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2期(总第45期)

发布时间:2013-2-25
 

 


 

编者按:本期《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动态与研究》刊发的第一篇文章“危机矿山勘查项目实物成果集成工作内容与主要成果”,作者介绍了该项工作内容与取得的主要成果,论述了成果的意义与应用价值。工作内容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在230个危矿勘查项目中,收集了116个典型矿山的254个钻孔125469米岩心,采集了3811件系列标本和174块大型矿石标本;另外在我国40个重点煤矿区采集了106件标准样和系列样品,在新疆、湖南、贵州采集了一批矿石标本;对采集的实物资料进行了整理、著录、建档和数字化;开展了典型矿物标本物性测定以及实物资料信息集成和效益评估研究。通过该项目,建立了危矿勘查实物成果档案,丰富了国家实物库藏体系,建立了大型地质专项实物资料汇交管理模式。刊发的另一篇文章“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作者介绍了加拿大萨省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岩心管理政策及地质资料信息化进展;重点介绍了地下地质实验室岩心库的藏品构成、保管方法、服务内容。另外报道了近期汇交到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5档实物资料简况。


危机矿山勘查项目实物成果集成工作内容与主要成果

李寅等[①]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提要:本文介绍危机矿山勘查实物成果集成项目的工作内容与取得的主要成果,论述了成果特点和应用价值。

一、前言

为了在有资源潜力和市场需求的老矿山周边或深部,新发现并查明一批储量,延长危机矿山服务年限,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规划纲要(2004-2010)》,国土资源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立了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实施“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工作(以下简称危矿专项)。

自2004年开始,至2011年,共在230个危机矿山开展了深部找矿勘查工作,累计投入资金31.9亿元,完成钻探工作量249万米。危矿专项取得重大成果——获得了一批资源储量,使矿山平均延长开采年限17年,稳定矿山职工约60万人;危矿专项除了使一批老矿山重新焕发生机,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基地外,还在勘查技术和成矿理论、找矿预测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提升了我国深部找矿能力。

危矿专项在取得多方面丰硕成果的同时,获得了十分丰富而又特别珍贵的实物地质资料。这些实物地质资料不仅是危矿专项成果的实物见证,同时也是反映我国主要固体矿产矿床特征和成矿类型的实物代表,具有重要的保存意义和开发利用价值。为了使危矿专项取得的重要实物资料得到有效保管和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以下简称实物资料中心)开展了“危机矿山勘查项目实物成果集成”工作。

在危矿专项办公室领导下,实物资料中心精心组织实施该项工作,并得到有关省(区、市)危矿勘查主管部门、实施单位、矿山以及众多专家的支持帮助,圆满完成了任务,于2012年12月提交了成果报告。该项工作成果得到危矿办和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实物资料中心获国土资源部“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先进集体”;成果报告得到终审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评为优秀。

根据该项工作成果报告,笔者撰写此文,简要介绍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总结工作成果,供相关工作借鉴。

二、目标任务与主要工作内容

1、目的意义

收集典型矿山代表性岩矿心,同时采集系列标本和大标本,进行整理、建档、著录、数字化及实物展示与信息集成,使危矿专项重要实物资料得到长久保管;建立危矿专项实物成果档案,充分展示危矿专项取得的显著成果和突破性进展;丰富国家实物库藏,完善全国典型矿山实物资料体系,为提供社会服务提供基础。

2、目标任务

全面跟踪危矿专项实施进展,系统收集全国主要固体矿产大中型矿山的重要实物地质资料,对所收集实物地质资料进行初步研究与成果集成,为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提供实物成果资料,服务于社会。

3、主要工作内容

(1)实物资料采集

主要采集危矿勘查实物资料。具体工作内容是:在危矿勘查项目中,选择找矿成果突出的典型矿山(新增矿产储量巨大,或在勘查技术方法、 成矿理论 、矿产预测与深部外围找矿 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的矿山),每个矿山选取1-3个代表性钻孔,收集全孔岩心或重要孔段岩心,同时采集一套反映矿石类型、围岩与蚀变特征的系列标本,再采集1-3块代表矿床主要矿石类型的大型标本;另外,为了说明实物来源及矿山地质矿产条件,收集相关的成果资料、原始资料、影像资料,形成相对完整的实物地质资料系列。

为了丰富实物地质资料类型,本项目除重点采集危矿勘查实物资料外,还适当开展其他实物资料采集工作。主要包括:中国主要含煤盆地和主要煤田代表性煤样品;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非金属、稀有金属矿山代表性矿物标本;湖南、贵州重点矿集区矿物晶体标本。

