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6期(总第27期)

发布时间:2011-6-27

编者按:本期《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动态与研究》刊发的第一篇文章“‘十二五’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重点工作布局建议”,作者总结了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进展,分析了发展需求,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健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和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全面推进实物地质资料依法汇交,建立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提高实物地质资料服务水平。刊发的第二篇文章“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评估内容与方法的初步探讨”,作者论述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评估的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提出了评估内容、评估指标、定量化评估方法、工作流程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十二五”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重点工作布局建议

刘凤民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十二五”期间,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工作重点是:建立完善的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和全国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全面推进实物地质资料依法汇交,以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为窗口,向社会提供实物地质资料服务。

“十二五”是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2号)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8]8号)(以下简称《办法》),全面推进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时期。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建立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落实管理责任,全面履行依法汇交;基本建立实物地质资料技术方法体系,明确实物地质资料筛选依据,完善库藏管理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制定服务标准;基本建立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手段,实物地质资料利用服务效果基本显现。围绕这一目标,对我国“十二五”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重点工作布局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建立

1 、已有工作进展

  《办法》制定与发布。国土资源部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非常重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9号)(以下简称《条例》)出台后,为了尽快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制度,部储量司于2004年3月委托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根据《条例》的精神,开展《办法》研究制定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及细目; 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程序;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体制;实物地质资料的利用规定。2008年1月11日,《办法》由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

《办法》宣传贯彻。《办法》发布后,由国土资源部主办、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承办,针对各省地质资料管理部门、馆藏机构、地质勘查单位相关人员举办了多期《办法》培训班,解读《办法》条款。与此同时,全国地质资料馆在地质资料管理现代化管理培训时,增加了《办法》的培训内容。此外,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重庆市国土资源厅等也开展了《办法》培训工作。

《办法》配套制度和技术标准制定。 国土资源部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一些省(区、市)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的制度建设和标准体系建设。受国土资源部委托,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根据《办法》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了《岩矿心管理规程》(建议稿),对岩矿心的保管、筛选、汇交以及入库后的管理服务的全过程提出具体要求。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开展了境外勘查项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调研,正在研究制定《国外矿产资源调查项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暂行办法》,计划将境外勘查项目实物地质资料纳入汇交管理范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制定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技术要求》,明确了馆藏管理工作内容与技术方法。一些省(区、市)地质资料主管部门根据《办法》规定,开始制定适应本省(区、市)的管理制度,如贵州制定了《贵州省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北京市印发了《实物地质资料箱具及标签使用和样品整理要求》及《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细则》,辽宁省在《辽宁省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中,进一步明确了实物地质资料汇交责任与汇交流程。

实物库建设。 《办法》发布实施以后,许多省(区、市)开始筹划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安徽省实物地质资料库于2009年12月31日奠基开工,实物地质资料库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福建、广东、广西、浙江、黑龙江、江苏、重庆、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吉林、西藏等十几个省(区、市),开展了实物库建设调研工作,部分省已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方案。部分行业部门也开始着手实物库建设工作,如核工业地质局、中联煤层气公司、国家海洋局等单位领导和专家,多次到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调研,向主管部门提出了实物库建设申请。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实物地质资料库配套服务楼项目建设建议已通过国土资源部的评审,计划2012年动工建设。

汇交管理。 中国地质调查局对1999年以来实施的地质大调查项目实物地质资料进行了清理和催交,经筛选后,由项目承担单位(汇交人)将特别重要的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给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管理办公室制定了“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办法”,规定著名矿山钻孔岩心及配套标本需汇交到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保管。黑龙江、广东、浙江等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开始接收实物地质资料汇交。辽宁省已要求各地勘单位,按照《办法》的要求,分别向本省和国家库上报实物地质资料清单。

2 、重点工作任务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检查。2011年,由部储量司组织、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牵头,开展《办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具体了解办法发布4年来,各省(区、市)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责任落实情况、馆藏机构建立情况、实物库建设情况、汇交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十二五”工作部署。工作步骤:各省(区、市)自查并将贯彻落实情况、工作进展及“十二五”工作部署上报国土资源部;部成立检查组,抽查落实情况,了解存在问题;进行检查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实物地质管理工作研讨。

