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4期(总第7期)

发布时间:2009-8-26

编者按:按照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部署,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组织全体职工开展了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结合单位职能和发展需要,共分为6个专题进行深入调查研讨,取得了重要成果。今后几期《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动态与研究》将陆续刊发有关的文章;本期首先刊出“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指导思想与对策建议”,作者总结了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对策措施建议。另一篇是“内蒙古白乃庙铜矿矿床特征及实物地质资料采集”,作者介绍了矿床地质背景、矿床成因以及接替资源项目概况,总结了岩矿心、系列标本及大标本的采集步骤与具体工作方法,希望能够对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工作提供参考。


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指导思想与对策建议

任香爱 张业成 刘凤民 李寅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对策建议。认为: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类型广,数量多,管理基础薄弱,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除了需要进一步加强法规、制度、技术方法建设外,还需要建设与完善馆藏机构和馆藏设施,由于涉及土地、经费、编制等问题,所以存在很大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应本着立足实际,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即经过精心筛选后,将极少量的有特别重要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集中永久保管,其他大量实物地质资料临时分散保管或依法埋藏。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建议:进一步加强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提高保管服务能力,使全国最珍贵的实物地质资料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地推进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和地勘单位的实物库建设;组织开展专项清理,了却多年积存的“旧帐”;贯彻落实《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管好新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不欠“新帐”;整合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建立并不断完善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体系,提高为地质找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

一、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状况与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工作,产生了大量岩矿心、样品、标本等实物地质资料。为了管理这些实物地质资料,各地勘单位陆续建立了岩心样品库,部分地勘单位和地质院校还建立了地质博物馆,虽然保管实物地质资料的设施比较简陋,管理技术方法比较落后,但大部分实物地质资料得到有效保存,为地质勘查和地质科研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规范全国岩矿心管理工作,原地质部或地质矿产部于1962年制定发布《岩矿心管理规定》,又于1979年和1990年进一步做了修改,对岩矿心的整理、保管多次提出了规范要求。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陷入严重困境——大部分地勘单位由于经费严重短缺,岩心库破损倒塌,管理人员退休或转岗,管理制度废弛,致使管理工作有名无实,大量实物地质资料损毁散失。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重新受到关注。200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03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将实物地质资料纳入地质资料管理范围。2008年1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责任,提出了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要求。在这些法规支持下,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家和省(区、市)两级实物地质资料行政管理工作开始启动;成立了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建设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开始收集、保管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并向社会提供服务;部分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或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开始启动;地质大调查、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及其他一些地质勘查工作,开始按《办法》规定向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汇交实物地质资料,一批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得到有效保管和初步利用。

然而,由于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任务特别繁重而又艰巨,已有的基础十分薄弱,多年积累的“欠帐”太多,所以近几年的工作仅仅是新时期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开端,还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和地质找矿工作发展需要。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对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支持能力不足;馆藏设施、设备以及人员、经费严重缺乏。因此,目前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状况并没得到根本性改变——首先,对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的家底不清,目前到底有多少实物地质资料,都存放在什么地方,保存状况如何,其中有多少具有重要保管利用价值等均不清楚,因此规划部署和组织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心中无数;其次,由于缺少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保管的制度保障和设施设备与经费支持,所以实物地质资料统一汇交难以全面落实,大量实物地质资料分散保存在地勘单位和个人手中,不仅过去积存的大量重要实物地质资料严重损毁丢失,即使新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也面临同样的境况;最后,实物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十分困难,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需求分析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和地质工作的快速发展,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需求更加强烈而又迫切——一方面,地质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境外地质勘查以及海洋地质调查、极地考察、科学钻探等蓬勃兴起,因此产生许多新的特别珍贵的实物地质资料,这些实物地质资料极需得到及时保管;另一方面,地矿市场迅速发展,勘查投入持续增加,地质工作成本越来越高,地质找矿的难度和投资风险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提高地质工作效率,降低投资风险,地质找矿及其他地质工作对地质资料信息的需求空前迫切,除了需要利用成果地质资料外,还常常需要利用原始地质资料和观察测试实物地质资料。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提升地质资料信息的社会化服务能力,而且在成果地质资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地质找矿以及防灾减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成果地质资料相比,实物地质资料具有原始性、唯一性和不可复制等特点,因此不仅具有重要保管意义,而且具有特殊的开发利用价值。基于此,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的利用程度虽然很低,但已经有不少实例证明,实物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前景,特别是在油气资源勘查、深部找矿、空白区地质勘查、城市工程地质勘查等众多领域,具有成果地质资料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从总体上看,目前实物地质资料的利用非常零星,既不能满足地质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远没有发挥实物地质资料的潜能。