(2)实物资料库藏管理与数字化

实物资料整理工作包括:核查、清洁、倒箱等。

实物资料库藏工作包括:登记、上架等。

实物资料建档、著录工作包括:编号、编制目录,著录实物资料类型、数量、产出背景、相关成果资料和原始资料、摘要(说明)等。

 实物资料数字化工作包括:岩心扫描、图像处理、绘制钻孔柱状图;标本照相;相关文本资料数字化等。通过该项工作,建立矿山实物资料档案和数字化实物资料成果。

(3)实物资料成果展览展示

实物地质资料成果展示主要包括二方面内容:一是开辟展厅,陈列典型矿山岩心、标本,配合图像和文字说明,展示危矿勘查实物成果,反映危矿勘查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成绩;二是大标本保护与展示——建设大标本园,对大标本进行清洁、保护和陈列,制作标本园说明和标本描述。

(4)典型矿床实物标本物性测定与实物资料信息集成和实物资料采集成果效益评估研究

① 典型矿山实物标本物性测定

选取典型矿山的代表性岩心和大标本,测定密度、磁化率、剩余磁化强度、电阻率、极化率、波速、放射性等参数;总结物性测定和参数统计方法,制定《馆藏实物标本物性测定方法与技术要求》。

② 危矿专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研究

研究实物资料信息集成方法和表达方式,开发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系统。

③ 危矿专项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效益评估研究 

研究实物地质资料效益评估理论方法,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选择典型矿山进行实验性评估实践。

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见图1。


 

    

 

 

图1 危机矿山勘查项目实物成果集成工作内容与流程示意图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

1、危矿勘查专项实物资料筛选采集

在230个危矿勘查项目中,筛选收集了116个典型矿山的254个钻孔125469米岩心,采集了3811件系列标本和174块大型矿石标本。

(1)采集实物资料的矿山(项目)具有下列特点:

——找矿成果突出,新增矿产资源储量达到超大型、大型、中型矿床规模的矿山;

——在矿床区域组合、矿床分带特征、成矿构造与成矿地质作用、成矿流体标志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新发现、新认识的矿床;

——在其他方面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矿床。

(2)在勘查项目(矿山)中,收集下列钻孔的岩矿心:

——主勘探线或矿体连续性好的勘探线上的钻孔;

——穿过主要矿体、能够反映主要矿床类型及矿床特征的钻孔;

——尽可能选择矿石类型和围岩以及主要蚀变类型齐全的钻孔;

——优先选择深孔和岩心采取率高的钻孔。

(3)根据下列条件采集系列标本:

——不同开采区段和开采水平段的矿石标本、岩石标本、地层标本;

——反映矿石类型、围岩与蚀变特征及矿床成因、成矿方式、构造条件的标本。

(4)采集的大型矿石标本具有下列特征:

——位于主采矿层内;

——含矿品位较高,代表该矿床主要矿石类型。

采集实物资料的矿种主要包括:铁矿(共17个),成因类型包括矽卡岩型、沉积变质型等,代表性矿床有辽宁弓长岭铁矿、湖北大冶铁山铁矿等;铜矿(共25个),成因类型包括矽卡岩型、受变质型、沉积改造型等,代表性矿床有辽宁抚顺红透山铜锌矿、湖北大冶铜录山铜矿等;金矿(共30个),代表性矿床有山东招远玲珑金矿,山东莱州新城金矿等;其他——铅锌、钨、锡、锑、钼、镍、铬、锰、铝、银、磷等,成因类型包括沉积型,热液脉型、石英脉型等,代表性矿床有云南个旧大箐东锡矿、湖南冷水江锡矿山锑矿、广东韶关大宝山钼多金属矿、西藏曲松罗布莎铬铁矿、云南鹤庆小天井锰矿等(表1)。

 

表1 危矿勘查实物资料采集成果统计表

类别

矿种类型

项目数量(个)

钻孔数(个)

主要实物

备注

岩矿心

(米)

标本

(块)

大标本

(块)

有色金属类

铜矿

25

62

29713.7

621

38

 

铅锌矿

12

26

14224.2

806

28

 

钨矿

8

23

10860.23

320

15

 

锑矿

5

11

3654.69

172

8

 

锡矿

2

5

2643.55

31

0

 

其它有色金属矿

3

4

3159.95

144

3

 

贵重金属类

金矿

30

56

28993.82

865

42

 

银矿

2

3

1524.47

51

4

 

黑色金属

铁矿

17

42

21175.24

411

12

 

锰矿

4

3

1312.85

166

6

 

铬铁矿

1

2

518.88

18

4

 

非金属

磷矿

5

11

5724.40

186

11

 

石墨矿

1

4

990.00

20

1

 

稀有金属

 

1

2

973.19

 

2

 

总计

 

116

254

125469.2

3811

174

 

采集实物资料的矿山广泛分布在20多个省(区、市),除辽宁、河北、山东、安徽、陕西、江西、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东部、中部省(区)外、还包括内蒙古、西藏、新疆等北部、西部地区。

从矿山分布特征看,采集项目广泛分布在主要成矿区带(图2)。

 