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办法》宣传贯彻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省(区、市)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汇交人的汇交意识;针对《办法》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各省在贯彻落实中取得的经验,完善《办法》,制定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服务利用政策研究,提出既利于资料共享、开发利用,又适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汇交人权益的服务利用制度。

行政管理体系建设。落实《办法》明确的部省两级管理责任,建立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或部门;实施国家库“二期工程”,完善配套设施;在广泛调研基础上,针对各省(区、市)实物库建设的主要困难,采取切实措施,因地制宜地推进省级实物库和地勘单位实物库建设。

技术方法体系建设。 在以有工作基础上,提出各级各类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技术要求,指导实物地质资料分级管理;制定和完善实物地质资料库藏管理技术标准,实现实物地质资料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探索实物地质资料服务利用标准,提出加工取样和服务产品开发要求。

二、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

1 、已有工作进展

根据2008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实物地质资料专项清理试点工作方案》和2009年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开展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情况摸底调查的通知》,由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牵头,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清理研究工作。

2008年-2010年,选择河北省和黑龙江省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清理试点工作。通过试点,编制了《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清理工作任务、清理范围、清理原则、工作内容、技术方法、组织分工、预期成果、时间安排等。委托江苏省地调院开发了《实物地质资料清理数据采集系统》,并在河北和黑龙江两省进行了测试和实验。

2009年-2010年,对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覆盖了全国主要生产和保管实物地质资料的部门和系统。通过调查,基本弄清了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保管现状。

2 、重点工作任务

清理示范。在“十一五”工作的基础上,“十二五”初期,选择一至二个省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清理汇交工作示范,补充完善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方案和技术指南,为在全国全面开展清理汇交工作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和可行方案。2011年,选择辽宁省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清理汇交示范,完善清理工作方法,并探索2008年后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问题,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和汇交管理工作提供示范。

全面清理。“十二五”期间,在国土资源部领导下,由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牵头,组织开展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汇交工作。2012年,选择3个主要省份,全面开展省内实物地质资料清理汇交;2013年-2015年全面推进其余省的清理汇交工作,“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汇交工作。以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清理为契机,建立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

三、实物地质资料接收与专项采集

1 、已有工作进展

2004年起,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开始实物地质资料的接收和示范采集工作。2008年,《办法》发布后,按照《办法》规定的程序,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的接收工作。与此同时,根据国家库的收藏需要,开展了专项采集工作。截止2010年12月底,共收集著名矿山与地质勘查项目及其他方面的实物地质资料189份,包括300个钻孔的岩矿心141943米、岩屑9005袋、标本10992块、光薄片25221件、副样184件,形成了以典型矿山岩心为主体、以科学钻探岩心及其他重要实物地质资料为精品的库藏体系的雏形。同时采集了浙江长兴煤山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金钉子剖面及吴家坪阶—长兴阶金钉子剖面实物地质资料,采集了贵州关岭动物群古生物化石。

2 、重点工作任务

全面贯彻落实《办法》和有关文件要求,全面推进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依托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促进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和接收。

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任务。履行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职责,按照《办法》的要求,承担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接收、整理、保管,将一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的重要实物地质资料接收到国家库,丰富馆藏;根据国家库的收藏需求,开展全国著名矿山重要标本专项采集、“金钉子”剖面及建阶地层剖面标本专项采集采集等。

“十二五”末完成9个“金钉子”剖面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工作。依托“危矿二期”项目,开展著名矿山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工作,包括重要钻孔岩心、反映矿床成矿特点和找矿标志的配套标本、典型性室外展示大型标本等。开展深部探测项目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收藏的重点是100个科学参数井的岩心和大陆科学钻探的岩心。开展境外矿产勘查项目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工作,示范性收集重要实物地质资料,逐步将境外项目实物地质资料纳入汇交管理。

各省(区、市)的主要任务。履行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职责,按照《办法》的要求,承担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接收、整理、保管,将一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的重要实物地质资料接收到省级库,丰富馆藏,同时指导地勘单位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保管与处置。

四、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建设

 1 、已有工作进展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健全地质资料网络服务体系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98号)的要求,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建立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网站”,重点介绍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管理与业务工作,提供国家库实物地质资料目录和网络检索。2010年起,根据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需求,网站改版升级为“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任务是:作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的窗口,及时向社会发布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动态、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与技术要求,发布包括国家库在内的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提供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网络检索与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实物地质资料数据在线服务。