为了满足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的基本需求,当前急需开展下列工作。

第一,开展实物地质资料专项清理。调查实物地质资料类型、数量、保管现状,全面掌握全国实物地质资料家底。

第二,对积存的实物地质资料进行分类处理,了却“旧帐”。在专项清理的基础上,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的利用价值和保管状况,对过去积存的实物地质资料进行筛分,按照《办法》规定的分级管理责任,分别移交给国家、省级馆藏机构保管,或者由地勘单位实物库保管,或者按规定埋藏,使过去积存的实物地质资料得到规范处理,结束过去那种该管的没有能力管,该埋的不敢埋的尴尬局面。

第三,对新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实行统一汇交,不欠“新帐”。按照《办法》的有关规定,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统一汇交,使新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得到及时管理——重要的得到有效保管,符合埋藏的及时予以埋藏,避免“老帐”未清,又欠“新帐”。

第四,推进实物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和社会化服务。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框架指导下,整合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根据地质找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发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产品,建立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库,搭建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平台,与其他地质资料信息相互协调,构建强大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体系。

三、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指导思想

1、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主要困难

第一,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类型多样,数量巨大,保管分散。

据1999年原地质矿产部对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保管状况的概略清查,据不完全统计,至1998年,全国地矿、石油、煤炭、冶金、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部门共有岩矿心存放点1万余处,总计存放取自6308个矿区、30.1万个钻孔的岩矿心2471万米,副样1443万件、光薄片301万件。近十余年来,我国地质勘查工作进一步蓬勃发展,又产生了大量实物地质资料。以地质大调查为例,在1999~2008年结题的项目中,大约有600余个项目产生有实物地质资料,据对其中524个项目的调查统计结果,共产生岩矿心35.71万米、岩屑2.45万袋、标本49928块、光片3364件、薄片68587件、样品542243袋、其他(化探副样、水系沉积物样品、化学样品等)228327件。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中,地质大调查只是一小部分,据有关统计资料,1999~2007年,全国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5736万米,平均每年完成637万米[①][②]。与此同时,还完成了大量其他地质工作。因此估计近十年全国又产生了近亿米岩矿心及一大批标本、样品。这些实物地质资料除一部分被随意丢弃或掩埋外,其余存放在数百个岩心样品库和上万个临时存放点;它们隶属于地矿、冶金、有色、油气、煤田、建材、化工、黄金、核工业等不同部门的众多单位,而且大部分保管状况不佳,甚至已经损毁散失,因此组织实施专项清理与抢救保护工作十分困难。

第二,馆藏机构不健全,保管设施、经费、专业人员严重缺乏。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需要建设专门的实物库和相应的设施设备,需要相当数量的建设费、运行费和专业人员,否则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和利用就是一句空话。

目前我国实物地质资料馆藏建设虽然已经起步,但举步维艰。2000年成立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2004年建成了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库,初步满足了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与服务需要,但仍不能适应发展需要,亟待进一步完善。在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方面,近几年虽然安徽以及黑龙江、江苏等少数省(市)开始酝酿筹划,并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涉及到用地、用钱以及编制、体制等问题,进展缓慢,困难重重;其余更多的省(区、市)尚未启动,甚至根本没有考虑。地质工作单位或地勘企业的实物库建设更是困难重重,目前仅各大油田和极少数单位建有比较规范的实物库,并有专门人员和经费用于实物地质资料保管维护,大量地质工作单位或地勘企业或者根本没有专门的实物库,或者已有的实物库因年久失修而严重破损,而且没有专门人员和经费用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清查处置过去积存的实物地质资料,还是接收保管新的实物地质资料,都是不可能的。

第三,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法规、制度、技术方法不完备。

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制、机制方面,首先是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尚未完全纳入地质工作管理体系,分级管理与委托保管制度尚未落实,馆藏机构的隶属关系不顺,与其他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关系不明确;其次是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与地质工作的项目管理、地勘资质管理等脱节;再者,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和服务利用工作尚未真正纳入各级地质工作规划和计划,迄今在地质工作中尚没有建立可靠的项目与经费渠道,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况。

在法规、制度和技术方法方面,虽然有了国务院的《条例》和国土资源部的《办法》,但缺乏与之配套的制度保障。与此同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技术方法十分薄弱,因此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利用水平受到很大限制。

2、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指导思想

综上所述,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面临相互矛盾的发展形势,一方面地质找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物地质资料提供有力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基础十分薄弱,在诸多方面“欠帐”太多,难以满足需求。不仅现状如此,而且从发展条件看,由于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面的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各级馆藏设施建设,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很难有效解决,所以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以积极务实的指导思想,筹划和组织部署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第一,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复杂性,既不能知难而退,又不能操之过急,按照立足实际,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采取长期规划、分步实施,总体部署、典型推进的原则,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扎实地推进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

