

1、尽快修订《岩矿心管理通则》

原有的《岩矿心管理通则》集管理与技术于一体,在技术标准方面比较成熟,但是在管理方面,原有的岩矿心管理通则已无法适应目前地质勘探行业发展现状,因此应尽快修订《岩矿心管理通则》,将技术与管理在合理的层面上分离,突出岩矿心的管理权。修订后《岩矿心管理通则》在岩矿心管理上,应贯彻以下思路。按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汇交人获得的实物地质资料按程序分别向国家、省 (区、市)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汇交;汇交之后本单位继续保管的岩矿心,及时向主管部门提交申请缩减方案报告;主管部门简化审批手续,在保证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应最大程度的下放岩矿心的处置权力;地勘单位在权力范围内开展及时、高效的岩矿心缩减及埋藏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 “该埋的不能埋,该管的管不好,该埋的占用了该管的库房”的现象。

2、各级库房建设应全面展开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文件要求,各省都要建立专门的岩心库,但多数省(区、市)由于涉及到用地、资金以及编制、体制等问题,进展缓慢。有的省份采取委托地勘单位托管的办法,已经开展岩矿心管理的工作。目前,已建成的国家岩心库的库容量是60万米,已入库的岩矿心达14万米。按照已有的岩心量计算,每年进入国家库的岩心只有3万米左右,不到岩心总量的0.5%,而英国每年进入各级库房的岩心量达到1%。为了更全面的开展实物资料的保存、管理及服务利用工作,各省(区、市)的库房建设应全面展开,地勘单位原有的岩心库应该全面进行修缮,达到对以往积存的岩矿心进行妥善保管的要求。对于新产生的岩矿心较多的省份,相关的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应考虑新建岩心库房。

3、规范岩矿心筛选缩减和埋藏

全面贯彻落实《办法》,必须首先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的价值,对现有的实物资料进行科学缩减,合理减少岩矿心的保存数量,提高岩矿心的保管质量。因此,需要对以往产生的实物资料开展清理工作,按照分级管理职责,提出向国家、省(区、市)的汇交清单以及本单位留存保管与埋存实物地质资料目录,进而实施分类管理。在清理工作中,岩矿心筛选缩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性工作,以往取得的和目前产生的岩矿心经过科学合理的缩减,需要保存的数量将大大减少,保存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争取在一、二年内有效解决历史遗留的岩矿心保存与管理问题,使得岩矿心管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促进地质勘查行业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

表1 岩矿心缩减登记表

项目名称(或矿区名称):        钻孔号                                  共 页第 页

岩矿石

名称

缩减岩矿心孔段

保留岩矿心孔段

孔深(m)

进尺

岩矿

心长

岩矿心

编号

孔深

(m)

进尺

岩矿

心长

岩矿心

编号

岩心箱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审核:               制表:               经办人:                      年 月 日

 

表2 岩矿心清除登记表

矿区(或工作项目名称)                 钻孔号                         共 页   第 页

相当孔深(m)

岩矿心长度(m)

岩屑数量(袋)

岩矿石名称

清除理由

埋藏地点

         
             
             
             
             
             
             
             

审核:               制表:               经办人:                   年 月 日

 

 

表3 岩矿心埋藏登记表

项目名称(或矿区名称):              钻孔号                       共 页第 页

钻孔编号

孔深(m)

岩心长度(m)

岩性

埋藏依据

 

 

 

 

 

 

 

 

 

 

 

 

 

 

 

 

 

 

 

 

 

 

埋坑编号

 

 

 

 

 

 

 

 

 

 

埋坑位置

 

 

 

 

 

 

 

 

 

 

备注

 

 

 

 

 

审核:               制表:               经办人:                   年 月 日

 
14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