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1期(总第10期)

发布时间:2010-2-10

     编者按:本期《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动态与研究》刊发二篇文章:其一为“完善国家实物库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实物库二期工程建议”,笔者介绍了已经建成的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现状,根据发展需要,分析了存在的不足,论述了实施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二期工程的必要性,从建设场地、工程部局、建设规模、保管服务设备等方面提出了设想和建议;其二为“国外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特点与加强我国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的建议”,笔者简要介绍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家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特点,与中国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地质资料汇交、解密、信息共享等方面对提高我国地质资料管理服务水平提出了对策建议。

 


 

完善国家实物库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实物库二期工程建议

刘凤民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2004年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建成投入使用,通过几年的运行,发现存在不足和缺陷。因此应尽快实施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二期工程,除满足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服务需要外,同时为省级实物库建设提供示范。

2008年1月1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和各省应建立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设实物地质资料库。目前,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以下简称国家实物库)已建成投入使用,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工作逐步列入各省的工作日程,部分省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安徽省实物地质资料库于2009年12月开工。为促进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在《管理办法》发布两周年之际,撰写此文,总结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情况,分析存在的不足,根据发展需要,提出实施二期工程建议,供上级主管部门决策和省级实物库建设论证参考。

 

一、国家实物库(一期)建设现状

1、国家实物库建设论证过程

为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2000年8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中编办字[2000]76号文批准成立“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以下简称“实物中心”),作为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负责筛选、接受、保管需要向国土资源部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实物地质资料服务。

2000年1月,在实物中心筹建的同时,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实物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提出了国家实物库建设的目的是为新成立的实物中心正常开展工作提供功能设施完善、符合现代地矿工作要求的实物地质资料库,实现国家对重要的和特殊的实物地质资料实行集中统一保存和管理。建成后实物库应功能完备、设施先进,达到国际上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能够满足国家和社会各界对重要实物地质资料的需求,可容纳岩心40万米以及数百万份标本和副样,可将散存在基层单位的重要实物地质资料接管下来,并可满足今后10—15年的需要。

2001年3月17日,国土资源部储量司组织专家对实物库建设方案进行了论证。提出“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应重点收藏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实物地质资料,采用现代先进的科学和管理技术,为全社会提供服务,展示我国地质科学研究的水平和成就,同时又是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窗口和地球科学教育基地”;“根据对目前需要收藏的和将来10—15年可能形成的重要实物地质资料数量的初步测算,建议分期建设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首先建设可纳入重要岩心总长度40万米、重要标本和样品10余万件规模的库藏设施,需要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实物保管场所和1000平方米的辅助设施场所,共计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2001年4月5日,国土资源部领导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听取信息中心关于实物库建设准备工作的汇报,并对三家设计院提供的初步方案进行讨论与审查。与会领导指示:在建筑物的外观和布局上要美观大方,具有时代感、艺术性和一定的文化氛围;在功能上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要做到灵活快捷的存储,并与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相结合。关于库房的建设规模问题,会议要求“储量司、信息中心要从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和科研、生产、应用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征求专家和有关方面的意见。首期工程先按容纳40万米岩矿心的规模向国家计委申请建设资金。”

2001年5月26日国家计委下发了《关于国土资源部实地质资料中心项目建议书的批复》(计投资[2001]872号文),批准国家实物库建设规模为5000平方米。按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程序,国家实物库工程开始启动。选定了二炮工程设计院“个”字型两座互连互通、机械化操作电子化管理的现代化实物资料库设计方案。 2002年8月13日部下发《关于批准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项目开工建设的函》(国土资函[2002]282号),同意工程开工建设。2003年底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主体建成竣工,2004年完成外围配套设施建设并进行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2、国家实物库建设规模与布局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总规模为5612.92平方米,其中实物存贮区3360平方米、实物整理观察区564.3 平方米、展览展示区564.3平方米、管理办公区704.36平方米、连廊及环廊420平方米。

(1)实物存贮区

由两个呈东西(1号库)和南北(2号库)走向的面积1680平方米、檐高16.3米的实物库组成,用于岩心、标本等实物的存放。实物主要存放在岩心箱中,采用立体化存储形式,使用仓储管理系统和设备实现自动化存取。每个库房设计安装货架12排,每排长42列、高13层。每个库房货位总数6552个,两个库房设计货位13104个。每个货位可放置岩心箱12个(两格岩心箱)或18个(三格岩心箱),存放岩心24米(两格岩心箱)或54米(三格岩心箱),两个库岩心存储总量314496~701616米。

