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5期(总第26期)

发布时间:2011-5-25

编者按:本期《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动态与研究》刊发的第一篇文章“对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未来发展的思考与规划编制建议” ,作者回顾总结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成立以来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需求,论述了职能定位,分析了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提出了编制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规划内容、工作要点。刊发的第二篇文章“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实物地质资料抢救收集”,作者总结了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实物地质资料保存状况,论述了收集管理的意义,介绍了采集技术方法、工作步骤,总结了采集成果和部分示例。


对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未来发展的思考与规划编制建议

张业成 赵晓青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总结了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求,论述了职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今后主要工作任务及编制发展规划的工作建议。认为,未来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与社会公众需要提供更加坚实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广泛的服务;为此,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必须找准定位,建成国家实物地质资料五大中心,调整工作部署,打造“品牌”;当前要深化需求研究,认真做好中长期规划的研究编制。

“十二五”和今后更长一段时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为了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的需求,中国地质调查局正在部署编制中长期规划纲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未来地质调查事业全面战略规划,提出了发展方向、重点目标与工作机制,与此同时,要求所属各单位按照统一部署,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未来发展方向、目标与布局。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以下简称实物资料中心)作为一个成立时间不长的单位,编制好发展规划,除了完成地质调查局下达的任务外,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实物资料中心作为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走过了10年历程,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工作从无到有,取得重要进展,但只是基本完成了创建初期的各项任务,从“十一五”末或“十二五”初开始,开始进入履行职能的全面发展时期,在这一关键时刻,尤其需要分析发展形势与需求,总结进展与差距,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和明确定位,确定今后时期目标任务,提出保障措施,通过制订发展规划,统一思想,并将规划的主要工作纳入地质调查和国土资源发展规划之中,为部署和组织实施“十二五”及更长时间的工作奠定可靠基础。

笔者在分析实物地质资料馆面临的发展形势与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对国家实物资料馆发展方向和指导思想进行了思考,进而提出规划编制建议。

一、形势与需求

1、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实物资料中心成立于2000年,2004年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建成后正式开展馆藏管理服务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发展,主要包括下列方面:

第一,建成国家实物资料库和陈列馆、大型标本园,为实物资料保管服务提供了设施基础。

第二,不断加大实物采集工作力度,库藏实物逐渐丰富,形成了以典型矿山岩心标本为主、以大陆科钻岩心岩屑和“金钉子”剖面标本等为精品的国家实物资料体系的雏形。对库藏实物资料进行了整理、建档、著录、数字化和成果集成,形成了日益丰富的服务产品。初步建立了中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效果初步显现。使一大批珍贵实物资料得到有效保管,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第三,协助地质资料主管部门制定和贯彻《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研究实物资料馆藏技术标准,开展全国实物资料清理研究与钻孔数据库建设,推动了全国实物资料管理工作。

第四,初步建立了实物资料馆藏管理工作制度与工作方法,初步形成了专业技术队伍,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通过上述进展,使实物资料中心基本具备了重要实物资料收集、保管、提供服务利用以及引领全国实物资料馆藏管理工作的能力,从而初步确定了国家实物资料馆的地位和作用。

2、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与社会公众对实物资料管理服务提出了更加紧迫的需求

为了满足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对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强烈需求,“十二五”和未来时期我国地质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推进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地质勘查工作将进一步向深部、向西部边远地区发展。另外,在进一步加强传统地质勘查工作的同时,海洋地质调查、极地考察以及科学钻探等工作进一步蓬勃兴起。因此,使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第一,今后时期,将有大量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如来自边远地区(或国外)矿产勘查岩心标本、海洋地质调查样品、极地考察岩心(冰心)样品、科学钻探岩心岩屑等需要得到及时有效保管;第二,社会公众对实物地质资料的需求提高,实物地质资料馆不仅为地质勘查和科学研究提供更加有力的信息服务,从而提高地质工作效率,降低风险,促进地矿市场稳定发展,而且要服务于不断增长的公众对获取地质知识与信息的需求。

为了满足地质找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强烈需求,国土资源部提出了“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方案”,旨在全面提高地质资料管理服务水平。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二化”要求,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必须创新管理思路与服务机制,丰富与深化服务产品,提高服务能力,为实现“二化”目标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

