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区——湖北宜昌 震旦角石

利用价值

中华震旦角石因其数量多,分布广,产出时限短,均为海生,成为典型的“标准化石”和“指相化石”。在我国华南地区,找到了中华震旦角石的地层就意味着该地层为海洋环境沉积,时代为晚奥陶世早期。

中华震旦角石在民间俗称“宝塔石”、“竹笋石”、“震邪石”、“发财石”、“太极石”,美观独特、寓意吉祥,是著名的观赏石,被地质前辈章鸿钊列为中华名石。其实,早在约940年前的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就曾收藏了一块中华震旦角石,而且在石上题诗一首:“南崖新妇石,霹雳压笋出。勺水润其根,成竹知何日?”。此石现藏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黄庭坚题刻的中华震旦角石

 另外,化石还被加工为纸镇、砚台等工艺品。富含化石的宝塔组灰岩经切割打磨,露出龙鳞状的网纹,竹笋状的化石,是极富特色的石材。不过,化石珍贵,法律保护,切莫乱采。

石栏杆上的中华震旦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