图2 危矿勘查项目实物采集分布图

2、煤炭样品与矿物标本采集

(1)中国主要煤田煤炭样品采集

在我国13个煤炭基地的40个重点煤矿区采集106件标准样和系列样品。系列样品包括:反映煤化作用的煤级系列样品;表征煤岩基本属性的宏观煤岩类型系列样品;显示煤体构成特征的煤的结构、构造系列样品(表2)。

表2 采集的煤炭样品

样品类型

完成件数

标准样和副样

40(40)

结构系列样

4

构造煤系列样

4

构造系列样

2

中-高煤阶宏观煤岩类型系列样

4

低-中煤阶宏观煤岩类型系列样

4

煤级系列样

8

采集煤炭样品的矿区覆盖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采样层位包括石炭-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和新近纪。

对样品进行了整理、描述、显微组分照相以及工业分析、显微组分鉴定、镜质组反射率测定。

(2)矿物标本采集

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采集非金属、稀有金属矿物标本20种、155块;在湖南、贵州重点矿集区,采集矿物晶体标本和富矿标本81件。

3、实物资料数字化与成果展示

完成42个矿山、88个钻孔、46509.16米岩矿心扫描工作。

开辟了大约300平方米的展厅,展示了55个危机矿山勘查实物成果——包括代表性岩矿心、系列标本及相关图件和文字说明。

建设了占地约30亩的大标本园,陈列了60个矿山的127块大型矿石标本。

4、典型矿床实物标本物性测定及实物资料信息集成与效益评估研究

完成3个典型矿山、1552个岩心标本、29件大型矿石标本的11项物性参数测定,编写了《馆藏实物标本物性测定方法及技术要求》。开发了危机矿山勘查实物地质资料信息集成系统,编写了系统管理与使用手册。收集了30个危机矿山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成果,对实物资料采集效益进行了试评估。

四、成果的突出特点与应用价值

1、突出特点

(1)系统性、完整性

本项目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不仅涵盖了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收集、馆藏管理、利用服务的全部内容,而且涉及到每一过程的各个环节——在实物地质资料筛选收集方面,不仅筛选收集了典型矿山的代表性钻孔岩矿心,而且专门采集了系列标本和大型矿石标本,还收集了相关成果资料与原始资料,并专门编写了采集报告,从而形成了完整的资料体系;在馆藏管理方面,除了整理入库、保管外,还进行了编目、著录、扫描、数字化;在利用服务方面,开发了服务产品,针对地质勘查、科学研究和专业教学、科普宣传需要,开展了全方位的社会服务。

(2)开拓性、创新性

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已有几十年或更长历史,但远落后于地质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02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地质资料管理条例》,2008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成立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建设了国家实物库,基本落实了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责任及委托保管工作;但在此项目实施前,实物库的藏品寥寥无几,馆藏管理和服务利用工作也刚刚起步。在这种情况下,本项目开启了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业务工作的先河,因此,本项目各项工作均为开拓性工作,取得的成果均为首创性成果。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第一,首次系统采集了我国典型矿山代表性岩矿心和系列标本、大型矿石标本,实现了地质勘查项目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第二,首次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编目、建档、著录、岩心扫描以及信息集成等工作,建立了首份地质勘查专项实物成果档案;第三,系统总结了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采集与馆藏管理工作经验 ,首次建立了技术要求与工作方法。

(3)科学性、先进性

 本项目开展的各项工作贯彻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采用的工作方法符合地质资料与科技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实物资料管理特点,岩心扫描以及信息集成等工作采用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体现了地质资料管理的最新技术。

(4)推广性、应用性

 本项目取得的成果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第一,在实物地质资料采集方面,本项目实现了项目管理与实物资料管理的有机结合,——由危矿办牵头协调,通过实物资料馆藏机构(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省级危矿勘查主管部门、危矿勘查项目(矿山)、有关专家相互配合 ,顺利完成了实物资料筛选采集工作。这种模式和机制,可推广应用到其他地质工作——特别是大型地质专项的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另外,本项目建立的馆藏管理技术方法与工作制度,可推广应用于省级实物资料馆藏机构及委托保管单位。

2、项目成果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成果对于危矿勘查、国家实物馆建设以及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1)通过本项目,使危矿勘查取得的重要实物资料得到有效保管和科学管理,而且形成了系统的实物资料档案,进一步反映了危矿勘查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本项目成果成为危矿勘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实物资料中心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先进集体”。

(2)本项目是国家实物资料馆(实物资料中心)的奠基性工作——采集的实物资料极大地丰富了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的藏品,成为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藏体系的基础;本项目形成的实物资料信息,是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重要信息资源,为实物中心的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基础。

(3)本项目是我国实施实物资料管理的第一个大型地质勘查工程,项目建立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模式,可在其他地质工作项目推广应用;项目总结的馆藏管理技术方法,可在国内外推广应用,对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4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