3、实物资料管理工作存在诸多困难,国家实物资料馆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虽然国家高度重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但迄今存在许多困难,工作基础仍十分薄弱。

从全国层面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立的实物资料管理体系不但远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而且许多工作已名存实亡。2008年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以后,使我国实物资料管理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但仍存在诸多困难,主要包括:实物资料管理的法规、制度、技术标准不健全;汇交监管乏力,实物资料行政管理和馆藏体系不完善;各级实物资料库建设迟缓,保管设施设备简陋;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保管方法和服务技术落后。基于这些原因,使大量实物资料不能得到有效保管和充分利用。

从国家实物资料馆来看,经过近10年发展,虽然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许多困难或不足,主要包括:国家实物资料馆藏设施不完善,特别是没有特殊实物库和文本资料库;尽管接收和采集的实物的数量迅速增加,但远达不到代表性、系统性,特别是缺少“精品”和“标志性”藏品;实物资料成果集成和产品开发刚刚起步,服务手段单一,服务能力不强;技术方法研究有待深入,对地质资料行政主管部门的决策支持以及对全国实物资料管理的业务保障能力不足;专业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基于这些原因,国家实物资料馆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二、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职能定位

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国地质资料的行政管理和馆藏管理实行分级责任制。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承担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服务工作。

早在2000年实物资料中心成立之初,就单位名称曾有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库、实物地质资料馆等几种考虑,最终经上级主管领导和多位专家反复斟酌讨论,定名为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后更名为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笔者认为,十年后的今天再次领悟当初确定单位名称的用意,解读实物中心的内涵仍然十分必要。

笔者认为,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至少有二方面涵义:一是实物资料中心不是单纯的岩心、标本库,而是集保管、数字化、产品开发、成果集成、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二是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实物资料中心属于国家级实物资料馆藏机构,因此应具有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藏品、一流的服务、一流的队伍,在国内应引领全国实物资料馆藏管理服务工作,在国际具有重要影响。

基于上述,实物资料中心承担下述4方面基本职能:其一,收集保管国家级实物资料;其二,对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成果集成和产品开发,向社会提供广泛服务;其三,开展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与技术方法研究,为地质资料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管理决策支持和技术方法保障,引领省级和地质工作单位实物资料馆藏工作,推动全国实物资料管理工作;其四,开展国际间交流合作,反映中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并通过实物地质资料展现中国地质矿产条件和地质工作的重大成果。

三、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发展方向

基于上述分析,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发展方向可以概括为:全面履行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职能任务,把国土资源实物资料中心建成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中心、技术方法研究中心、数据信息中心、服务中心、交流合作中心,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

以上几个“中心”的基本涵义如下:

1、保管中心

收入国家库保管的实物资料应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国家级实物资料;所谓国家级实物资料是指最具保管意义和利用价值的实物资料,这些实物资料具有充分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和系统性,能够反映我国地质矿产条件和重大地质工作成果,展现特殊地质现象,具有特别重要的保管意义和开发利用价值;也就是说,国家实物库保管的是全国最系统、最重要的实物资料。主要包括: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或有重要研究价值的代表性矿床的岩矿心与系列标本;“金钉子”及其他重要地层剖面的标本;重要的古生物化石;海洋地质调查、科学钻探、极地考察、航天考察等取得的实物资料。国家实物库藏品不仅是全国的精品,而且其类型和地区分布比较完整和系统,因此是实物资料的保管中心。

2、技术方法研究中心

目前实物资料管理技术方法十分薄弱,迄今唯一的一项技术标准——“岩矿心管理通则”也已不完全适应发展需要,因此推进实物资料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就必须研究技术方法,建立技术方法体系。主要技术方法包括:实物资料馆藏管理资质与分级标准;实物资料馆藏设施设计建设标准;实物资料分类分级标准;实物资料筛选依据与方法;实物资料整理、建档、著录、扫描、数字化方法;实物资料保管要求;实物资料利用规则;实物资料服务指南等。

研究制定这些标准是推进实物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国家实物资料馆作为全国实物资料馆藏机构的龙头,发挥各方面优势,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实物资料管理服务技术方法体系。