(2)实物整理观察区

位于两个实物库房之间一层,通过大门与库房连通,可划分成几个功能不同的区域。

实物整理与观察室。面积250平方米左右,是岩心等实物入库前整理的场所。室内安装了用于清洁实物的自来水管,配置了实物整理台,配备了实物搬运设备。该室还是实物利用观察室,供客户进行岩心等实物观察。

岩心扫描室。面积80平方米左右,是岩心表面图像扫描的工作场所。室内配置岩心扫描系统,主要开展岩心图像采集和图文图像库工作。

岩心伽玛测量室。面积10平方米左右。室内安装岩心地面伽玛测试仪一台,用于岩心伽玛(API)测量和特征曲线绘制;室内还安装了岩心库条形码管理系统一套,用于实物库房信息管理及查询、库位分配、岩心箱的标签制作和实物出入库管理等。

实物显微观察室。面积5平方米左右。室内配备立体显微镜和偏反光显微镜,供客户开展实物镜下观察和岩矿鉴定等工作。

立体仓库计算机控制室。面积33平方米。是库房存取设备的控制中心,由服务器和微机构成完整的网络控制系统。服务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运行核心程序和库房信息数据库及管理控制系统;微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于1号库和2号库的操作和控制,运行设备控制系统(ECS,Equipment Control System)和自动化仓库管理系统(WMS, 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

实物整理办公室。面积45平方米,是岩心整理工作人员和实物仓库管理人员的办公场所。岩心整理的一些辅助工作在这里进行,如岩心票制作、岩心整理表编制等。室内主要设备包括微机、打印机、塑封机、装订机、切纸机等。

(3)展览展示区

位于实物整理观察区楼上,主要用于实物资料的展览展示。采用声、光、电及多媒体等现代展览展示技术,充分展现馆藏实物资料精品,系统全面地反映我国地质条件和成矿特征、地质工作成就和实物资料管理水平,为国内外地质专业人员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4)管理办公区

管理办公区是一个独立的两层办公楼,在两个实物库中间并通过连廊相连。按功能分为管理办公室、档案管理及文本资料数字化室、资料查询阅览室、文本资料库、计算机控制室、小型会议室、学术报告厅、接待会客室等。

档案管理及文本资料数字化室。面积23平方米。用于实物资料的登记、建帐,文本资料的整理、录入、扫描。室内主要设备包括微机、彩色扫描仪、激光打印机、碎纸机等。

资料查询阅览室。面积27平方米。用于客户的资料查询和阅览,为客户提供资料查询、电子阅览、资料输出等服务。

文本资料库。面积36平方米。用于存放与实物相关的文本资料、电子文档以及光薄片等。

计算机控制室。面积5 平方米。为实物资料库区的网络控制中心,室内主要放置网络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学术报告厅。面积80 m2左右,主要用于学术交流。室内安装了投影、音响及中央控制设备和录像设备,能够满足召开60人左右学术交流会的要求。

接待会客室。面积30 m2,用于接待来宾。

 

二、国家实物库运行中发现的问题

国家实物库是在调研国内外岩心库的基础上,借鉴国内油田岩心库设计建设的。随着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和深入,发现现有的实物库存在一些不足。

   1、岩心库配套设施不全

——没有岩心整理前的临时存放场所。实物地质资料从野外运到实物中心,需要将这些实物临时存放,按计划进行整理。

 ——没有专门的实物资料整理场所。实物资料入库前需要规范化整理,整理工作需要专门场所。原设计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需求,将实物整理、实物观察以及岩心扫描安排在一起。这样就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 不同性质的工作混在一起,相互干扰,给工作带来不便。岩心观察需要安静的环境,岩心扫描需要清洁的工作环境,岩心整理场所不宜无关人员进入。

② 场地面积不够,各项工作同时展开困难,当有用户观察大量岩心时,整理工作不得不暂停,给观察让出场地。

③ 岩心整理、扫描过程中,需不停地用叉车搬运岩心,过多的人员集中在一起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 岩心扫描室设计不合理。现在扫描室安排在计算机控制室内侧,与整理室通过走廊连接,这种设计给岩心的搬运带来不便。

