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7期(总第16期)

发布时间:2010-6-22

 

编者按:本期《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动态与研究》刊发的第一篇文章是“境外矿产勘查进展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要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境外矿产勘查工作进展情况,详细介绍了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山东省地矿局、中核集团海外铀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境外矿产勘查成果;论述了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目的与工作任务,提出了当前工作要点。第二篇文章是“国内石油系统岩心扫描技术应用现状”,作者介绍了石油系统岩心扫描技术方法、应用领域、应用效果。


 

境外矿产勘查进展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要点

张业成1 王燕岚1 张晶2 

(1.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境外矿产勘查开发工作进展,主要内容包括:有关单位在境外地质矿产条件研究、数据库建设、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果,论述了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特点和管理工作任务,提出了当前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要点和主要任务。

一、前言

近几十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尽管我国地域辽阔,矿产种类比较齐全,但资源结构矛盾突出,特别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铁、铜、铝等大宗急需矿产的储量严重不足,国内供需矛盾不断扩大。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国外矿产资源进口量持续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以2007年为例,全国铁、铜的对外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53%、59%;铬和钾盐的对外进口依存度更是高达95%和69%。这种局面,不仅加大了我国矿产品的成本,而且给我国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今后时期,随着我国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加大量的矿产资源提供基础保障,因此,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严重。据有关资料预测[①],到2020年,在我国需要的45种主要矿产中,有19种矿产将出现较大程度短缺,其中11种为国民经济支柱矿产;特别是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为了缓解日异严重的矿产资源压力,我国实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矿产勘查“走出去”发展战略。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我国从1998年开始组织实施境外矿产勘查与开发,据统计至2008年底累计投资786亿美元,在6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696个矿产勘查开发项目;这些项目涉及油气、铜、锌等20多个矿种。经过十多年努力,不仅发现了一些重要矿产地,而且积累了经验,为境外矿产勘查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伴随我国境外矿产勘查工作的持续进行,产生许多岩矿心、标本、副样等实物地质资料。关注境外矿产勘查进展,了解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并尽可能收集重要的岩矿心和典型标本,进行整理研究,提供服务利用,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内容。为此,笔者简要总结目前我国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进展,提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建议,为进一步工作提供基础。

二、境外矿产勘查开发工作进展

目前,我国境外矿产勘查开发工作刚刚起步。近几年主要开展了前期基础工作——主要包括方针政策研究、成矿地质条件研究、重点地区基础地质调查,在此基础上一些矿业企业开始进行矿产地勘查和开发工作。

1、前期研究与基础调查

(1)方针政策研究

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矿业联合会等部门所属的单位,从政策、金融、信息服务等方面,研究实施境外矿产勘查和全球资源战备的保障机制,制定境外矿产勘查工作方针与工作规划。已经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中国的资源外交战略;境外矿产勘查开发形势与投资决策;境外矿产勘查开发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优惠税收政策;境外矿产勘查开发风险防范措施;境外矿产勘查信息服务措施等,对规范和指导境外矿产勘查开发,提高效率,防范风险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2)境外矿产资源条件与矿产开发的投资环境研究

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矿产资源条件与开发的投资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已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世界矿产品供需形势与发展趋势分析;国际固体矿产勘查形势分析;亚洲(主要是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矿产勘查前景与投资环境;中东国家的矿业投资环境;蒙古、俄罗斯、吉尔吉斯、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利比亚、埃塞俄比亚、赞比亚、津巴布韦、玻利维亚、阿根廷、巴西、秘鲁、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矿业投资环境;部分国家的矿业开发现状等。

(3)成矿地质条件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单位组织开展了全球和不同区域或重要成矿带的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对比研究。通过双边或多边国际合作,分4个层次开展了编图:全球层次的1:2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与全球矿产成矿规律研究评价;大洲层次的1:500万亚洲地区图与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研究,系统阐述了亚洲大陆地质演化和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大区域层次的1:250万东南亚、东北亚、中亚地质矿产图与成矿规律对比研究;在周边区域层次上,开展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相邻的7个成矿带(中蒙边界重要成矿带、中吉边境外天山成矿带、中哈边界巴尔喀什―准噶尔斑岩铜矿成矿带、中越边界哀牢山—红河—马江成矿带、中俄蒙边界阿尔泰成矿带、中老边界三江成矿带南段、中俄边界额尔古纳—上黑龙江成矿带)的1:100万地质矿产图与成矿规律对比研究。与此同时,编制了周边国家资源勘查开发指南以及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柬埔寨、缅甸、赞比亚、利比亚、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十多个国家的地质矿产条件与矿业开发情况的国别报告。通过这些工作,初步了解了有关国家或地区地质背景与矿产资源潜力,为组织实施境外矿产勘查开发提供了基础地质矿产信息资料。