此外,为满足实物资料保管服务需要,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例如,易风化、易潮解等特殊实物的保管技术;岩心扫描与标本立体照相及地质信息识别技术;虚拟岩心库与数据共享方法等,不断推进实物资料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强化服务功能。

3、数据信息中心

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承担二方面数据信息的管理工作:一是管理信息,主要包括全国实物地质资料的产生、汇交、保管、服务利用等信息的汇总、整理,使地质资料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实物资料管理情况;二是提供服务信息,主要包括国家实物资料馆所有服务产品信息以及各省(区、市)和委托保管单位及部分地质工作单位实物资料服务产品信息,提供社会服务利用,促进信息共享。

4、服务中心

收藏实物资料的目的,除了为我国重要地质工作建立系列的实物成果档案外,更重要的是为地质勘查、科学研究以及专业教学、科普宣传等提供服务。国家实物资料馆不仅拥有丰富的库藏资源,而且开发丰富的服务产品,完善服务手段,形成强大的服务功能,因此国家实物馆也是全国实物资料的服务中心。

5、交流合作中心

为了不断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水平,需要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和平台。主要包括:与各省(区、市)以及不同行业和地质工作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成果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交流合作;与各类地质博物馆以及地质公园等交流合作;与国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交流。

交流合作内容主要包括: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理论、政策与制度、技术方法等。

四、发展的基本思路与重点任务

1、基本思路

如前所述,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经过十年左右发展,基本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方法建设和专业队伍建设,开始进入全面履行职能阶段。为了实现发展目标,工作部署的思路需要调整——从总体上,狠抓“二头”,带动“中间”;所谓“二头”就是以实物地质资料采集为基础,以社会服务为目的,所谓“中间”就是成果集成、产品开发及服务手段,丰富馆藏资源,完善服务体系,凸显服务效果。

第一,调整工作重心,实现全面发展。把以实物资料采集为主,调整为在进一步开展实物资料采集的同时,切实加强成果集成和产品开发,强化社会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凸现服务效果;在对主管部门的支撑方面,除了继续宣传贯彻《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外,针对我国实物资料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汇交及监管、省级实物库建设、实物资料信息共享等,开展专题调研,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第二,打造藏品“品牌”。加强实物资料的精选工作,确保实物资料的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和系统性,在建立与不断完善国家实物资料库藏体系的进程中,着力打造由科学钻探、“金钉子”剖面等构成的“精品”系列,并确立代表中国实物资料馆的“标志性”藏品;依托库藏实物,着力开发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服务产品——如中国典型矿山、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实物成果集成与数字化成果,中国重要地层剖面标本数据库等。

第三,进一步确立国家实物资料馆的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馆藏设施设备达到国内一流;收藏的实物不仅在国内都是“顶级”精品,而且在国际上也属罕见;实物资料管理技术方法不断发展创新,始终处于国内领先,与国际同步;开展更加深入的实物资料管理政策与技术方法研究,成为上级管理部门的强有力的支撑机构,并为全国实物资料馆藏管理工作发挥更加有力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2、重点工作任务

——完善库藏设施,筹划实施包括特殊实物库在内的国家实物馆二期工程;

——继续加强实物资料筛选采集工作,拓展采集范围,完善库藏体系,打造“精品”系列和“标志性”藏品;

——在对库藏实物进行整理、建档、著录、数字化的同时,加强实物测试以及信息开发与成果集成,建立并不断丰富服务产品;

——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丰富服务手段,优化服务环境,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依托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建立科普基地、教学基地、研究基地;

——深化管理政策与技术方法研究,建立并不断完善实物资料管理的政策法规与制度体系、技术方法体系;

——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建立合作体系与交流机制。

五、规划编制建议

1、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为导向,以建设国际一流实物地质资料馆为目标,创新发展模式,全面推进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对管理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以及实验测试和海平面监测研究等工作;统筹人才队伍建设和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基地建设、装备建设,为实现实物资料中心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通过规划,科学分析发展形势,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纲领要点,统一思想,协调行动,组织部署工作。

2、编制原则

(1)总结经验,面向未来。全面总结实物资料中心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工作进展与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战略思维,紧密结合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工作部署,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发展规划。