——缺少整理加工场所。整理工作需要用电锯加工标识隔板,用自喷漆给岩心箱喷号等,这些工作产生大量灰尘和污染,不宜和其他工作安排在同一场地。现在这些工作在实物库房空地进行,不符合安全和卫生规定。

——网络中心机房不能满足要求。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实现信息共享,需要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作为支撑。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需要有相对安全的计算机和网络中心机房。现在仅有1个5平方米左右配线间,不能满足要求。

2、缺少专门的标本和薄片库房

实物库是在调研石油系统岩心库基础上建设的,对于存储岩心是比较适宜的。标本和薄片是国家库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存储方式和保管条件与岩心存在较大差别;尤其是薄片需要相对温度较低且变化不大的环境,现在的库房条件不利于薄片的长期保管。

3、缺少保管特殊实物的库房

近年开展的海洋科学钻探、环境科学钻探、油气钻探工程、盐湖勘查等工作已经产生或即将产生大量有重要价值的岩心及标本。收集与保管这些实物资料不仅是实物中心的职责所在,更是提高国家库知名度的重要措施。但是,这些实物资料多数需要特殊的保管条件,如大庆白垩系地层探测岩心,需要低温恒温条件保存,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持岩心物化特性;环境探测岩心,需要保持地层中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海洋沉积物需要冷冻环境,以保持松散沉积物的原始结构构造特征;可燃冰需要高压容器储存;等等。目前国家库仅能保存常温常压实物,急需建设特殊实物库。

4、实验测试条件落后

根据实物地质资料利用的特殊性,国家实物库应配备实物地质资料观察、岩矿测试等服务利用设备,建设开放实验室,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对实物分析检测的需求,按照甲级实验室建设标准,建设符合实验要求的测试场所,配备岩矿鉴定、岩矿化学分析、物性分析等仪器设备,向社会及客户提供测试数据。但是,目前实物中心化验室检测分析范围有限,基础设施还存在很大差距。

 

三、国家实物库二期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进入新阶段

为了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2000年国家批准成立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200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将实物地质资料纳入了国家统一管理范畴;2008年1月11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以国土资发[2008]8号文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008年由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对全国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级馆藏机构建设提出了要求。“建立国家和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岩矿芯图像数据库;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体制,及时向社会提供服务。……强化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推进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

2009年,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开始启动,实物中心陆续接到汇交人报送的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经精心筛选,向需要汇交实物资料的项目下发了汇交通知书,并进行了现场接收,一批重要实物地质资料被运送到国家库保管。

根据“十二五”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部署,“十二五”期间每年将接收3万余米岩心、上万块标本。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管理与服务能力是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基础

2009年,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实施方案,强化了地质资料集中统一管理。根据集群化产业化的要求,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将散存在基层地勘单位或矿山企业的重要实物地质资料集中到国家和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保管是非常急迫的艰巨任务。实物地质资料库规模和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清理工作的开展。国家库现有的规模,还远远不能满足清理工作的需要,必须扩大国家库的规模,增加库房容量。

3、实物中心的发展需要尽快着手二期工程建设

实物中心作为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其2011~2015年的发展目标和基本任务是:通过依法汇交、专项采集等方式,每年收集10~15处重要矿床约10000米岩心、1000件配套标本;接收中央财政安排的地质项目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每年接收岩心约20000米、标本1000件;完成中国 “金钉子”剖面和45个建阶地层剖面实物地质资料的采集;每年接收采集3-4个古生物化石群,收藏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反映中国中新生代古生物面貌的珍贵化石标本;开展入库岩心彩色图像扫描工作,建立钻孔岩心图文图象数据库。

2016-2020年发展构想是: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接收、保管工作,每年完成约30000米岩心、1000件标本的入库任务,丰富馆藏实物地质资料;全面开展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工程,基本实现实物资料入库与数字资源建设同步;强化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根据社会需求,开发服务产品。

按照上述任务的需求,“十二五”末,国家库现存容量将被占满,“十三五”收集的资料,需要依靠增容解决。因此,在“十二五”实施国家库二期工程,对于国家库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对于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有重要的影响。