2 、重点工作任务

“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由国土资源部储量司主办,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承办,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网络信息室管理与维护。

“十二五”期间网站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跟踪、引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完善、更新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利用网站及时发布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向社会提供权威的查询服务,为用户提供在线浏览服务,保证网络的畅通、安全;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高科技展示技术,开展实物数字展厅研究和钻孔岩心图像展示技术研究,实现以集成的、可见的方式提供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服务; 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国家虚拟岩心库的建设,并将其功能纳入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作为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的主要内容。

五、全国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

1 、已有工作进展

国土资源部(原地质矿产部)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对地质钻孔资料的充分应用开展试验研究,1988年启动了“固体矿产勘查评价自动化系统(KPX)”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在原地质矿产部行业标准《地质钻孔(井)基本数据文件格式》、《石油钻井地质数据文件格式》、《煤田地质钻孔数据文件格式》、《固体矿产钻孔地质数据文件格式》基础上,制定了《固体矿产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开发了《固体矿产钻孔数据采编系统(CHINAZK)》,该系统提供了实现钻孔资料数字化的手段,不仅可以对原有纸介质资料数字化,还可以对新施工钻孔的信息编录直接入机管理。CHINAZK系统是以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原始地质编录规范和工作流程为标准,专门针对钻孔工程的标准化数据采集、编辑、入机、建立数据库而设计的,主要功能包括:钻孔地质综合编录、勘查数据管理、钻孔柱状图输出、报表生成等。并在1999年开始的国土资源调查中推广应用。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1999年-2001年分别在安徽、河北、青海、江苏、山东、新疆、云南、四川、陕西、广东十省(区)部署了岩心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完成124万米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对数据库建设流程、建库指标体系、数据库系统建设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初步建立了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的工作标准和钻孔数据库建设的工作流程、质量控制方法。

2009-2010年在山东、四川开展了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旨在通过此项工作,摸清试点省的地质钻孔基本现状调查,建立基础信息库和重要钻孔数据库;查找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工作程序、技术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探索建立全国地质钻孔数据库的运作模式、工作方法、组织实施方案;修改、编写地质钻孔数据库建库工作指南、技术标准,为开展全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积累工作经验和进行技术准备。

2 、重点工作任务

全国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包括回溯性数据和新形成的数据。优先解决新形成的数据的管理问题,避免老问题没解决,新问题又出现。总体思路是: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下,搭建全国重要钻孔基本信息和重要数据信息平台,采用分布式管理,将钻孔信息和钻孔数据通过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或其它途径)发布,向社会提供服务。

全国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分三步实施。

2011年,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1〕31号)的要求,由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牵头,开展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目标任务是:基本查清我国地勘单位保管的地质钻孔基本信息,基本掌握我国地勘单位保管的地质钻孔类型、分布及数量,初步建立全国地质钻孔基本信息数据库,为部制定全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方案提供依据。与此同时,由部储量司牵头,地调局协助,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承办,组织成立专项申请小组,向发改委提出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立项报告,争取2011年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查。

2012年安排1-3个省开展钻孔数据库建设示范工作。

2013年-2015年,全面开展全国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

六、实物地质资料编研与服务产品开发

随着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逐步深入,资料编研工作已纳入议事日程。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应率先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编研与服务产品开发工作,具体任务如下:

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十二五”初期,开展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工作,发布资料目录(案卷目录)、实测剖面目录(文件级目录)、标本或薄片目录;发布标本描述和薄片鉴定报告;针对地质问题,编写专题资料目录。

实物基本信息描述标准研究。解决实物信息多角度信息采集的标准问题,以便针对不同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典型矿床信息资源整合。选择40-50个重要矿床,整合各类信息,包括地质背景、成矿模式、找矿模型、钻孔信息、岩心信息、岩心图像、标本信息、标本照片等等。

教学与科普产品开发。依托库藏资源,建设与完善专业教学与科普基地,开发教学实习产品和地学知识科普产品,充分发挥实物地质资料的社会效益。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评估内容与方法的初步探讨

陈新宇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是地质找矿的成果载体和重要基础要素。对全国各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进行管理评估工作,就是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衡量标准,对馆藏机构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筛选、采集、验收、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等方面进行系统评比与估计,得出不同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在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藏体系中管理水平的顺序,为摸清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水平,加大馆藏机构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提供参考。

