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建议
(任香爱等 )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发布以后,各省(区、市)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响应——少数省(区、市)在库藏建设和实物清查保护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多数省(区、市)进展缓慢。本文在总结省(区、市)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建议。
一、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进展
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各省建立了数量不等的岩心库、标本库、副样库及大量存放点,但这些实物库(点)多属于地勘单位,省(区、市)一般没有集中统一的实物地质资料库;部分省(区、市)建立了地质博物馆,主要收藏古生物化石和矿物、岩石标本。
省(区、市)的实物地质资料也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一般由国土资源厅储量处、信息中心或地质局(地矿局)的资料室负责全省(区、市)实物地质资料调查统计工作。
近年来——特别是《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发布以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引起省(区、市)地质矿产主管部门重视——河北、黑龙江等省(区、市)开始清查本省实物地质资料,规划统一管理;上海市对原有岩心库进行了改造,并进行了全面整理,开始建立钻孔岩心数据库;安徽省开始调研,向省政府提出了地质资料馆建设的可行性报告;河北省对全省实物地质资料进行了初步清理,并开始筹划抢救保护工作;江苏省、黑龙江等省(区、市)开始调研,或正在宣传贯彻《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按国土资源部要求,开始地质大调查实物地质资料催交工作。
1、安徽省
2008年1月,该省国土资源厅向安徽省发改委提交了《安徽省地质资料库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对全省岩矿心数量进行了估算:1952~1999年,钻探总进尺约800万米,产生岩矿心总计约560万米;2000~2007年,钻探总进尺约200万米,产生岩矿心总计约160万米;未来20年预计产生岩矿心300万米。总计岩矿心1020万米,计划收藏500万米。依此规划设计了安徽省地质资料库建设方案。主要工程设施除包括实物地质资料库房、成果地质资料库外,还有用于科普展示、阅览服务、资料编研的综合办公区及相关辅助功能区,总建筑面积为50000平方米。规划的实物库建筑面积22500平方米,包括岩矿心库、标本库、副样库、光薄片库等,其他设施包括观察厅、展示厅、服务厅等,容量400万米钻探岩心。
安徽省地质资料馆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实物地质资料馆。
2、上海市
(1)实物地质资料库
上海实物地质资料库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张堰镇石水路21号,占地总面积4870平方米,实物库是在原来的岩心库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改建后的实物资料库,在建筑组合和布局上,具有北京传统“四合院”的特点,入口大门首先考虑进出岩心方便,预留消防通道。岩心库改建后建筑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比以前增加1000平方米。实物库除包括四个岩心库房外,还建有岩心标本陈列室、办公室、接待室等。目前已完成对原有岩心的整理(包括重新编排、制作标牌、上架等工作),岩心标本陈列室布置、实物地质资料查询服务系统的研发等工作。实物库保存岩心共计8870箱,化探副样9000余瓶。
(2)实物地质资料清理
岩心的清理工作于2003年11月开始,2004年6月结束。首先对全部现存岩心进行了全面清查,统计共有多少孔、每孔多少箱,分布位置、类型等。根据统计结果制定统一规划和进行岩心库扩建工作。然后,设计库内岩心架的布局,进行岩心整理、入库、上架、编码和建档工作。
(3)实物地质资料综合管理系统
为了方便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建立了钻孔数据库和综合管理系统。计算机查询系统采用B/S结构,可以快捷地查询钻孔位置、岩心在库房的保存位置等。岩心综合管理系统以上海1:25万地图为底图,基于GIS平台,融合计算机图形学和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了钻孔和岩心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可视化查询,由岩心库简介、钻孔位置查询、库房查询、钻孔数据库、库房三维动画五个模块组成。
3、河北省
2004~2005年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开展了全省实物地质资料初步清查和试点抢救,取得了一定成效。
(1)实物地质资料清查
在国土资源厅领导下,由地调院牵头组织实施。把全省分为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等不同区片,按统一要求开展清查。清查内容主要包括: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与保存单位、库藏设施、实物地质资料保管状况。清查结果如下:
①矿产地岩矿心保存情况
全省上储量表的矿产地980处(不包括煤矿产地),进行过钻探施工的矿产地492处,至2003年,施工钻孔总数13239个,总进尺3262328米,目前尚保存岩矿心的矿区92个,保留1762个钻孔岩矿心总量547833米。
②岩心库现状
全省有各类岩心库11座,分别建在丰南、迁西、滦县、邯郸、内邱、邢台、阜平、涞源、张家口、承德、丰宁。这些岩心库均属于地勘单位所有。除保定地质工程勘查院所属的阜平岩心库、涞源岩心库和河北地勘局第三地质大队所属的张家口沙岭子岩心库、华北地勘局514地质大队所属的丰宁县撒岱沟门岩心库为比较正规的专门岩心库外,其余7座岩心库均为简易岩心库或由旧仓库等改造而成的代用岩心库,保管设施破旧,甚至漏雨、门窗不全,岩心箱腐烂,标识不清。
③化探副样清查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河北省完成了全省山区30个图幅1:20万区域化探扫描工作,取得的化探副样全部保存在廊坊河北省物化探院样品库中。30个图副共采集样品160352件,除康保幅为土壤样外,其余29个图幅均为水系沉积物;共分析样品24680件,分析元素数39~44个;异常查证采样15584件。目前保存副样总计173241件,保存良好。
近年来在本省平原地区开展了1:25万农业地球化学调查,共采集表层土壤样82000件,深层土壤样20000余件,现保存在河北省物化探勘查院专门修建的样品库中,保存良好。
④标本清理
河北原有重要标本层型剖面标本,但已散失。目前仅保存有少量矿物标本,保存在地勘局地质职工大学教学实习馆。
(2)岩心库试点清理
以河北地勘局第十一地质大队所属的邢台市内邱岩心库为试点,进行全面清理和抢救保护工作,总结了清理工作方法,提出了筛选标准和抢救方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馆藏设施、设备
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服务需要专门的馆藏设施、设备。工程设施主要包括:实物库、整理厅、观察厅、展示厅、接待室、控制室、扫描室、取样室、测试室等。主要设备包括:货架、托盘、堆垛机、叉车等实物存放设备;岩心扫描仪等数字化设备;切片机、磨片机等取样测试设备;显微镜、大型复印机等服务设备。
我国多数省(区、市)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强烈需求,地勘市场空前活跃,投入的勘查工作量持续快速增长,产生的岩矿心等实物地质资料不断增加。为满足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服务需要,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必须具备一定规模和功能。为此,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首先需要解决以下二个问题。