(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业务工作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为中心,兼顾基础地质调查等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方面,深入调查地质找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资料需求,研究在管理决策和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物地质资料工作要点,分析实物资料中心发展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确定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发展目标与工作任务。基础地质调查和实验测试等工作,一方面紧密围绕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部署,另一方面结合实物资料中心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需要确定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

基地建设、装备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紧密围绕业务工作发展需要,确定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

(3)既要宏观规划,又要切实可行。规划既要有面向未来的宏观总体筹划,又要立足实际,有具体的规划内容和保障措施,使规划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

(4)与有关规划协调衔接。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发展研究中心领导下,编制实物资料中心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工作任务等符合国土资源部与中国地质调查局总体部署,并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有关地质资料服务工作规划协调衔接。

3、规划主要内容

除了分析论述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发展形势与社会需求,确定发展目标外,重点是提出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下列二个方面:

第一 业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

——实物地质资料综合研究与管理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实物地质资料采集与库藏体系建设;

——馆藏资源与数字化建设;

——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

——实物资料服务产品开发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交流合作;

——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海平面监测研究与社会服务。

第二 业务支撑体系建设。主要包括:

——基地建设;

——实验室建设;

——装备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

——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

4、编制规划的工作要点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按照地调局要求编制好发展规划,不仅是完成上级部署的一项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编制发展规划,全面总结已有工作进展,深入分析发展形势与社会需求,在此基础上更准确地进行职能定位,理清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保障措施;把规划的各项工作纳入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工作部署,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发展规划不是由几个人在纸上编出来的,而是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的一件大事,因此,必须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协调配合。

2)开拓视野,创新思路

编制好规划必须突破传统束缚,创新思维。第一,要站在国家高度,深入调研国家需求和社会公众需求,筹划国家实物资料馆的发展;第二,要面向未来,根据需求思考和筹划国家实物资料馆的发展;第三,与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相关规划协调,服从地质调查和资料信息工作的总体部署。

3)统筹兼顾,综合规划

首先,要对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各项业务工作做好统筹规划,实现库藏体系、技术方法体系、服务体系的全面建设与协调发展;同时要对设施基础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保障体系,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做好规划,为业务工作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4)深入调研,民主规划

对规划中的关键问题——如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确保准确到位。

与此同时,要广泛征询意见,做到科学民主规划——在实物资料中心内部,听取各部门意见;在外部,广泛征询上级主管部门、相关单位以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针对重大问题,进行专门咨询研讨,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5)加强协调

在实物资料中心内部,加强部室之间协调;及时向地调局和发展研究中心汇报工作进展;与全国地质资料馆等加强联系,与相关工作的发展规划协调衔接。

 


  

 

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实物地质资料的抢救收集

易锦俊 陈佳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一、前言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丰富,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工作程度偏低。青藏高原是国际地学界密切关注的热点地区之一,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奇特多姿的地质现象,是探索地球科学奥秘、破解自然之谜的一把金钥匙。

为加强青藏高原地质工作,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部署下,青藏高原1/25万地质填图工作全面展开。至2005年,历时七年,投入3.4亿元人民币,30多家地质单位、近千名地质工作者,完成了全部空白区158万km2的110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实现了我国陆域中比尺区域地质调查的全面覆盖。

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工作实施以来,产生了大量的、珍贵的实物地质资料,除部分遗弃在工作区以外,在克服青藏高原的极端条件后,地质人员将大部分有价值的实物资料安全带回工作单位。为了使这些实物地质资料得到妥善保管和充分利用,从2006年开始,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实物采集项目组电话联系、实地接洽了承担和参加区调工作的单位32家,调研了实测、修测图幅共121幅,了解了实物地质资料保存状况,在此基础上,收集了97个图幅的标本和光薄片。笔者对此项工作进行总结,提出进一步的工作建议。

二、实物地质资料保存状况

由于项目结题时间较长,缺乏明确的管理规定和专门的管理费用,加上部分地质单位的合并、迁址以及工作人员调动等原因,这些实物资料的遗失、损毁严重,其保存状况不容乐观。

主要原因有下列三个方面:

1、保管责任不明

很多单位的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工作实行的是项目管理制,项目结题的时刻项目组也随之解散,该项目组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因参加其他项目工作而加入到新的项目组。对于1/25万区调工作的实物资料,部分地勘单位则移交给该单位资料室(或类似的职能部门)负责保管,但这些部门对区调实物资料的情况并不完全掌握,甚至未能进行全面整理统计;一些地勘单位缺少固定、专属保管库房和专门的管理人员,其实物资料没有纳入地质资料管理体系,仍由项目工作人员分散保管,由于他们主要工作精力放在其他项目等原因,没有能力保管;更有甚者,少数单位的实物资料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导致丢失、损毁。

2、保管条件简陋

大部分单位的1/25万区调标本散乱堆放在简易库房的自制标本箱内,标本箱损坏、腐烂现象严重,不少标本原始编号字迹脱落,模糊不清;也有部分单位的标本甚至没有单独的保存场所,而是同其他杂物混乱堆放在办公室、楼道一角或其他临时场所。

大部分光、薄片与文本资料被一起保存在档案室或办公室内,保管条件相对较好;但由于光、薄片的易损性、特殊性,对保存环境要求较高,因此,这些地方仍然不是理想的保存场所。

3、实物保存混乱

地质单位出于节约保管经费、场地和人力的考虑,并不保存全部的实物资料,经常仅保存重要剖面的标本,有的甚至仅保留光、薄片,而标本全部丢弃;也有由于管理不善,实物资料的损毁、遗失较多,造成整条剖面甚至整个图幅的实物资料无法利用的严重后果。

三、实物地质资料的收集意义

青藏高原1/25万区调是地质大调查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产生标本、光薄片、实验测试样品等是极其珍贵的实物地质资料,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重要的研究意义:

1、展示区调成果,为后人留下实物档案

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工作在全面调查青藏高原地质特征、资源背景及地质环境状况的同时,获得了一大批原创性成果,如:新发现数条反映板块碰撞的蛇绿岩带以及超高压变质带;重新厘定了青藏高原的地层系统,发现了一批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发现十余条规模巨大、具有重要找矿前景的多金属成矿带和300余处矿(化)点;第四纪地质与高原隆升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调查取得重要进展等。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工作中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是区调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述重大发现和科研进展的实物见证。及时系统地收藏这些实物地质资料,避免损毁散失,不仅能够全面、直观地展示青藏高原1/25万区调的工作内容和重要成果,而且为国家抢救积累了一批重要的地质资料,为后人留下一批珍贵的实物档案。

2、丰富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藏资源,完善基础地质实物地质资料体系建设

实物地质资料不仅是指岩矿心,还包括各类岩矿标本、古生物化石标本、实验测试样品、光薄片等。因此,为了丰富国家实物资料库的馆藏体系,有必要收集区调工作中产生的标本、光薄片和实验测试样品等各类实物。

同时,这些实物地质资料是青藏高原独特地质特征的实物再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收藏价值,是国家实物库的重要来源和收藏目标。收藏这些实物地质资料,能够展示当地精彩的(典型的)地层分布、重要构造特征、独特地质现象等,对建立全国基础地质的实物地质资料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避免重复地质工作,为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实物载体

青藏高原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部分地区难以进入甚至将来不可能进入,收藏这些实物资料,可以避免今后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重复的、耗资巨大的地质工作。

这些实物资料是提供资料服务、科普宣传和专业教学等的重要实物载体,为公众认知该地区提供了又一个途径。例如,需要在青藏高原地区开展地质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在前期准备阶段可以通过它们了解该地区地质矿产背景和工作进展等。同时,通过对这些实物资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还有可能在地质找矿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

4、建立区调工作实物地质资料汇交采集流程,指导其它地区实物资料的采集工作

通过系统地、整装地收集、整理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实物地质资料,不断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区调工作实物资料的汇交采集流程及整理建档方法。