一、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评估的目的和意义

为贯彻《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国家和多数省(区、市)等都建立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与此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开始建设实物地质资料库。但由于缺乏统一要求,各地岩心库房等馆藏设施标准不一,管理模式也各不一样,影响了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水平,给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带来一定的困难。随着我国地质工作规模的不断扩大,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倍增,入库需求不断增大,对库藏机构的保管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地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矿产资源信息需求不断增加,这也需要统一的评估标准来规范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能力,从而提升服务层次和服务内容。

二、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评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评估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实物资料为本、以馆藏机构为中心”的理念,以规范统一的科学标准去约束和指导各级实物资料馆藏机构的管理,使馆藏机构能真正成为一个“机构”和一个“基地”(即实物资料保管研究的重要机构和提供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基地)。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是一项包含多个环节、多要素的系统工程。因此,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评估是一项综合性强、难度大的复杂工作。为了保障评估的科学性,在评估工作中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严肃认真原则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评估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决定了评估工作过程从评估标准制定到评估制度的确立,从评估工作成员的组成到评估工作的开展,从公布评估方案到得出评估结论,都必须贯彻严肃认真的原则。否则,评估工作将陷入形式化、走过场,不仅不能起到应有作用,反而会因不正之风损害评估工作声誉、影响评估工作实际效果。因此,评估必须要有明确而严格的评估标准,要有严格的评估制度,要有严肃认真的评估态度。

2、实事求是原则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评估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思想路线。它要求评估各项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地去认识事物,完整、准确地去把握事物,自觉地按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只有认真贯彻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才能对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水平做出真实、全面、正确的评估,从而准确地反映各馆藏机构管理实际情况。贯彻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要求评估工作人员尊重事实,不用道听途说代替事实根据,不用个人好恶恩怨代替客观评价,不搞一刀切。

3、共识与独立原则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评估需要大家达成两项共识:一是专家小组成员对各因素的理解要达成共识,避免在实际评判中出现对意思理解的偏差;二是项目组要和专家对管理评估涉及到的业务范围达到共识,避免人为扩大评估范围。

参加对馆藏机构进行评估的专家小组的成员必须独立地对各个馆藏机构进行评价,绝对不允许专家小组的成员之间互相串联,协商打分。

4、针对性原则

评分因素应尽可能结合馆藏机构实际,这需要在实际打分之前,对专家小组成员进行培训。项目组与专家根据该馆藏机构的实际情况,对实物资料管理评价因素定义与分级表的各类因素的权重和各个因素的确定进行协商讨论,尽可能使各类因素的定义和权重比例切合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实际。

三、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评估的主要内容

1、确定评估内容的依据

评估工作内容的确定应依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即馆藏机构是否能够履行下列职责:

(1)受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接收、验收汇交的地质资料;

(2) 建立健全馆藏机构地质资料保管、利用制度、按规定整理、保管地质资料;

(3)建立和维护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系统;

(4)开展地质资料综合研究、依法为社会提供地质资料服务;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同时评估内容的确定还应依据《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即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具备如下条件:

(1)硬件设施达到甲级档案馆的标准;

(2) 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

(3)地质资料的接收、整理、保管、保密和利用等管理制度健全;

(4)具备建立地质资料信息系统和提供地质资料社会化网络服务的能力;

(5)地质资料管理经费有保障。

2、评估的主要内容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评估的主要内容至少应该包括:

(1)馆藏工程设施

其中包括的评价因素有存储库房(实物库及文本资料库)、管理服务业务与办公用房(接收整理室、岩心扫描与标本摄像室、实物观察室、实物取样加工室)、其他用房(编目室、网络机房、复印室)。

A.实物库评价子因素列表

实物库的平面布置是否充分利用场地,是否布局合理,便于实物接收;

实物库的设计是否符合防震要求;

实物库是否建在建筑底层,是否满足上部荷载需要;

每个库房是否有两个以上独立的出入口;

实物库库区道路是否适宜实物运输、装卸和消防要求;

实物库房是否设置通风口,墙壁和屋顶是否设置保温隔离层,是否设置防盗报警装置及视频监视系统;

实物库防火、给水排水和电器设施是否符合《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1991)》第5、6章要求;

