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7期(总第28期)

发布时间:2011-7-21

任宝成 郭 峰 徐海军 张大鹏 韩树聪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本文总结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科普工作进展与取得的效果,根据科技场馆类科普基地标准,分析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已经具备的条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科普基地建设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总体部署、主要任务、保障措施。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以下简称实物资料中心)作为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除了承担重要实物地质资料的收集、保管、提供服务利用外,还负有科普和辅助地质教学等职责。根据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要求,实物资料中心不仅在科普资源、科普设施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和鲜明特色,而且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基于这种情况,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规划要求,筹划建设实物地质资料科普基地,对于进一步丰富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类型,发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物资料中心领导下,笔者和实物资料中心有关处室的同志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提出了科普基地建设的总体设想和初步方案,现将其要点整理补充后发表,希望得到指正完善。

一、科普工作进展

实物资料中心高度重视科普工作,自2005年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投入运行以后,就开始组织科普活动。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开展参观交流活动——主要为地质矿产行业的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以实物地质资料为主的参观交流服务;二是建立基础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开展辅助教学服务,先后与华北科技学院、中国地质大学、防灾科技学院、北京化工大学等大专院校开展合作;三是开展大型地球日活动,连续多年围绕“4.22地球日”主题,开展系列科普活动,包括科普讲座、现场互动讲解等,主要面向周边大专院校学生,今后将扩大到中小学生;四是日常科普活动——自2010年地球资源展厅作为科普日常活动场所布展开放以后,全年开放260天以上,举办科普讲座8场,听众达1000人次,举办科普培训2场,参加人数200人次。科普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

1 、受众人数逐年增加

2005年参观人数为300人次,2006年为600人次,2007年为1000人次,2008年为1500人次;2009年“4.22地球日”参观人数2000人次,全年达到5000人次;2010年地球日当日达到3000人次,全年超过10000人次; 2011年地球日科普活动周参观人数近8000人次,全年参观人数可突破15000人次。

2 、科普内容不断丰富,活动形式日趋多样

除了利用现有科普资源以外,还制作了系列主题的科普展板和业务成果展板20余块,在科普活动期展出;随着科普条件的改善,活动形式逐年更新且多样,从2009年2项、2010年4项到2011年增到5项。

3 、教学基地运行逐渐成熟

华北科技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已挂牌3年,每年为60名地质专业学生提供岩石矿物实习教育,其他院校的科普教学协作基地挂牌工作正在进行中。

4 、科普活动效果越来越明显

一是科普活动得到广泛好评,通过科普活动,观众提高了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二是为一些院校提供了便利的教学实习场所和服务,既保证了实习效果,又节省了时间和经费;三是拓展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功能,提高了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建设科普基地已具备的条件

实物资料中心结合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服务需要,不断完善科普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15万元完成视觉标识系统设计;投资45万元配备了地球资源展厅展示设备;投资80多万元用于系统采集科普展示所需的矿物晶体标本和化石标本;2010年投入基建资金526万元建成室外大标本展示园及相关配套设施等。2011年以后,实物资料中心将每年财政拨付资金的2%用于科普经费投入,保证科普工作常态化进行。

 经过努力,实物资料中心已基本具备了科技场馆类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的条件要求。

1 、科普场地

(1) 室内展厅

拥有600平方米的“地球资源展厅”,布局独立,有方便公众参观的专用出入口,该展厅全天候对外开放。

(2) 室内配套场所

拥有岩心观察厅和岩心图像扫描室600平方米、科普长廊200平方米、科普报告厅约200平方米。

(3) 室外场地

拥有15000平方米的大标本展示园,设有集中接待场地、停车场、公共绿地等。

2 、科普资源

目前,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已经收藏了矿产勘查、地质科研、科学考察等取得的大量实物地质资料,成为科普资料丰富的源泉。主要包括:全国著名矿山和大陆科钻等重要岩心约15万米;来自青藏高原等重要标本10992件以及约25000件光薄片;2个“金钉子”剖面系列标本;珍贵古生物化石标本30余件。地球资源展厅陈列的各种典型矿物标本和古生物化石300余块。大标本园陈列有148块大型标本,这些标本来自20多个省(区、市)的66个著名矿山,矿石类型有金矿、铜矿、铁矿、铅锌矿等。展出的标本都有编号,名称、产地及详细的介绍。