中国地质调查局还构建了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系统分4个层次——全球(1:2500万)、大洲(1:500万)、国家(1:500万~1:100万)、重要成矿带(1:100万),建立了地理信息、地质信息、矿产信息、矿业开发信息数据库。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以及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还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地质矿产条件与矿产资源潜力和开发前景等进行了研究。这些工作成果为组织实施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

(4)基础地质调查与区域地球化学填图

中国地质调查局以及五矿集团、中钢集团、宝钢集团、中石化等一些大型企业,近年来对一些境外重点地区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和地球化学填图。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在对马达加斯加、赞比亚等8个国家的援外地质调查项目的前期考察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马达加斯加、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三国矿产地质调查项目,完成了赞比亚矿产勘查项目1:10万地球化学调查总体设计;埃塞俄比亚Gimbi-Nejo地区1:25万地球化学调查和异常检查与矿点调查;津巴布韦部ehimanimani地区12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和异常检查;圭亚那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与矿产资源潜力调查等。与此同时,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开展了非洲地区遥感地质矿产勘查示范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果。

2、矿产资源勘查

目前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一些企业(虽然只有少数企业)开始投资境外矿产勘查开发,但发展势头比较快。据有关资料,2007年境外固体矿产勘查投入资金10.2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900万元,省级财政投入2800万元,社会资金投入9.43亿元。完成钻探6.26万米、坑探0.68万米、槽探16.48万立方米、浅井0.65万米。2008年和2009年,尽管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但我国境外矿产勘查开发投入仍有大幅度增加。2008年实施非洲项目666个,中方投资达473亿元,这些项目分布在5大洲67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项目在蒙古、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和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勘探开发的矿产主要为煤、铁、锰、铜、铅锌、镍、贵金属等。已查明矿产地22处,其中大型8处(巴基斯坦信德省松达煤田杰鲁克井田、吉尔吉斯坦国杰提姆铁矿、老挝占巴色省巴松铝土矿、印度尼西亚黑拉岛苏巴印镍矿区1.2号矿体、纳米比亚Ts铅银矿田等)。

开展境外矿产勘查开发的大型企业39个,其中一些企业——如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山东省地矿局、中核集团等取得了显著进展。现简要介绍如下: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在蒙古、越南、缅甸、马来西亚、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秘鲁、加蓬等十几个国家实施了产勘查,并在一些国家注册了独资或合资公司,取得一批矿权地。勘查的主要矿种为铁、锰、铬、铜、铅锌、钼。近5年来除开展了磁法测量、矿点调查工作外,还完成钻探8942米、槽探21059立方米、浅井453米。至今已发现大型铁矿1处、大型锰矿1处、中型铁矿1处、中型铜矿1处、小型矿床多处,获得铁矿2亿多吨储量、锰矿5000多万吨。其中成果最突出的蒙古国乔伊尔—赛音山达铁路沿线富铁矿勘查项目,发现哈拉特乌拉、达茨格特二个矿区,磁异常带长约1300米、宽约120米,出露9条规模不一的矿体,估算铁矿资源量约5000万吨、锌资源量约30万吨。加蓬共和国恩杰里市孟贝利锰矿勘查项目,提交锰矿(332)1860万吨、(333)1240万吨、(332+333)3100万吨。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从1989年开始境外矿产勘查工作,在智利、安哥拉、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赞比亚、老挝等一些国家获得24处矿权。近年来完成了赞比亚谦比西铜矿巴鲁巴铜矿、姆利阿希铜矿勘查、巴基斯坦杜达铅锌矿勘查、津巴布韦大岩墙铬铁矿勘查,巴布亚新几内亚红土型镍矿勘查、刚果(金)铜钴矿勘查、智利大型铜矿勘查、埃塞俄比亚Terer块状硫化物铜锌金矿勘查、老挝纳勐矽卡岩型铜—锌多金属勘查、占巴塞省铝土矿勘查、蒙古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勘查、缅甸达贡红土镍矿勘查等工作。