一是土地审批征用。一般而言,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需用地一万到几万平方米(十几亩到几十亩);而且应建在临近城镇,交通、通信方便,公共设施比较完善的地区。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紧张,按照中央提出的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各级政府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的审批,成为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的第一道关口。
二是资金。实物地质资料馆不同于一般的民用建筑,特别是实物库属于跨度比较大的建筑,不仅要有足够的承重要求,还要有较强的抗震、防火以及采光,防紫外线等要求,因此工程造价比较高。此外,库内所需的实物架、托盘、岩心盘等数量很大,也需要较大费用。初步估算,目前一座实物地质资料馆的建设费用一般约1.5~3.0亿元,每年运行维护费用约400~500万元。按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经费和运行维护费用由省(区、市)财政解决。这笔经费对于一些省(区、市)——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省(区)存在一定难度;既使是东部经济发达省(区、市)也必须规划、论证、设计、审批,因此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
三是实物库布局与设计标准。目前,不少省(区、市)对已有和今后将要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类型、数量不清,所以难以提出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规划。此外,对实物地质资料馆的构成、功能要求不清,因此,即使其他条件具备,也难以论证、设计。
2、缺乏馆藏机构和专业人员
几十年来,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几近废弛,几乎所有的省(区、市)都没有符合需要的馆藏机构和专业人员。因此,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的另一项重要保障是建立馆藏机构和专业队伍。根据各省(区、市)具体情况,可采用不同方式:独立设置馆藏机构和相应人员编制;与成果地质资料或地质博物馆结合在一起,扩大机构职能和人员编制,履行实物地质资料保管服务职能。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必须解决二方面问题:一是按照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及人员管理规定,需要申报、审批;二是按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需要,落实专业结构合理的馆藏人员。这二项工作都存在不小困难:一方面国家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及人员编制,新增事业机构和人员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地质工作蓬勃发展,对人员需求旺盛,导致专业技术人员供不应求——特别是骨干人员稀缺,很难满足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需要。
3、落实《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缺少保障措施
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统一管理除了馆藏机构和馆藏设施外,还需要其他保障措施。
第一,《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只是对汇交、验收、保管、服务做出了原则规定,尚缺少具体的制度保证和技术方法支持。因此,贯彻《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落实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责任,还必须尽快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验收、保管、服务的工作制度和技术标准。
第二,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是馆藏建设的关键和最大难题。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一是汇交责任不明确,缺少经费保障;二是保护自身利用,封锁资料,不愿意履行汇交义务。
4、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缺乏足够认识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属于公益性工作。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逐渐深入,地质工作的市场化、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公益性工作被淡化消弱;尤其是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十分旺盛,多数地勘单位和管理部门,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把大量财力、人力投入地质找矿工作,忽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此外,由于部门分割和单位利益,许多单位和部门限制实物地质资料的社会利用与资源共享,进一步增加了统一汇交和公共利用的困难。
三、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建议
1、加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宣传贯彻力度
使广大地质工作单位和管理部门充分认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承担的责任,自觉履行汇交、保管、服务工作。
2、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
制定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要求以及汇交、验收、保管、服务的工作规则或技术标准,指导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
3、落实实物地质资料汇交保障措施
把实物地质资料现场保管和汇交纳入地质工作项目管理和探矿权、采矿权管理,促使汇交人履行汇交义务。
4、开展广泛深入调研,制定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规划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省(区、市)实物地质资料的类型、数量以及经济条件有很大差异,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需要和实际能力不同。因此,应进行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根据各省(区、市)具体情况,制定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规划和措施,把《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落到实处。
5、开展示范,推动全国
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落实《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一方面在全国宣传贯彻《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另一方面选择典型进行示范,推动各省(区、市)实物地质资料馆藏建设。
在典型示范中,首先加强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在馆藏设施以及实物接受、保管、社会服务等方面总结经验和技术方法,提供给各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参考;此外,选择不同类型的省(区、市)、行业、地质工作单位,作为重点,在馆藏设施用地、经费、人员编制以及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等方面总结经验,推动其他省(区、市)和单位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