随着业务工作进展,藏品和展品还将进一步丰富和更加完善。通过这些可以反映我国矿产资源特点、地层分布、古生物演化、重大地质环境事件等。

3 、标识系统

2009年编成中英文双语模式的视觉标识系统(VIS),并在已有的科普场所进行了安装使用。

4 、图文系统

图文展板逐渐规范和丰富,表达通俗易懂,易于公众理解;各种用于科普活动的宣传展板和宣传手册都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5 、网络系统

建有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设有“实物相册”、“数字化虚拟在线展厅”等科普专栏,网页的内容与科普基地设施建设、科普最新动态同步更新。网站开设读者服务热线和实物地质资料科普论坛,便于与在线观众互动,及时解答公众提出的科普问题。

6 、科普工作机构与人员保障

实物资料中心科技开发部负责科普工作,其他相关处室协助配合。目前参与科普工作的专职和兼职人员34人,其中具有地质本科学历人员25人。此外,还邀请退休的地质专家和青年志愿者充实科普教育队伍。

7 、科普受众人数保障

近几年来,实物资料中心不断加强与属地大专院校和周边中小学校的联系,已覆盖学生近10万人,到我中心参观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初步建立起与周边院校的教学科研、学生地质专业实习、“4.22地球日”科普活动的联动机制,保证了参观人数的基本稳定。

8 、设施建筑标准

所有科普服务基础设施均按有关要求,具有防火、抗震等功能,符合国家关于科技场馆类科普基地相关公共设施、科研场所安全标准。

三、科普基地建设的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

1 、指导方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及《国土资源科学技术普及行动纲要》,以地球科学和矿产资源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岩心、标本等各类实物地质资料为素材,以现代展示和传媒技术为手段,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为依托,坚持向社会开放服务的理念,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履行公益科普服务职能,促进社会人文的科技化发展。

2 、发展目标

依托国家实物馆的库藏资源和业务工作,通过实物资料科普展厅、大标本科普基地和科普门户网站、实物资料信息数据库的集成运做,实现地学科普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化。至2015年,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人才队伍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建立科普基地的长效发展和保障体系,实现科普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将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化地学科普基地。

四、科普基地建设的总体部署和重点任务

1 、总体部署

围绕2015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加强下列五个方面的建设,构筑强有力的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的支撑体系。

(1) 科学规划布局

配合实物库二期工程配套建设2000平方米科普展厅,采用文、图、表和声、光、电多媒体形式进行布展,充分展示以矿床为主,以古生物及其它地学知识为辅的地球科学科普知识。

(2) 完善设施配套

完成大标本基地基础设施的配套,配合展示内容,促进地球资源科普软硬件配套建设。

(3) 充分整合资源

结合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业务工作,采集系列矿物、矿石、岩石、古生物等标本,制作反映地球演化、矿产形成、地层分布、生物演化等为主题的科普读物和影像作品。不断丰富科普资源,为科普服务提供坚实基础。

(4) 加强组织建设

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的领导,完善科普工作的组织体系,落实责任;建立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制定科普工作计划,为科普服务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5) 充分挖掘人力资源

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引进或培养一批科普工作的专业人才,建设一支适应社会化需求的科普服务队伍。

2 、重点任务

(1)全面总结实物资料中心科普工作进展

按照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要求,做好科普基地申报工作。

(2)制定科普发展规划

结合实物资料中心整体规划工作,制定“十二五”科普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3) 精心组织实施具有重大反响的科普活动

通过“国际地球年”、“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等大型地学科普活动,广泛宣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青少年和社会公众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积极开发大众科普产品

在“十二五”期间,以馆藏各类系列实物为主要内容,制作反映地球演化、地层和古生物及矿产成因等的图文影像资料。

(5) 加强网络科普宣传

创新实物地质资料特色的地学科普网站,提高获取地学科普资源的共享程度和传播广度。将地学科普网站建设成展示地学研究成果、传播地球科学文化资源、普及地球科学知识、获取地学科普产品信息等多功能一体的共享与交流的互动平台。

(6) 开展教学实习与科普讲座

围绕周边十几所大学和中小学校近十万在校生的科普教育需求,加大地学科普教育与普及力度,举办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围绕地球与资源、资源与生命、地质与环境、地质与灾害等与社会关系密切的地学科普主题,经常性地举办科普系列讲座,提升青少年对地学的认知度和科学素质。拓展科普服务领域,建立与周边院校课程相衔接的教学实习机制,开展地学教学实习服务。