第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思想指导下,建立以藏品为基础,以保管利用为目的,以行政管理和馆藏管理为保障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体系,并融入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体系,为地质找矿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按照收藏实物少而精、埋藏实物合法化的原则果断处理过去和新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即根据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系统性原则,对大量实物地质资料进行精心筛选,将那些最有保管利用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收入国家实物库和省级实物库,并进行充分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地质找矿和经济社会,使有限的库藏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其余大量实物地质资料由地勘单位或企业根据需要自行保管或按规定埋藏。做到应管真管,应埋则埋,彻底改变该管的无力管,该埋的不敢埋的境况。

第四,紧密结合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和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建设,规划和组织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变“孤军奋战”为“协同行动”,依托大环境,改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的工作条件,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对策与措施建议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对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与措施。

1、伴随我国地质工作改革与发展,逐步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保障能力

第一,逐步完善实物地质资料行政管理体制。

按照《条例》和《办法》,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国家和省级实物地质资料行政管理责任;协调油气、有色、冶金、海洋等行业部门,落实实物地质资料的委托保管责任。此外,探索地质资料信息的统一管理机制,推进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为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提供保障。

第二,建立并不断完善实物地质资料工作机制。

首先,强化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把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纳入地质工作单位的资质管理和地质工作的项目管理,形成应交必交的制约、监督机制。其次把各级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同级地质工作规划,落实组织、人员、经费,支持各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运行和保管服务工作的开展。再有,由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欠帐”太多,所以国家和省级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应协同有关部门组织申请专项工程,集中解决实物地质资料清理以及重要实物地质资料抢救保护等重大问题。

第三,提高制度保障与技术方法的支持能力。

目前,虽然有了《条例》和《办法》,但应尽快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部环节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与此同时,还应制定配套文件,或者在相关的法规制度中体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要求的内容(例如汇交等)。此外,在深入调研和实践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实物地质资料整理、移交、保管、建档、数字化、利用等技术方法,制定技术标准,逐步建立实物地质资料标准体系,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2、切实加强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充分发挥全国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的龙头作用

各级实物地质资料馆(或实物地质资料库)是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服务的关键,但由于涉及经费、用地、编制等问题,所以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障碍。根据我国实际能力,各级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难以全面铺开,只能集中有限的条件,区分轻重缓急,进行筹划和部署。

(1)进一步加强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充分发挥保管服务职能,推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2000年,成立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其基本职能是承担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收集、保管和利用服务工作。此外,由于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和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刚刚起步,所以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除了承担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收集、保管、服务工作外,还应对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对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成立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建设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收集了一批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并进行了整理、数字化和对外服务,初步建立了馆藏工作制度、技术方法和专业队伍,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地位以及地质工作发展需要相比,还很不适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的地位不足;馆藏设施不完善;藏品不系统;实物地质资料产品开发和成果集成工作薄弱,保管服务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措施。

第一,强化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地位和作用。在全国地质资料管理总体框架下,根据实物地质资料分级管理责任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需要,研究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职能定位,理顺与相关机构的关系,兼顾全国和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落实“三定”方案,加挂全国实物地质资料馆名称,并纳入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在此基础上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全国实物地质资料馆的作用。

第二,完善工作机制和经费渠道。把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工作规划,建立顺畅的项目渠道和经费渠道,为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运行和实物地质资料抢救、采集以及数字化等工作提供保障。

第三,完善库藏设施。首先,根据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服务需要,筹划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二期工程。主要包括:特殊实物库和专门的标本库建设;实物地质资料观察服务设施、设备建设;实物地质资料成果展览展示与科普基地建设等。此外,在对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基础上,分析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需要,研究全国实物地质资料库的合理布局,在此基础上,筹划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分库建设。

第四,加强实物地质资料收集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库藏体系。首先,根据实物地质资料分级管理责任和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职能定位,深入研究库藏体系,确定收藏范围、筛选依据、收集途径,然后制定收集工作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实物地质资料收集工作,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使那些具有特别重要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得到有效保管和充分利用。

第五,按照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总体要求,提高实物地质资料整理、数字化水平,加强成果集成和产品开发,建立并不断完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系统,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第六,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与技术方法研究,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制度与标准体系,推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3、因地制宜地推进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及地质工作单位的实物库建设