四、筛选采集技术要求

1、实物筛选采集要求

实物的筛选采集应以反映青藏高原各地质构造单元中重要地质体特征以及各地质单元总体面貌的系列地层岩石、古生物标本及光、薄片等实物为主。主要包括:(1)命名和建组剖面系列标志性标本或薄片;(2)典型沉积建造的系列标志性岩石、沉积构造标本或薄片;(3)古生物化石标本或薄片;(4)结合带系列标志性岩石、构造标本或薄片;(5)变质岩、超高压带变质岩、韧性剪切带标志性系列岩石标本或薄片;(6)岛弧--岩浆岩系列标志性岩石标本或薄片;(7)特征矿物标本及重要矿化矿石标本或薄片。

为了使筛选出的实物地质资料更具有档案价值和保管意义,符合“系统性、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的原则,同时由于青藏高原地理、地质上的特殊性,要珍惜产生的每一份实物地质资料。

因此,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工作还应遵循以下要求:

(1)根据区调工作所产生的实物资料种类筛选。区调工作所产生的实物资料以标本为主,其筛选也应从标本着手,兼顾其它实物资料;对于标本损毁或遗失严重的图幅,筛选则以光薄片为主,辅以具有保存价值的其它实物,如化石样等。

(2)根据实物所代表的地质体的重要性筛选。一个图幅内重要的地质体(地层、岩浆岩、侵入岩等)和构造带一般皆由主干剖面和主干路线来控制。研究程度越高的地质体和构造带其重要性也越大,其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收藏意义也越大。

(3)根据区调工作中划分的地质剖面进行筛选。选取实物资料保存较好的地质剖面,全面收集实测剖面和修测剖面的所有实物地质资料,选择收集几条典型路线剖面的标本或光薄片,概略收集调查路线上的重要标本或光薄片。

2、相关资料的收集

为了使实物资料更好地反映区内的地质特征,并为后期的实物整理及服务利用提供基础资料,还应收集与实物密切相关的成果资料、原始资料及影像资料。

必须收集的资料包括:工作区1/25万地质图、实际材料图、实测剖面图、岩矿鉴定报告、图幅地质成果表、实测剖面样品登记表、剖面记录本、图幅实物地质资料移交清单等;尽量收集的相关资料包括:图幅成果报告、地质档案原本登记薄、综合研究成果及相关论文等。

各种相关资料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复制件;有电子文档的应收集电子文档;收集的相关资料应该清晰,内容完整;对收集的相关资料,应参考有关要求进行整理登记。

五、筛选采集步骤

参照以往实物地质资料收集过程,结合青藏高原实物地质资料采集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采集流程为:

调研→确定目标→制定收集方案→签订汇交整理合同→整理运输→移交入库。

1、调研

(1)电话联系。根据各个图幅承担单位的联系方式,对单位主管领导、技术负责人或科技管理人员进行电话调研。主要了解实物的有关情况(保存完好性、是否缩减、保存地点、可收集性等),并做好详细记录,制表登记。

(2)实地调研。如果电话调研未能达到目的或确需实地了解情况和收集详细资料的,组织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实地调研,避免采集的盲目性。

2、确定目标

根据调研结果,综合研究确定采集目标。

3、制定采集方案

按照采集原则和依据,筛选出实物资料采集清单,并制定整理、包装和运输等相关的采集方案。

4、签订汇交整理合同

依托图幅承担单位或实物保管单位,按照采集方案签订实物资料汇交整理合同,并协商明确资料整理人员、整理汇交技术要求和具体时间表。

5、整理运输 

汇交整理单位按合同要求对标本进行表面的清洗、清洁,并根据原始记录按顺序整理和重新编号,最后按要求包装和打包处理。薄(光)片则按顺序放入专用薄片盒内存放,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实物资料整理和包装后,利用物流或雇用专车进行运输,薄片有专人护送,确保安全到达。

6、移交入库 

安全运回的实物资料,按清单对实物和相关资料进行核对验收,最后移交入库。

六、实物采集成果

经过项目组工作人员二年多的努力,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与26家图幅承担单位进行了实地接洽,除了陕西地矿局区域地质矿产研究院2个图幅暂缓收集外,其它25家单位97个图幅的实物资料顺利收集,其中85个图幅已经清点入库(表1)。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项目承担单位的积极配合下,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实物资料采集工作进展顺利,抢救性地收集了大量的实物;除正在进行清点整理的以外,截止目前,共收集实测、修测剖面1321条,薄片32714片,光片8块,标本6660块。这些实物资料从一个侧面再现了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在基础地质调查及矿产资源勘查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此外,从表中可以看出,实物资料尤其是标本的损毁已经相当严重。