实物库温度、湿度是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是否具备保管例如冰心等特殊实物的条件;

是否可单独存放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和污染环境的实物资料的条件。

B.文本资料库评价子因素列表

文本资料库建筑是否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HJ25-2000)》第4.2条要求;

昼夜温度波动范围是否满足±2℃。

C.电子文件资料库评价子因素列表

存放电磁介质资料的库房,其设施是否符合《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第9.4条的要求;

库房的温度是否符合要求;

库房相对湿度是否符合要求。

D.实物资料管理服务与办公用房评价子因素列表

房间面积;

是否设置接收整理实物地质资料相关的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料的房间;

室内是否设置排水系统和机械通风装置;

电子文件整理室是否具备防潮、防磁、防尘功能。

E.岩心扫描与标本摄像用房评价子因素列表

是否具有专门的岩心扫描室和标本摄像室;

室内是否有不间断电源;

室内是否有单独的出入口与实物库连通。

F.查询阅览资料用房评价子因素列表

房间面积;

是否设置有目录室、查阅登记室和阅览室;

是否设置有电子阅览室、涉密资料阅览室、休息厅、报告厅和展览厅;

G.实物观察用房评价子因素列表

房间面积;

观察室面积是否满足实物的批量观察需求;

是否设置排水系统和机械通风装置;

室内是否有单独的出入口与实物库连通。

H.实物取样加工室评价子因素列表

各种取样设备所需的动力电源;

给排水系统和通风、除尘、降噪装置;

I.其他用房评价子因素列表

设置复印室和扫描打印室;

(2)馆藏设备

用于实物保管与服务工作的各类设备。主要包括:存储设备、装具、整理设备、搬运设备、观察取样与检测设备、防护设备等。

J.存储设备评价子因素列表

自动化立体仓储设备;

实物架。

K.装具评价子因素列表

实物装具;

相关资料装具规格和材质是否符合DA/T6-1992的要求;

磁性载体的装具是否符合《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第9.4条的要求。

L.整理设备评价子因素列表

实物整理设备(整理工作台、微型计算机、激光打印机、条形码打印机、切纸机、塑封机)。

M.实物搬运设备评价子因素列表

是否配备叉车和托盘。

N.观察取样设备评价子因素列表

是否配备放大镜、显微镜、切片机、岩心钻柱机、岩心剖切机、碎样机、磨片机。

O.其他设施设备评价子因素列表

是否配备温湿调控设备;

是否配备彩色岩心扫描仪、以及服务器、数字资源加工设备、TB级电子数据存储设备等。

(3)人员队伍建设

应具有专业化的管理队伍,人员数量以及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等构成应满足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服务的工作需要。

P.实物资料管理服务人员评价子因素列表

人员数量;

中高级职称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4)经费

即具有可靠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经费,能满足日常运行以及专项采集等需要。

Q.经费评价子因素列表

是否纳入国家或地方财政预算;

年度日常运行经费额度是否足额保障馆藏设施设备维护、日常运行和常规性工作需要;

是否有专项经费渠道支持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及其他非日常工作。

(5)制度建设与业务工作能力

各级实物资料馆藏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实物地质资料整理入库制度、实物地质资料安全保管制度、实物地质资料利用制度、实物地质资料保密制度、实物地质资料保护制度等。业务工作能力指馆藏机构自身应按有关规定向社会提供利用服务等能力。

R.馆藏管理业务工作评价子因素列表

是否按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规定筛选接收汇交的实物资料;

是否建立馆藏机构目录;

是否对馆藏实物资料开展岩心扫描等数字化工作。

S.实物地质资料利用和编研评价子因素列表

是否向社会公布可公开的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

每年编辑不少于一册的专题汇编。

T.交流和培训评价子因素列表

每年度参加的业务交流活动的次数。

以上五方面内容在评估中既要全面深入,又要重点突出,其中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日常技术工作和运行管理是所有评估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馆藏机构日常技术工作和运行管理是评估的主体部分,是集业务工作和业务支撑工作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应该说明的是,上述列表只是针对一般级别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进行管理评估时所列的因素列表,实际操作中针对具体级别(一级、二级、三级)馆藏机构上述评价子因素可以酌情增减。

四、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评估方法

要顺利、有效地搞好评估,必须注意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从目前来看,比较常用的评估的方法是量化评估法。