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首先要落实行政管理责任,即由各省(区、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条例》和《办法》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的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在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设方面,由于各省(区、市)的情况有很大差别,所以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其一,建立独立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专门从事本行政区实物地质资料收集、保管和服务工作;其二,不建立独立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而是纳入本行政区成果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职能,或者与本行政区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博物馆、地质资料信息中心(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共同组建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服务机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作为其中的二级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实物地质资料收集、保管和服务工作;其三,委托本行政区内某一单位负责本行政区内的实物地质资料的馆藏管理与服务工作。

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需要解决土地、经费等问题,更应该根据各省(区、市)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其建设模式亦有多种选择:一种是全省(区、市)建一个规模较大的实物地质资料库,集中保管全省(区、市)的实物地质资料,或者与本省(区、市)的地质资料馆、地质博物馆等统筹建设,实现地质资料与实物标本管理服务的一体化;第二种是主库加分库的模式——即根据本省(区、市)地质勘查工作分布情况,在省会和主要勘查地分别建一个综合性的主库和若干分库。

此外,由于各省(区、市)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实物地质资料库需求和建设能力有很大差异,所以实物地质资料库的建设规模、现代化水平等只宜提出基本要求,而不应强求一致;建设步伐和时间更难以同步,只能是积极推进,逐步实施。

这几年的工作实践表明,无论是哪个省(区、市)的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条件好的省(区、市)也至少需要三、五年以上的努力,条件较差的省(区、市)则需要更长的时间,甚至难以预料何时才能建成。面对这种情况,各省国土资料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其他措施——例如修建临时实物地质资料库,或通过委托、租赁等方式,解决保管设施,使本行政区特别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得到保管利用,遏止严重损毁丢失的局面。

各地勘单位是生产和保管、利用实物地质资料的主体。目前大部分单位没有实物地质资料库,或者已严重破损。由于各地质工作单位的需求和条件不同,对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应有不同要求:甲级资质地勘单位,应建设专门的实物地质资料库,并设专门人员管理;其他地质工作单位,即便不建设专门的实物地质资料库,但也应有规范的实物地质资料存放地,除了保证完成汇交任务外,还应该将那些对本单位有进一步利用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得到妥善保管。

4、扎扎实实组织实施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彻底解决陈年旧帐

如前所述,以往积存的大量实物地质资料虽然是地质工作的重要成果和宝贵资源,但又是广大地质工作单位的沉重负担和各级管理者的“心病”。因此,组织开展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专项清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处置,从而了却这笔陈年旧帐,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我国实物地质资料数量巨大,而且分属于不同部门和不同单位,所以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繁重而又复杂。因此,实物地质资料专项清理必须慎密筹划,精心组织,在充分研究与试点基础上,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实物地质资料专项清理的目的任务是,全面掌握全国实物地质资料及其保管利用状况,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存实物地质资料的价值和保存状况,进行分类处理;以此为契机,研究建立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为了顺利实施清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分步骤组织实施清理工作。

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摸底调查——概略调查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单位及其实物地质资料库基本情况,调查统计实物地质资料类型、数量及保管状况。通过摸底调查,不仅可以初步掌握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总量和分布情况,而且先期将那些已经损毁而失去继续保管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出来,列入埋藏清除范围,进而确定进一步实施清查和保管的工作量,为国家和省(区、市)制定清理工作方案以及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实物地质资料清查、筛分——在摸底调查后,对于有清查保管意义的实物地质资料,按地质工作项目或矿区逐一进行清查登记,并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的利用价值进行筛分,按照向国家汇交、向省级汇交、本单位保管、埋藏标准,提出分类目录,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实物地质资料处置——将清查后的实物地质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分别由国家和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抢救接收,或者采取有效措施本单位继续保管,其余按规定程序和方法埋藏。

第二,做好清理研究与试点工作。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因此必须精心组织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否则可能会出现很多周折,甚至半途而废。要组织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必须进入深入细致的研究,并选择不同类型的代表性单位进行试点,总结技术方法与工作经验,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和详细的技术指南,为清理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三,落实组织管理和所需经费。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专项清理是一项庞大的专项工程,必须从国家到省(区、市)和有关单位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组织和实施清理工作。与此同时,落实清理工作经费,保证清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5、规范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与埋藏,及时管理新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不欠“新帐”

为了促进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一方面加大《办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另一方面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把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纳入地质工作项目管理和地质工作单位资质管理,使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成为汇交人的自觉行动。与时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各级馆藏机构和保管单位接收保管实物地质资料的能力,使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得到及时保管利用。对于其他实物地质资料,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及时埋藏。做到应管尽管,应埋即埋,不欠“新帐”。

6、整合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建立并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在组织实施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的同时,启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库与服务平台建设,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框架指导下,整合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推进信息共享,提高对地质找矿和经济社会的服务能力。

14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