青藏高原1/25万图幅实物收集一览表

序号

图幅名称

承担单位

采集实(修)测剖面数量

采集实物数量

1

洛扎县幅、温泉幅、松西幅

安徽地调院(3)

47条

标本1816块

2

多巴区幅、帕度错幅、昂达尔错幅

吉林地调院(3)

70条

薄片1761片

光片8片

3

邦多区幅(文部)、措麦区幅(那木丁)、喀纳幅、日土县幅、羌多幅

江西地调院(5)

92条

薄片2054片,标本2200块

4

措勤区幅(江让)、革吉县幅、物玛幅、

四川省地调院(3)

18条

薄片398片,标本420块

5

苏吾什杰幅、玉树幅

西安地矿所(2)

22条

标本426块

6

赤布张错幅、直根尕卡幅、曲麻莱县幅

宜昌地矿所(3)

88条

薄片1818片

7

玛尔盖茶卡幅、木孜塔格幅、玉帽山幅、鲸鱼湖幅、岗扎日幅

新疆地调院(5)

99条

薄片2746片

8

灵芝县幅、隆子县幅、扎日区幅

云南地调局(3)

12条

标本224块,薄片224片

9

墨脱县幅、聂拉木县幅、黑虎龄幅、多格错仁幅、江爱达日那幅、吐错幅

成都地矿所(6)

48条

薄片1326片

10

土则岗日幅、叶亦克幅、黑石北湖幅、托和平措幅

山西地调院(4)

49条

标本367块,薄片1250片

11

尼玛区幅、热布喀幅、克克吐鲁克幅、塔什库尔干塔吉克幅、叶城县幅、艾提开尔可萨依幅、英吉沙县幅

河南地调院(7)

146条

标本517块,

薄片4366片

12

查多岗日幅、布若错幅、瓦石峡幅、阿尔金山幅

广西地调院(4)

35条

薄片1218片

13

库朗米其提幅、布喀达板峰幅、可可西里湖幅、沱沱河幅、曲柔卡幅、治多县幅、杂多县幅

青海地调院(7)

149条

薄片3067片

14

定结幅、陈塘幅、不冻泉幅、库赛湖幅、阿拉克湖幅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5)

101条

薄片2868片

15

阿雅克库木湖幅

西安地矿勘查开发院(1)

33条

薄片501片,标本5块

16

拉孜县幅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1)

20条

薄片805片

17

丁固县幅、加措县幅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2)

32条

薄片1955片

18

石棉矿幅、“塔里木东部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群及构造格架”课题

天津地矿所(2)

17条

标本685块

薄片483片

19

申扎县幅、门巴区幅

吉林大学(2)

25条

薄片1221片

20

萨嘎县幅、桑桑区幅、吉隆县幅、日新幅、扎达县幅、姜叶马幅、亚热幅、普兰县幅、霍尔巴幅、巴巴扎东幅

河北区调队(10)

178条

薄片4653片

21

措勤县幅、赛利普幅

成都理工大学

(2)

40条

薄片1600片

22

丁青县幅、比如县幅、日干佩错幅、那曲县幅、改则县幅

西藏区调队

(5)

统计中

薄片1770片

23

江孜县幅、亚东县幅

北京地质大学

(2)

整理、汇交进行中

24

塔吐鲁沟幅、麻扎幅、斯卡杜幅、神仙湾幅、康西瓦幅、恰恰幅、岔路口幅、阿克萨依湖幅

陕西地调院(8)

整理、汇交进行中

25

嘉黎县幅、边坝县幅

西藏地质二队(2)

整理、汇交进行中

总计:97个图幅,25家单位,实测剖面1321条,薄片34484片,光片8块,标本6660块

 

七、采集工作示例

1、图幅概况

1/25万松西、温泉幅(图幅编号分别为I44C002001、I44C 002002)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由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承担,工作区在西藏自治区日土县北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南部,实施时间为2002年1月—2004年12月。调查区横跨两个一级构造单元和三个二级构造单元。其中,一级构造单元包括南羌塘陆块、喀喇昆仑-北羌塘陆块;二级构造单元有喀喇昆仑褶皱构造带、郭扎错冲断构造带、北羌塘断褶构造带。

