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以下简称实物中心)不断丰富馆藏资源,加强科普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制度,促进科普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为普及地学科学知识、增进公众对国土资源国情的了解、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作出积极贡献,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8月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被国土资源部命名“国土资源科普基地”,2015年5月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5—2019年)”称号。前不久在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度工作考核中,荣获“2015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信息化工作优秀基地”称号,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唯一获此称号的单位,也是国土资源推荐获取此殊荣的两个单位之一。
丰富馆藏资源,为开展科普工作奠定坚实基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调查过程中获取的岩心(岩屑)、标本、光薄片、古生物化石、样品(副样)等第一手成果,是了解地球的直接证据,是地质调查工作服务国家与社会的重要信息资源之一。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具有直观性、原生性特点,直接佐证了地质工作成果。开发利用好重要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有利于推动地球科学研究、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等。
近年来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收集、保管利用工作得到了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高度重视。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收集、保管利用工作得到长足发展。2008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一些重大原则等提出要求。
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以及科普工作,资料汇交是基础。中国地质调查局高度重视,将“地学科普基地建设”作为实物中心重中之重工作予以推动,在政策、项目、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2011年起,先后安排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全国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等项目。2013年7月,国土资源部印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的通知》,全国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馆藏实物地质资料资源不断丰富。截至目前,实物中心初步形成了涵盖国内各主要构造单元、重要成矿区带、地质时期、全部重要矿种和地质工作类型,以典型矿山岩心标本和区调光薄片为主体,以大陆科钻岩心、“金钉子”全系标本、典型古生物群落化石等为特色的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藏体系,能够反映我国总体地质特征和矿产资源条件,显示国家重大地质工作成果和地质科学创新成果。岩心总量达40万余米、标本1.8万块、大标本420块、薄片4万余片等等。这些实物资料主要来自157家全国典型矿山、98幅青藏高原1比25万区域地质调查、大陆科学钻探、10个“金钉子”剖面和100个重点煤矿区。这些实物地质资料的收集为开展科普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馆藏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为推进科普工作创造条件
推进科普事业,需要不断增强科普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和改善基础条件。早在2004年,国土资源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国土资源科学技术普及行动纲要》(2004年~2010年),提出国土资源科普工作要重视科普基地建设等。近年来实物中心在推进科普基地建设过程中不断完善科普设施:
一是开展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二期工程建设。目前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二期工程主体已完工,工程建筑面积为6835平方米,将新增科普场所近3000平方米。
二是完成了大标本园建设。科普基地建成了占地约30亩的大标本园,园内存储展示了100多个典型矿山的大型标本210多块。集全国各重要成矿区带、重要矿种、典型矿床于大成,是认识、了解我国矿产资源国情的基地。
三是完成了“矿物世界与生命长廊”改造。科普基地扩大了展览展示场所,展示国家馆藏实物地质资料精品。
四是建成了教学实习基地。科普基地已建成教学实习室,目前共有教学标本2470多块,磨制光薄片1380片,配备了透射偏光显微镜、透反射偏光显微镜等互动设备等。
五是进一步建设完善“地球资源展厅”。科普基地展出了特色地质标本、代表性钻孔矿心段、代表性“金钉子”剖面实物标本。
与此同时,实物中心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普工作制度,加强科普队伍建设,促进科普工作常态化开展:
一是将科普经费纳入单位全面预算。为了保证科普活动经费,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每年年初将科普经费纳入单位的全面预算,确保了每年各项科普活动经费支出。这些经费全部来自国家财政支撑的科研项目经费。
二是加强科普工作规划和计划管理。完成《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十二五”科普基地发展规划》,编制了《中国地调局实物资料中心科普规划方案》,编写完成《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展览大纲》。2012年至2015年间每年都制定年度科普工作计划,按计划举办各种科普活动。
三是建立了面向社会开放的科技场馆服务制度。场馆面向社会开放,每年达260天以上。受众人群地域类型包括科研院所、政府机关、馆藏机构、高等院校学生、社会群体、企业、中小学生、地质专家等。据调查统计,受众服务满意度达100%。
四是进一步完善了包括组织建设、重大科普活动运行机制、科普活动形式、科普档案管理、科普培训等管理制度。
五是加强科普队伍建设。为了加强科普工作,2013年8月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对科普机构进行了整合,进一步明确了科普机构职责,组建了一支精干的常态科普服务队伍,建立了专职、兼职相结合的科普工作志愿者工作制度。此外,还邀请退休的20余名地质专家作为志愿者充实科普队伍,同时每年派出科普工作人员到部分省馆交流学习,提升科普工作水平。每年组织开展科普人员岗位培训3至5次,提升科普讲解水平。
夯实基础,推动科普服务创新
实物中心依托实物地质资料资源,大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积极主办参与系列大型科普活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工作。