(7) 广泛交流与合作

利用日益丰富的科普产品和服务网络,开展地球科学文化和科普资源的宣传交流。与各类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等地球科学文化资源服务机构建立交流合作机制。

(8) 进一步加强科普队伍建设

以现在从事科普建设的技术部门为基础,创建科普协会,培育并组建专业科普机构,不断培养专业化人才,选拔兼职人才,建立科普志愿者队伍,健全各部门的联动机制。重点引进或培养科普传播、科普创作、科普管理、科普理论研究等方面的人才。充分调动离退休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业和技术特长。形成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的专职、兼职和志愿者人才队伍。建立“地学科普专家数据库”,积极引导地学高级专家投入科普工作,提高科普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9) 完善设施配套

重点完善科普基地配套的软硬件建设,建成科普阅览室及科普环廊,为公众打造休闲、开放、舒适的科普环境。

(10) 重视品牌建设

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将馆藏管理服务与科普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依托丰富的库藏资源,挖掘和整合地学科普信息,运用现代技术开展科普创作。推出以典型矿山岩矿心、“金钉子”等重要地层剖面标本、大陆科钻岩心为代表的一批具有特色的展示精品,形成以实物地质资料为标志的科普服务品牌。提高地球科学文化的传播能力,提升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的品牌效应。

五、科普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将科普基地建设纳入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总体工作规划,成立科普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领导组织体制和协调机制;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工作的统筹管理,切实推进国土资源科普事业的发展。

2 、稳定经费投入

建立科普经费保障机制,通过项目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支持科普设施建设和科普活动。

3 、建立监测评估办法

逐步建立适应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科普工作的科普工作评价机制,建立科普工作考核制度,确保科普工作的社会效益。


荷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概况

刘凤民 夏浩东 任香爱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荷兰是一个“海平面”以下的国家,没有山区,地表基本没有岩石出露。矿产资源以油气为主,还有部分盐类矿床。荷兰地调局的工作任务主要是组织开展陆地第四纪调查和海洋地质调查。荷兰地调局实物库保存的主要是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和海洋地质调查松散沉积物岩心。实物库主要保管的是第四系沉积物地层“揭片”和岩心“切块”。

一、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

所有在荷兰本土从事地质工作形成的岩心,都需要向荷兰地调局汇交。汇交的岩心是钻孔岩心的一部分,即在纵向上是整体岩心的一个“切块”,剩余的部分由汇交人保管。

荷兰地调局根据国土的实际情况,规划了钻孔的分布,以不同网度,部署了不同深度的钻孔。钻孔详细资料必须提交地调局,地调局建立了钻孔数据库,管理这些基础数据,并向社会提供目录服务。

二、地调局实物库基本情况

荷兰地调局实物库是在啤酒仓库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在原仓库内,用钢管做支架,并用复合木地板将空间隔成两层。保管的实物包括陆地第四系揭片,海洋岩心或切块,以及部分盐类矿床标本。

 

                  荷兰岩心库外景                 

 

岩心切块:保存岩心切块是荷兰地调局的一大特色。由于岩心主要是松散沉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分的流失,如不做处理,岩心将变为一堆沙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地调局接收岩心后,部分岩心将被加工,形成“切块”,然后将这些切块按着自然顺序用松香等黏和物固定在木板上。另外,部分固体岩心也采取了切块处理。

地层揭片:针对荷兰地质特点,对地层进行揭片取样,是荷兰地质工作的一大特点,保存揭片也是荷兰实物库的一大特色。揭片是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将地层剖面的露头揭下并粘帖在图版上,形成地层柱的翻版。

通过“切块”和“揭片”处理,不仅保护了地层结构等地质特点,还节省了存储空间,扩大了库容量。

 

 

      固体岩心切块处理            松散沉积物岩心切块处理

 

三、实物库配套实验室

作为岩心库配套的实验室,配备有各类加工取样设备、分析化验设备、岩心剖切与切块制作设备;设有第四系沉积物取样间和地层揭片制作间;能够提供权威的测试数据。“切块”和“揭片”制作在实验室进行。

 

 

四、产品开发与科学研究

荷兰地调局依托钻孔数据,开发了系列服务产品,如不同标高的地层分布及地质特征,从而为工程建设等服务。

借助钻孔数据和保管的岩心,荷兰地调局还开展了一系列地质研究,如荷兰立体地质编图、人工气藏圈闭研究等。

14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