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10期(总第53期)

发布时间:2013-11-5

编者按:本期《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动态与研究》刊发的第一篇文章“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方法初探”,作者论述了青藏高原区调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的目的意义和总体思路,构建了由图幅、工作形式、实物类型构成的三级信息结构及其信息内容,分析了信息服务特点与应用前景。刊发的第二篇文章“英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跟踪研究”,作者总结了英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现状,详细介绍了服务政策以及主要服务机构的服务方式与服务内容。另外报道了近期有关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简讯。


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方法初探

张慧军 邓慧娟 张志伟 杜东阳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通过系统整理、分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馆藏的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在以服务为目标的前提下,按照区调工作特点,将实物资料进行分类组织,分层逐级研究区调类实物地质资料特点。研究确定数据组织结构、数据项内容、数据表达形式等,建立信息数据项,为开发区调类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专题产品提供技术服务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于1999年开始,到2005年底野外工作结束,历时7年,完成了青藏高原空白区全部152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填制了110幅1/25万区域地质图,首次实现了我国陆域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的全面覆盖。

为了使青藏高原实物地质资料得到妥善保管及充分利用,从2006年开始,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在各区调工作单位的支持下,经过几年努力,抢救性地收集了98个图幅的实物地质资料和相关文本资料,实现这些资料的系统性整理、入库保管。98个1/25万区调图幅实物地质资料共有1500余条实测地质剖面,包括6660块标本、4万多件薄片(含部分光片),系统全面地反映了青藏高原地层、古生物、沉积建造、构造结合带(蛇绿岩、洋壳)、岛弧——岩浆岩、变质岩、矿床矿化等地质信息,是极其珍贵的实物地质资料,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一、信息集成的意义

通过对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实物地质资料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集群化的整合,开发出信息集成度较高的专题服务产品,既是对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的充分开发利用,也是为青藏高原地区地质工作、科学研究提供服务,是进一步提升青藏高原地质科研工作成果的服务利用程度的有力手段之一。本项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青藏高原地区的1/25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围绕如何进行信息集成,从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角度出发研究信息集成的组织结构和数据组成。本项研究的成果也可为其他区域地质调查类工作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工作提供技术参考,进一步促进全国区域地质调查类实物地质资料集成服务。

二、研究思路

研究的主旨是为了提供集约式服务,服务的基础是青藏高原地区1/25万区调工作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针对不同类型的实物地质资料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逻辑组织关系进行有机组合,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由浅至深的所有信息查阅。因此,如何能实现各类型实物资料的各具特色又相互关联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数据的组织管理和数据项的设置以服务为主线,与服务无关的管理类信息不在研究范围之内。

在以服务为目标的前提下,总体突出实物地质资料的专属特性,主要反映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探索构建形成全面、详细、分类合理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库。本项工作拟按照区调工作的特点,将实物资料进行分类组织,逐级建立信息数据库,数据项的设置同时兼顾区调工作特点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特点。考虑到服务利用的完整性和便捷性,同时将青藏高原地区地质工作程度、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等作为辅助信息提供服务,形成以实物地质料为主要特色,兼顾其他资料信息较为全面的青藏高原实物地质资料专题服务产品。辅助信息以案卷目录信息为主,详细信息不作过深拓展。

三、信息集成

1、参考依据

信息项设置和要求主要依据下列标准:

GB/T3792.1-2009 文献著录 第1部分:总则

GB/T 9649.16-198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矿床学

GB/T7156-2003 文献保密等级代码与标识

GB/T2260-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DA/T18-1999 档案著录规则

DA/T23-2000 地质资料档案著录细则

国土资发[2008]69号 涉密地质资料管理细则

实物地质资料著录技术规定(2010)

DD2006-XX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2、信息组织结构

已收入到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1/25万区调实物地质资料主要产自实测地质剖面,部分实物资料产自地质调查路线。实物资料的类型有三种:标本、薄片、光片。按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组卷原则,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及文件组织形式,信息集成可分为三级(图1)。