2、实物及相关资料的收集

经青藏高原图幅实物采集组电话调研,并与安徽省地调院实地接洽发现,松西、温泉幅的标本保存基本完好,仅部分损毁,并不影响实物对各条实测剖面及整个测区的基本地质特征的反映,具有较高的保管和科研价值;而其它实物存量很少且较为分散,系统收集较为困难,保存价值不高。

在实地调研的同时,与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协商实物地质资料汇交采集事宜。经双方商谈,确定选取实测地质剖面的岩石标本为收集对象,并签订采集合同。合同中对实物地质资料采集的技术要求、安徽省地调院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在安徽省地质调查院的大力配合下,1/25万松西、温泉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的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工作圆满完成,共整理收集了主要18条实测地质剖面的603块标本。另外,按照筛选采集技术要求,还收集了相关原始地质资料和部分成果地质资料,包括松西、温泉幅1/25万地质图各一张,实际材料图17张,实测剖面图18张,实测剖面岩矿鉴定报告18本,剖面登记表18册,标本登记表1册和图幅地质成果表1份。

3、反映的地质成果

这些实物资料与成果资料和原始地质资料相互诠释,不仅展示了18条地层剖面的地质特征和工作区的基本地质面貌,还反映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一些重大进展和成果:

(1)地层方面

区调工作共确定组级地层单位27 个(包括6 个地层单位)、段级地层单位9 个、非正式地层单位2 个。绝大多数地层化石丰富,时代依据可靠。除部分标本损毁外,收集了27个组级地层单元的大部分岩石标本,包括作为岩石地层单元划分依据的化石标本(生物介壳砂岩、生物屑灰岩、蜓灰岩等)。如三岔口中、晚泥盆世拉竹龙组(P8)的大量生物碎屑灰岩标本和珊瑚礁灰岩标本,反映了大规模生物礁—台地前缘礁的发现,而这些泥盆纪生物礁为羌塘盆地寻找油气资源提供了新思路。

一些岩石标本为新建地层的建层标志,如三岔口西部三岔口组(P10)是羌塘地区目前有化石控制的最低层位,该层位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韵律地层体的岩石标本均得到了较好的保存。

(2)岩浆岩及构造方面

大量的古近纪安山岩、安山质火山岩标本和花岗质超浅成侵入岩标本(中粒闪长岩等)再现了松西组火山岩地层的地质特征;古近纪安山岩和英安岩的组合与岩浆喷发后期形成的潜火山岩(花岗斑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火山岩演化系列,具有典型的钙碱性岩浆演化特征。

大量的多玛地层区的脉状辉绿玢岩标本为研究测区构造背景提供了依据,为进一步研究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洋裂解提供了资料。

松西镇采集的花岗质糜棱岩、糜棱岩化岩石等反映了该地区曾遭受压扭应力的作用;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和剪切构造、石香肠构造、片理构造等构造岩石为研究测区的区域构造应力和断裂活动特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25万松西、温泉幅大量的岩石标本以及原始资料和成果资料,充分展示了该地区基本地质特征和重要区调成果,是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实物采集工作的成功范例。

八、进一步工作设想

(1)随着大量图幅标本、薄片和相关资料的入库,尽快推出这些资料的综合服务产品日趋紧迫。因此,有必要对图幅资料展开综合研究,整合和集成现有图幅区调成果和实物地质资料成果,构建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实物地质资料信息体系,进一步扩大地质成果的应用前景,加速地质成果交流与共享,满足社会对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实物地质资料方面的服务需求。

(2)继续调研剩余青藏高原1/25万图幅实物地质资料保存状况,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推进图幅实物地质资料汇交采集工作,保证绝大部分现有图幅实物地质资料收集入库。

(3)跟踪今后青藏高原大比例尺区调和矿调工作动态,收集地质研究的前沿成果,按照青藏高原1/25万区调实物汇交采集流程和工作方式,继续采集青藏高原地区重要图幅的实物地质资料,完善青藏高原实物地质资料体系。

14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