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心数字化技术创新中心

研究团队

发布时间:2025-2-18 阅读次数:

 

一、岩心多参数数字化技术研究团队

学术带头人:史维鑫

团队成员:李达为、回广骥、高卿楠、郭东旭

学术带头人简介:史维鑫,女,1984年9月出生,理学硕士,地质矿产专业,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调出优秀地质人才,现任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岩心数字化室副主任(主持工作)。长期从事岩心多参数数字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参与多项岩心数字化应用服务和实物资料综合研究项目,主持完成“油气地质调查钻井岩心保存参数采集与应用”“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汇聚整理与服务”等5项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信息采集类地质调查项目及课题;在多参数数字化和矿床成因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22年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成果“全国重要岩心数字化累计完成200万延米”获中国地质调查局2022年度地质调查十大进展。以主要编写人印发中国地质调查局岩心数字化标准2项,发表了10余篇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与应用相关的期刊论文,出版了《岩心矿物光谱识别计算基础》等专著6部。

二、岩心数字化关键设备研发团队

学术带头人:修连存

团队成员:米胜信、殷靓、郑志忠、陈春霞

学术带头人简介:修连存,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光谱探测地质仪器研发中心,主任,博士学位,研究员(二级)。主要研究方向为光谱探测技术,工作领域为地质探测设备研发和矿物光谱信息提取。近两年来,已发表SCI论文3篇、申请专利3项。任中国遥感应用学会专家委员会成员和江苏省科学仪器设备协会理事会成员。获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二等奖、自然资源科技成果二等奖各1项。

三、智能识别与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团队

学术带头人: 孙华峰

团队成员:张弘、张启燕、宋利强

学术带头人简介:孙华峰,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钻井岩心数字化和数字岩心分析工作,现为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核心专家,获自然资源部青年科技人才称号。海外留学期间和参加工作以来,参与多项数字岩心领域科研和生产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圆满完成了项目中的各项任务,在数字岩心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及项目管理经验,在数字岩心算法和软件的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得到广泛应用,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期刊和会议论文,担任多个中英文期刊的编委;独立开发数字岩心图像处理及模拟软件,打破国外垄断。

四、岩心大数据融合与共享研究团队

学术带头人:李杰

团队成员:姚聿涛、梁银平、岳鹏、陈新宇

学术带头人简介:李杰,1987年10月出生,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中国矿业大学地质工程专业。长期从事数据库建设、地质资料管理研究、地质信息化建设等工作。获“中国地质调查局‘十三五’地质调查信息化先进团队”、“国土资源部‘十二五’科技与国际合作先进集体”。

五、岩心数据应用研究团队

学术带头人:易锦俊、任云生

团队成员:刘晓、董美玲、姜纪沂、吴传勇、孙珍军、井德刚、邓晃、杨兵、崔立伟、张苏江

学术带头人简介:易锦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正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矿床成因和成矿作用机制研究,以及岩心数字化技术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等工作,现为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汇交采集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参加工作以来,参与多项整装勘查区实物地质资料应用服务和综合研究项目,圆满完成了项目中的各项任务,在整装勘查区找矿预测和矿床成因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期刊和会议论文;多次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学术带头人:任云生

任云生,吉林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2022)、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2017-2021)、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中国国家委员会会员(2007-)和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编委(2019-2022)等职务。主要从事“矿床学”及“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五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科技部“973”计划(骨干成员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级科技厅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等科研项目十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教研论文6篇、科研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曾获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地质学会、吉林省、吉林大学等多项科研和教学奖励及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