山东省地矿局。从1997年开始在蒙古、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刚果(布)、埃塞俄比亚、赞比亚、苏丹、秘鲁、智利、美国等十几个国家组织实施境外矿产勘查工作,迄今在7个国家取得137项矿权, 完成勘查面积31191平方公里,重点推进了澳大利亚、秘鲁、刚果(布)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五大资源基地建设,可提供铝土矿10亿吨以上,铁矿10亿吨以上、钾盐矿10亿吨以上,以及一批多金属矿,铀矿等重要矿产资源(表1)。

山东省地矿局境外矿产勘查进展

勘查地区

主要矿产

勘查进展

澳大利亚

铝土、铁、铀

取得矿权17000平方公里

印度尼西亚

铬、金、锆英石

勘查面积600平方公里

刚果(布)

钾盐

在200平方公里异常区进行钻探,已完成3个钻孔,总进尺2238米,发现矿层厚280米,氯化钾平均品位20.5%,最高28%,控制资源量10亿吨以上

埃塞俄比亚

钾盐、铜、铅锌、镍、铌、钽

取得矿区面积12000平方公里,圈定铜矿区2处、铅锌矿区1处、镍矿区1处

秘鲁

铁、铜、金

秘鲁南部邦沟铁矿钻探进尺15000米,控制磁铁矿储量11亿吨,平均品位48%;并发现高品位铜矿,计划3年左右建成年产1000万吨精铁粉的矿山

蒙古

铜、铅锌

实施了3个矿权勘查项目,勘查面积300平方公里,已发现铜矿1处

美国

铜、铅锌

南加州奥德山铜矿普查工作,获金资源量46吨,铜资源量10万吨

   

中核集团海外铀业有限公司。下属的阿矿公司金兴公司、纳米比亚公司、津巴布韦公司、尼日利亚公司,相继在尼日尔、哈萨克斯坦、约旦、纳米比亚、津巴布韦等开展矿产勘查——其中尼日尔项目投资26.47亿元,完成钻探3071米,13个孔见矿,初步估算铀资源量600吨;纳米比亚铀矿勘查项目在一号异常区完成钻探17个孔,进尺7125米,其中12个孔见矿,在十号异常区钻孔96个,其中64个孔见矿,初步估算资源量2000吨。

此外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中拓钢铁集团、紫金矿业、五矿集团、中钢集团、江铜矿业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和一些省地勘局也在一些国家开始实施矿产勘查,并取得初步成果。例如:江西地勘局在纳米比亚获得了4个专属勘查许可区,初步评价了1处大型铅锌银矿床;江苏省地矿局在阿根廷西北部地区发现1大型铁矿,预测资源量7.6亿吨,矿石品位30~50%;云南有色地质局在印尼探获一个大型镍矿床,控制镍金属量60万吨。

三、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要点

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是一个新的工作领域,其工作内容和方法既与国内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有共同之处,又有其特殊之处。因此对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保管以及成果集成和开发利用,就必须首先了解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的特点,明确管理的目的任务,掌握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要点,才能避免盲目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特点

与国内矿产勘查相比,境外矿产勘查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显得更加珍贵。原因之一是,这些实物地质资料获取的难度大;原因之二是这些地区大部分为空白区,而且受国际政治、资源保护,市场竞争等影响,矿产勘查的风险很大,因此开发利用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对于认识勘查区地质矿产条件,指导部署进一步勘查工作,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找矿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有许多实物地质资料来自我国毗邻的周边国家或地区,开发利用这些实物地质资料,对于认识我国某些成矿区带分布规律与成矿条件具有重要价值。

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的第二个显著特点是收集管理的难度大。主要原因是:受一些国家的法律以及产业利益等制约,实物地质资料出境受到限制;即使可以出境,但因路途遥远,包装、运输等困难,使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成本很高;此外,承担境外矿产勘查的单位比较分散,大多为企业、公司,它们的性质和隶属关系比较复杂,目前还难以确定和落实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责任,因此,在勘查项目结束后,大部分实物地质资料很难再继续保管,极易损毁散失。