4、国家库的建设在全国实物库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管理办法》的实施,开创了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新阶段。各省在积极贯彻办法的同时,开始着手省级实物地质馆藏机构的组建和实物库建设工作。部分省的实物库建设立项已经批准,大部分省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近两年来,许多省来实物中心收集实物库建设的有关资料与信息,作为省级库建设立项的主要依据和实物库设计的重要参考。但是,国家库在运行中,暴露了许多缺陷和不足,直接影响了示范作用的发挥。通过二期工程的建设,完善国家库的设施与设备,将更能体现示范作用。

5、实施国家库二期工程是完善国家库基础设施的重要途径

通过国家库运行实践,发现了国家库基础设施存在的不足。这些不足不可能通过简单的修修补补解决,只能通过调研和论证,在部局的支持,实施国家库二期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基础设施问题,全面提升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和服务能力。

6、国家实物库是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的构想,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保管的资料包括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地学文献资料等;管理国家级地质数据库、全国地质信息资源目录数据库、重要原始地质资料数据库、成果地质资料图文数据库、实物地质资料图文数据库、地学文献数据库、全国钻孔地质数据库等等。鉴于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和利用的特殊性,国家库可作为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的分中心,从集群化的角度,可作为实物地质资料服务节点。

要达到服务节点的要求,必须加强国家库基础设施建设。在资料库房方面,一定要满足保管各类资料的需求;在信息处理设施方面,应建立完善的“数字化”车间;在信息服务设施方面,应建立现代化的网络机房。

 

四、国家实物库二期工程建设建议

1、建设地点

实物资料库二期宜建于实物库房东侧,即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开发区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院内,地理环境适合,交通十分便利。实物库东侧有空地约5000平方米,可以直接利用,无需征地和拆迁。水、电等基础设施能满足需要。

2、规划布局与建设规模

实物库二期包括两栋独立建筑:实物库房和配套设施。实物库建在场地东侧,与现有2号库平行,建筑规模和样式与2号库相同或相仿,用于普通岩心扩容库房;配套设施建于2号库马路东侧,宜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建筑,每层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共计2400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层为标本库和特殊实物库,地上一层为实物资料整理、实物资料入库前临时存放、实物资料加工处理、实物资料背景资料的整理与存储用房,地上二、三层为中心网络机房和测试实验室用房。

3、功能用房

国家实物库二期工程主要功能用房如下:

(1)普通岩心库

用于岩心库扩容,库房面积1800平方米,库高16米,可安放12排货架,提供6552个货位,存储岩心40万米。

(2)标本库

设置在配套楼地下,库房总面积400平方米,层高4米,安放标本柜100组,存储标本30万块。

(3)特殊实物库

设置在配套楼地下,预设8个库房,总面积200平方米。根据需要可装修为低温冷藏库、超低温冷冻库,冰心库等。用于存放需要特殊保管条件的实物资料。

(4)薄片库

存放岩石薄片,面积50平方米,存储薄片10万件。

(5)文本资料库

存放相关纸质资料,面积100平方米,存储资料1000档。

(6)光盘库

存放电子光盘,面积50平方米,安装10个光盘柜,存储10000张光盘。

(7)岩心整理室

用于岩心和标本整理,面积200平方米,可满足3个整理组同时工作。

(8)岩心扫描室

用于岩心扫描,面积100平方米,可安装3台岩心扫描仪。

(9)标本照相室

用于标本照相,面积50平方米。

(10)薄片显微照相室

用于薄片照相,面积50平方米。

(11)实物加工取样室

用于资料服务取样、磨片等,面积50平方米。

(12)实物临时存放室

用于存放未经整理的实物。面积100平方米。

(13)电子文件处理室

用于电子文件整理、拷贝、检查等,面积20平方米。

(14)网络中心机房

为实物资料数据中心和计算处理中心,面积30平方米。

(15)实验测试室

安装各类化验测试设备,总面积1000余平方米。根据需要隔成各类房间。

 

五、预期效果

国家实物库二期工程,可以扩大国家库实物资料储存保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为目的,在现有设施基础上,通过增加库房容量,改善保存条件,完善配套设施等途径,把国家库建设成藏量丰富、类型齐全、设施完备的国际一流的实物地质资料保管与服务机构,使之作为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期工程完成后,国家库岩心容量可达100万米,储存标本30万块,能够满足“十三五”期间接收实物地质资料的要求;不但可以提供保存常温常压的保管条件,还可满足低温、超低温等特殊保管条件,适宜各类资料的长期保存。

14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