 

1 青藏高原实物资料服务信息集成组织结构图

第一级为图幅信息。区调类实物资料的组卷原则与项目信息结合比较紧密,一份案卷级资料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图幅组成。集成产品的开发,主要目的是用于服务,根据以往资料服务情况,以图幅为基本单位在资料查询利用时最符合利用需求。主要包括图幅名称、工作区基本信息、项目信息、库藏管理基本信息等。

第二级为工作形式信息。从资料管理角度没有这一级的划分,但从地质工作角度,该级却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对于文件级资料的合理分类、便捷查询具有重要意义,可更完整地、专业地为地质工作提供利用服务。根据初步清理,目前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已收集的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物地质资采集主要来自两种工作形式,实测地质剖面和路线调查工作,将这两种工作类型作为二级目录,即工作形式目录。该级目录主要体现工作形式的特点,包括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人员、工作概况等。

第三级为文件信息。这一级无论从地质工作形成的工作成果,还是地质资料管理组织管理方式,都是最低一级文件单位,具有类似组织管理形式。文件级信息应全面揭示单个文件的基本信息内容,根据不同类型的文件,信息项分别设置。

3、信息集成内容

(1)图幅信息

按照一个图幅作为一个基本信息单元集合体的原则,表达案卷信息和区调图幅基本属性的信息项。

a.案卷号

案卷级资料库藏机构库藏编号。

b.案卷题名

含图幅名称(国际标准图幅名称)、图幅号(国际标准图幅分幅号)、工作程度(比例尺,如1/25万)和相应的后缀,如“库尔干幅J43C001002 1/25万区调标本及薄片”。

c.工作区坐标

国际标准图幅的四角坐标。

d.行政区划

最低行政级别为县一级,跨县域的按照有关著录规则标引。

e.所属项目名称

所属工作项目的完整名称,应与任务书所确认的项目名称一致。

f.形成单位

所属工作项目的具体承担单位,可是一个或多个单位。

g.形成人

所属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可是一人或是多个人。

h.形成时间

项目工作起止时间,下达任务书的时间为起始时间,提交报告的时间为完成时间。

I.入库时间

此案卷资料完成入库的时间。

J.成果资料保存单位

相关成果地质资料的保存单位,一般填最高一级成果地质资料的保管单位。

K.成果资料档号

相关成果地质资料的案卷号。

l.原始资料保存单位

相关原始地质资料的保存单位。

m.原始资料档号

相关原始地质资料的案卷号。

n.文件数量

在已有的馆藏区调实物资料中,有3种类型:标本、薄片、光片,文件数量为单个图幅单元中各类实物资料的数量。

o.内容摘要

对本项目做简要介绍,主要突出实物资料特点,包括工作开展情况,测区地质概况,实物资料生产和采集情况等。

(2)工作形式信息

① 实测地质剖面

实测地质剖面工作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相对较为系统,标本等实物地质资料更具有代表性。一条实测地质剖面作为一个二级目录单元,具体信息项有:

a.剖面编号

实测剖面的编号,应与原始资料中的编号相一致。

b.实测剖面名称

实测剖面的名称,要与原始剖面名称完全一致,不应用简称或缩称。

c.测制时间

实测剖面的测制时间。

d.测制人员

实测剖面的测制及参加测制人员。

e.测制内容及目的

测制该剖面的主要目的。

f.剖面类型

按照区调技术要求,可分为8类,分别是:沉积岩剖面、火山岩剖面、侵入岩剖面、变质岩剖面、第四纪地质体剖面、混杂岩剖面、构造地质剖面、矿化(体)带剖面。

g.比例尺

实测剖面的测制精度,常见的比例尺有:1/1万、1/5千、1/2千、1/1千、1/5百、1/2百、1/1百、1/50。

h.实测剖面位置

实测剖面起止点的地理坐标,使用经纬度坐标表示。

i.起止点高程

剖面测制的起点和终点的海拔高度。

j.剖面方位

实测剖面的总方位。

K.剖面总长度

实测剖面的总长度。

l.分层数

实测剖面分层的数量。

m.文件数量

本实测剖面中标本、薄片、光片的文件数量。

n.剖面简介

主要介绍剖面测制的目的,测制人员,穿越的地质体、控制的构造现象、控制的矿化现象等。标本、薄片等实物资料采集情况、数量做概要介绍。

② 路线调查

形成实物地质资料的地质调查路线作为一个二级目录单元,信息项按照路线调查内容设置,原则上不增加数据项。

a.路线编号

调查路线的编号。

b.路线名称

调查路线的名称,原则上要与野外记录薄的对应名称一致。

c.目的任务

调查路线的主要目的任务。

d.调查时间

开展路线调查的时间。

e.调查人员

本条路线的调查人员,依次著录。

f.路线位置

路线调查的起始位置地理坐标(或是采用GPS航迹)。

g.文件数量

本调查路线中标本、薄片、光片的文件数量。

h.路线简介

概要性介绍本条路线的调查情况,路线上定点的数量等工作情况,路线上岩性、构造、矿化等地质特征。

(3)文件级信息

① 标本

一块标本为一个文件级单元,产自实测地质剖面或地质调查路线;标本类型应明确;部分标本有对应的薄片或是光片,薄片和光片的信息不在此处作标引,仅标引对应文件的编号,使之实现互联;野外定名和室内定名应同时保留;开展标本三维影像的,单独作为数据项标引。具体的信息项有:

a.标本编号

该标本的编号。

b.标本名称

标本的名称,一般应为综合名称(野外定名+室内定名)。

c.剖面(路线)名称及编号

标本所在实测剖面的名称及编号,或所在调查路线的名称及编号。

d.地理位置

标本采集的地理位置,经纬坐标。

e.地质产状

标本采集点所在的岩性单位,如岩性组名称、岩体名称、构造带名称等。

f.分层号

标本产自实测地质剖面的,还应标注其岩性的分层号。

g.分层描述

标本所在对应分层的岩性特征,分层厚度等。

h.标本类型

标本的类别属性,一般有:岩石标本、矿石(物)标本、化石标本、岩相标本、构造标本等。

i.薄片信息

如有制作薄片的,需标引薄片的编号,如没有,本信息项为空。

j.野外定名

标本在野外采集时的定名。

k.室内定名

标本在室内进行的定名。

l.标本影像

标本数字化三维影像图,图像格式推荐位为“*.jpg”或“*.tif”。

m.标本简介

采集点所在剖面或是路线位置,如是实测剖面,还应标示导线号。主要岩性及岩性组合特征,对标本的描述,包括宏观特征(地貌、颜色、节理发育情况),标本采集的目的等。

② 薄片

一块薄片为一个文件级单元,产自实测地质剖面或地质调查路线;标本类型进行标示,根据对应的标本存在的薄片,只标引标本编号;野外定名和镜下定名要同时保留,野外采集时的宏观特征要进行描述;开展了显微照片的单独作为一个数据项。具体信息项有:

a.薄片编号

薄片的编号。

b.薄片名称

该薄片的名称,为综合定名后的名称。

c.剖面(路线)名称及编号

标本所在剖面的名称及编号,或为所在路线的名称及编号。

d.地理位置

薄片的地理位置,经纬度。

e.地质产状

薄片所在的岩性单位名称,剖面(路线)上的位置。

f.分层号

薄片产自实测地质剖面的,还应标注其岩性分层号。

g.分层描述

薄片所在对应分层的岩性特征,分层厚度等。

h.薄片类型

岩石薄片、定向薄片等。

i.标本编号

对应标本的编号。

j.野外定名

标本采集点野外定的名称。

k.鉴定名称

薄片镜下定名。

l.宏观特征

简要描述原岩的结构、构造等特征。

m.镜下描述特征

薄片镜下观察及描述特征。

n.显微照片

镜下照片影像特征,如光学条件、影像特征等。

③ 光片

一块光片为一个文件级单元,产自实测地质剖面或地质调查路线;对应的标本存在的光片,只标引标本编号;野外定名和镜下定名应同时进行标引,宏观特征应进行描述,具体信息项有:

a.光片编号

光片的编号。

b.光片名称

该光片的名称,应为综合定名名称。

c.剖面(路线)名称及编号

标本所在剖面的名称及编号,或为所在路线的名称及编号。

d.地理位置

薄片的地理位置,经纬度。

e.地质产状

薄片所在的岩性单位名称,剖面(路线)上的位置。

f.分层号

产自实测地质剖面的,还应标注其岩性分层号。

g.分层描述

对应分层的岩性特征,分层厚度等。

h.标本编号

对应标本的编号。

i.野外定名

采集时野外定的名称。

j.鉴定名称

光片镜下定名。

k.宏观特征

原岩结构构造。

l.镜下描述特征

薄片镜下观察及描述特征。

m.显微照片

镜下照片影像特征,如光学条件、影像特征等。

4、集成信息服务特点

根据资料服务的经验及调研取得的认识,资料信息服务有效开展并取得的用户认可的重要前提是,既保证提供服务的信息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又应保证信息服务方式的简便性、互动性。在此基础上,关于青藏高原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服务的方式,应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1)保留原始特性

青藏高原实物地质资料,主要是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形成的实物资料,信息提取时应保持其原始特性,主要体现在文件组织结构要与实际生产工作中的程序一致,符合原始工作中的逻辑关系,较大程度减少查询利用的复杂性。

(2)信息提取便捷性

信息化服务最大的特点是将原始信息经过整理、信息提取、信息重组等方式,最大化的将原始信息提供服务利用。在信息集成数据库提供服务利用时,应满足多方面不同的需求,如横向信息查询、相关资料比对等功能,这就需要信息集成时要严格按照标准化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提取功能也应该足够便捷,尽可能方便信息重组和利用。

(3)信息内容丰富性

集成化的信息服务还应体现出信息内容的涵盖范围较广,尽可能实现一个平台下多信息的提取。在青藏高原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时不但要充分展示实物地质资料的特性,还应力求增加有关的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以及图书文献相关内容的链接,链接内容如涉及保密或版权的,亦可以只关联到目录索引级,方便阅者进一步信息查找,增加集成信息的内容丰富程度。

四、信息集成服务前景

目前实物资料服务手段较为单一,仍旧以传统的服务形式为主,主要服务形式为目录查询、到馆借阅、观察取样等。以实物资料中心的资料服务为例,网上或馆内仅能查询到馆藏案卷级的目录信息,文件级信息的查询则需要依靠较为原始的“翻账本”方式进行查阅,高度整合的信息化产品基本没有进行开发,与现代化的信息服务要求相距甚远。因此,着力开展以信息集成产品开发为主要着手点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是改善目前实物地质资料服务方式落后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推进全国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除以青藏高原实物地质资料为代表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应开展信息集成产品的开发外,还应该开展以矿山为单元的矿山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产品开发,更好地服务于地质工作、地质科研、矿产开发等方面。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建设全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数据库,多渠道为用户提供专题服务、定制服务,全面提升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的现代化水平,信息集成产品的开发前景广阔。

五、结语

随着实物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逐步推进,不断提升服务形式、拓展服务产品开发、丰富服务内容将会越来越趋向于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利用信息化集成产品的研发,将极大程度改变传统服务方式,增强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深度利用。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方法在不断地完善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形成针对区域地质调查类工作项目形成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方法体系,对于整个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产品的开发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14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