2、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目的与工作任务

我国境外矿产勘查工作刚刚起步,所积累的资料很少,对国外地质矿产条件的了解和认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首要目的就是按照地质资料管理制度和方法,收集保管众多勘查单位取得的宝贵实物地质资料,建立境外矿产勘查实物成果档案,并经过多年积累,建立起能反映全球性成矿条件的实物地质资料体系;与此同时,通过对这些实物地质资料的信息集成与研究开发,深化对世界——特别是中国及相邻区域地质矿产条件的认识,为部署和实施新的勘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提高勘查效果,降低投资风险,促进境外矿产勘查的顺利发展。

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任务主要包括:筛选收集代表性实物地质资料;对收集的实物地质资料进行整理、著录、数字化和成果集成与专题编研,为管理部门和有关方面提供服务。

3、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要点

目前,我国境外矿产勘查工作刚刚起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做好前期准备和示范性收集工作,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1)把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纳入地质资料管理范围,结合项目管理落实管理责任

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与境外矿产勘查主管部门(国土资源科技外事司)及实施单位紧密配合,制定《境外矿产勘查开发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明确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范畴,落实管理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基本要求、制定技术标准与工作方案,落实组织人员和经费,为实施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2)跟踪境外矿产勘查工作进展,掌握实物地质资料信息

全面了解国家境外矿产勘查的总体部署,在此基础上与承担境外矿产勘查的工作单位主动联系,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及时了解项目进展以及实物地质资料的类型、数量、存放地、保管利用等情状况,进而确定采集对象。

(3)调查研究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收集条件与管理技术方法

和境内实物地质资料相比,收集境外实物地质资料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首先,从事境外矿产勘查的单位既有国有单位,又有非国营企业,勘查资金来源不一,与外方合作(协作)方式多样,因此实物地质资料的所有权比较复杂;第二,境外实物地质资料出入境涉及我国和勘查国的出入境管理规定;第三,境外实物地质资料运输路途遥远,需要采取可靠措施保证实物地质资料安全完整。

基于上述,在借鉴国内实物地质资料采集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应调查研究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的收集条件与管理技术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研究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的所有权,了解有关境外矿产勘查资料权益保护规定,分析有关方面在实物地质资料方面的利益关系,界定保管汇交责任,制定权益保护措施;第二,调查境外矿产勘查所在国家有关岩矿标本、样品及相关地质矿产资料的出入境管理规定及其管理机构,了解工作程序等;第三,研究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筛选依据和筛选工作方法,确保收集实物地质资料的典型性、代表性;第四,调查研究实物地质资料包装、运输方法与保护措施;第五,调查核算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费用。

(4)制定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规范与技术标准

主要包括:实物地质资料整理、建档、数字化以及保管、利用制度与技术要求。

(5)进行境外矿产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试点

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选择条件比较方便的境外矿产勘查项目,进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试点工作,总结工作方法,取得典型经验,为全面开展工作提供经验。

 

  

 

国内石油系统岩心扫描技术应用现状

刘凤民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一、岩心扫描技术简介

岩心是在钻探过程中用取岩心钻具从地下取出的岩石样品。地质工作者利用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地下一定部位地质体的结构构造特征、物质成分特征和物理化学环境。然而,由于岩心是从地下高压状态下取出,通过套管提到地表低压状态,它们会经历快速多变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尽管这些变化一般不会影响岩心的岩性等基本特征,但是诸如空隙流体的化学性质、所含气体的组成、表面颜色等特性,会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而有时恰恰是这些特性,对于我们认识地下地质体是至关重要的。另一方面,由于条件的限制,从地下取出的岩心多数都是存放保管于自然环境中,由于风化作用,岩心表面颜色、结构构造、甚至矿物和化学组成都会发生较大变化,难以真实反映原始地质特征。

岩心扫描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的岩心表面信息采集技术,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图像管理与分析系统建设,该技术为岩心利用人员提供了快捷、先进、方便的观察手段,为岩心信息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随着CCD成像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德国首先研制和生产出岩心扫描仪,并很快在各国石油地质行业得到普及应用。20世纪90年代末期,四川大学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岩心扫描仪,填补了我国岩心扫描技术的空白。由于扫描仪器的本土化,岩心扫描仪在石油地质部门中迅速普及,加快了岩心数字化工作的步伐。近年来,岩心扫描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在石油勘查与开采领域不断深入,岩心扫描与图像管理在石油部门正在逐步得到推广应用,在石油钻井岩心管理与利用以及指导油气勘查和开采方面,已经初见成效。