一是结合重大主题开展主题科普活动,普及地学知识。每年在世界地球日、土地日、科技活动周期间等开展科普活动,年接待参观人数4000余人次。每年通过大型地质标本园的实物展示、地球资源展厅和科普长廊、教学实习室等实物标本展示以及系列主题科普报告会、科普影像放映等科普活动形式, 突出“认识矿产资源和珍惜矿产资源”、“认识地质标本和普及地学文化”、“普及地学知识和弘扬地学文化”、“感知地球与人类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友好相处”、“传播地学文化,参与爱护自然环境的社会实践”等系列主题,开展科普活动。活动期间,展览了一批科普图书,举办科普报告会33场,制作科普展板60块,发放宣传海报8000余份,印发科普需求调查表6000份,滚动播放科教宣传片4部(《金钉子科教宣传》、《地质灾害前兆》、《地质找矿新机制》、《滑坡危害》)等。世界地球日的院士报告是实物中心鲜明特色,每年都吸引大量社会大众参加,起到了良好效果,大家通过实物中心科普平台认识了李廷栋、王成善、张洪涛等院士专家,了解了地质矿产资源国情。
二是开展专题科普活动,扩大科普范围。2012年首次举办科普进校园活动,将地学知识送进大学。2013年、2014年将地学知识送进中学、小学。在科普知识进校园过程中,他们尝试互动探索,与5所大学函件面谈,以科普走心的真实情感,赢得了校方的支持与配合:请进来——开展了大学生科普作品展板征集、大学生科普PPT作品创作与演讲及展播征集、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活动;走出去——开展送展进大学校园、送科普报告进大学校园活动,先后前往北京大学、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北京化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科普活动,发放科普宣传材料2000余份,发放“科普进校园活动”科普宣传页2000余套,发放科普活动免费纪念门票5000余张,收回科普需求信息2000余份,收回科普活动满意度调查表2000余份,为参与科普创作和技能竞赛的400余名大学生颁发了《科普作品创作实践证书》,产生了良好反响。
三是依托科普基地,开展教学实习服务。与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4所院校签订合作协议,成为4所院校的教习实习基地。同时与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开展了项目合作。为院校提供的服务有:地质认识实习、岩心编录实习、野外生产实习、毕业实践实习、毕业论文指导、科技创新项目钻孔编录、联合举办地质技能大赛等。指导的毕业生论文3篇,获得 “两优一良”好成绩,得到了校方的赞扬。
四是开展专题展览,普及地学知识。科普基地在每年的大型科普活动中均开展实物地质资料专题展览,有室外标本园的矿山大型地质标本专题展览,室内地球资源展厅的实物中心突出工作成果专题展览,室外图文展板展示的实用科普知识等,以及科普长廊的矿物晶体和古生物化石专题展览、年度国际矿业大会的实物地质资料专题展览等。这些专题展览广泛地宣传了地学知识。
五是推进互联网+科普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实物中心适应互联网时代网民获取科普信息的新变化新需求,近年来国土资源实物中心扎实推进科普信息化工作,推动科普服务的创新。
全国重要钻孔数据库服务平台从2015年4月7日正式上线至2016年3月1日 ,已对外公开发布了74万余个地质钻孔的基础信息和41万余个钻孔柱状图信息。访客数量83869位。据最新统计结果显示,访客点击次数2904.8万次,全部页面浏览次数2815万余次。
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重要岩心图像信息数据库通过网络发布了480个钻孔的20余万米钻孔岩心图像、7454个标本的1.6万余张标本图像、1万余个薄片的10万余张薄片图像。
推进社会化服务是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方向。实物地质资料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2016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和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精神,实物中心将做好中国地质调查局确定的,“构建实物地质资料与地质调查成果相结合的科普展示体系,建设科普展厅,指导省级馆藏机构开展科普活动”,“加强以实物样品为主的地学科普基地建设”等重点工作,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能力。更加有力地助推科普工作的开展,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添砖加瓦。
取得成效,在新的起点上扬帆远航
春华秋实。事实和数字见证了实物中心科普工作者辛勤的足迹。
为了提高科普工作水平,实物中心以科研项目的开展促进科普。组织开展以提高地学科普教育水平为目的的研究或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科技项目,2011年—2013年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承担了18项科技项目,提升了科研水平,锻炼培养了服务人才,还支撑开展了服务与科普工作,扩大了社会影响力。2011年至2013年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正式出版专著《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大调查项目地质资料概况》、《实物地质资料清理技术方法》、《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与可视化展示方法》、《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建设》、《地质钻孔数据库技术要求与工作方法》、《典型岩石薄篇显微手册》、《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文集》以及其他科普作品、资料。
科普基地开展的主要科普活动有,日常参观型科普活动、教学实习型科普活动、参与国际矿业大会与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科普进校园,承办世界地球日和科技活动周大型科普活动等。2011年—2014年,科普服务累计接待618个团体,其中2011年67个团体,2012年141个团体,2013年152个团体,2014年93个团体,2015年165个团体。2015年,全年接待参观4000余人次,开展了世界地球日、科技活动周、院士讲座、科普进校园、进社区等科普活动。目前,科普基地除法定休息日外,全部对外免费开放,星期六、星期日也接待预约来访公众。
坚持不懈的科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国土资源实物资料中心的科普工作为公众增进对地质调查国情、国策的理解和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提供了新的渠道并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获得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中国地球物理协会科普教育基地”称号。2015年5月,更是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5-2019年)”。先后还获得“2015年国土资源优秀科普基地”、“201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优秀单位”荣誉称号,还得到多家单位的表扬信和感谢信。在不久前中国科协开展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度工作考核中,实物中心科普基地荣获“2015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科普信息化工作优秀基地”称号。
展望未来,实物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将站在新的起点上扬帆远航,为增进公众对国土资源国情、国策的理解和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