1、量化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

它是随着模糊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兴起的一种比较先进、科学的评估方法。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评估要采用量化评估方法首先必须建立指标体系并进行数量化、等级化。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可以由专家组成员围绕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管理评估的主要内容进行讨论研究决定,确定出各项内容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乃至三级指标的评估内容。对指标体系进行数量化、等级化时,可以将每项指标的最高分定为10分,将每项指标分为优(9分以上)、良(8分以上)、合格(7分以上)、基本合格(6分以上)、不合格(6分以下),分别用A、B、C、D、E表示。然后针对指标内容给出权重。权重是以百分数表示的各项评估指标的侧重程度,它是决定评估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因素。因此,确定各项评估指标的权重分配,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可以组织有关人员通过认真调查统计、分析研究,按照馆藏机构管理的客观规律,确定初步的权重分配方案,然后邀请有关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最后进一步讨论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分配。根据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可得出受评对象的最后综合评估结果。计算评估结果的等级状态方程为:     

         m             n                       m     n

   V=∑Vi        Vi=∑Mij×(等级)ij          即V=∑[∑Mij×(等级)ij]

    i=1                 ji=1                                   i=1   ji=1

式中:Vi为第i个主要评估内容的评估结果;m为主要评估内容的总个数;Mij为第i个主要评估内容中第j个评估内容中评估项目的总个数;(等级)ij为第i个主要评估内容中第j个评估项目的评估等级,评估等级可用A、B、C、D…表示。

如果评估指标体系中的主要评估内容是四个方面,则m=4。如果评估等级是5级,则评估等级可用A、B、C、D、E表示。这样有:

         m      m

      V=∑Vi=∑(MiaA+MibB+MicC+MicD+MieE)=aA+bB+cC+dD+eE

        i=1     i=1

其中:a、b、c、d、e分别为评估结果是,A、B、C、D、E对应各权重系数之和。如果权重总数取100,则a+b+c+d+e=100。如果权重总数取1,则a+b+c+d+e=1。可以把a、b、c、d、e的具体值和A、B、C、D、E对应分值带入公式,可以方便地得到综合评估的确切分值。根据此分值和a、b、c、d、e的具体分布情况就可初步得出综合评估结果。

2、量化评估阶段与工作流程

根据经验,利用量化评估法进行实物资料馆藏管理评估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确定评估对象,完成馆藏机构说明书,组建专家组和操作组。

培训阶段。这一阶段需要确定评价表的因素定义和权重,确定试点库藏单位,进行试打分并统一专家组成员的评判标准。

评估阶段。这一阶段是岗位评价的核心阶段。专家按部门对岗位进行打分,操作组需要并行工作,对评价结果及时处理并反馈。

总结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对打分的结果进行排序,对不合理的岗位/因素重新打分,并对排序进行相应调整。至此,整个岗位评价工作结束。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图1):

 

图1.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量化评估法工作流程图

 

五、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评估工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立指标体系的适度概括性

采用量化评估法对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进行管理评估时,特别要注意对指标体系中各个因素所能覆盖的范围进行界定。比如在界定库房性质时,既要考虑那些修建时间不长,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永久性库房,也要覆盖那些临时性和简易库房,避免以偏概全。但指标体系中的因素内涵设置也不能太具体,指标体系越具体,从抽象的总体目标转化为各项具体指标需要经过的层次就越多,这就可能使得评估指标评估的内容和实际受评对象之间出现不一致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确定评估内容时,可使用指标体系的抽象和概括,去除无关因素,通过运用适度的概括手段,反映受评馆藏机构的真实的管理水平。

2、评估工作中收集信息的准确、充分、有用性问题

信息收集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评估的关键环节,只有拥有了准确、充分、有用的信息,评估工作人员才能正确得出评估结论,才能科学地反映各馆藏机构的管理水平。

可通过身临库藏单位现场的方式获取信息。这就要求评估工作人员直接深入受评馆藏机构,直观地检查馆藏机构实物地质资料的实际管理情况。这是保证评估工作科学化必须采用的一种信息收集方法。它可以使评估工作人员直接获取信息,可以通过听取受评单位汇报和通过问卷获得的信息与实际情况加以对照,从而增加这些信息的可靠程度。

14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