二、国内石油系统岩心扫描技术应用

岩心扫描起源于石油勘查,岩心图像的应用在石油勘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岩心扫描仪对岩心进行高分辨率的数字化以及各种参数的统计处理后,可以对这些岩心开展全面地、细致地综合分析和研究。应用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理论和数学地质方法,进行层理分析、荧光评级、裂缝分析、孔洞分析和砂砾岩砾石定量分析计算,并自动生成图文报表,为研究部门迅速准确地提供各种相应的研究数据,为油气田的储层精细评价、油藏精细描述及成像测井定量分析等相关技术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将扫描岩心图文资料进行网上发布,通过网络服务系统,可跨越地域限制,实现岩心资料的网络共享,向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图文数据库查询和Web 远程图像访问。岩心扫描成像技术可提供整口井完整的岩心图像,再现岩心在地下的原始状态,避免了人工描述造成的人为误差。同时,岩心原始资料的保存,也为后期油田了解掌握区域地层特征,评价剩余油气潜力,部署和实施勘查工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岩心原始图像的永久性保存

在油气勘探工作中,岩心是一项重要资料,通过对岩心的观察可以掌握油气显示层理结构及含有物和地下地质情况,指导油气勘探工作。但多年来岩心都是集中保管并在自然条件下存放,由于风化和氧化作用,含油特征及岩心颜色等均发生较大的变化,很难反映原始地层状况,给岩心的后期观察和研究带来很大影响。此外,地质人员为了看一口井或某段的岩心,就必须到岩心库里翻查,甚至要搬动大量的岩心,费时费力。通过扫描仪对岩心进行扫描,获得岩心扫描实物图像,有利于岩心长期、完好地保存,方便相关人员的调用及查看。

2、岩心图文信息库的建设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对信息的需求也趋向于综合化、定量化。岩心图像采集完成后,采用数据库技术,将岩心图像信息和其它地质信息(如钻井、地层、测井、岩心化验分析等)一起存入计算机中,形成岩心图文信息库,并通过管理与应用系统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由多种地质数据库组成的集合,它包括岩心图文信息库和钻井、地层、测井、岩石化验分析等数据库。数据类型有图像、文字、数字等多种类型。系统将传统的关系数据库模型扩展为对象关系型数据库模型,将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管理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把面向对象的方法引入到系统之中,使其能够胜任对岩心图像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处理。系统负责完成数据的管理工作,常用的功能有对岩心的观察、描述、查询、对比及图像输出等;其中岩心图像库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岩心图像裁剪、编辑,图像的旋转、放大,图像拼接,查看信息,及图像三维显示,岩心平放、转动显示和三维旋转显示等。

3、岩心图像相关地质分析与应用

通过对岩心沉积构造图像的分析,利用专家系统能够自动判断岩心中的沉积构造,并能分析出相应的沉积环境,由此实现对岩心沉积相的自动分析。

通过对岩心图像的裂缝分析,能够实现裂缝长度、宽度、倾角、裂缝间距、裂缝面积等裂缝参数测量,确定裂缝成因类型、裂缝充填物类型、充填程度,实现裂缝线密度、裂缝面密度、裂缝面孔隙度等岩心裂缝地质参数的统计计算。

利用岩心图像孔洞分析系统,对存在孔、洞的岩心图像进行处理,确定孔洞类型、成因、充填程度及充填物,自动测量孔洞直径、大小、面积,定量描述孔洞形态,并自动统计孔洞数目、岩心面孔隙度等地质信息,提供岩心孔洞的定性、定量地质参数。

利用砾岩图像粒度分析系统,通过对砾岩岩石图像进行处理,自动测量粒度大小、面积、形态等参数,统计不同粒径的颗粒数及面积百分比,绘制粒度分布直方图、频率曲线图、累积曲线图、概率值累积曲线图等。

利用层理评价系统,通过图像处理的方法,自动计算岩心图像中纹层(纹层是组成层理的基本单位)的厚度和角度等特征参数,根据特征参数自动进行岩心的纹理定名。

利用荧光图像分析系统,通过含油岩石在紫外光的照射下会激发出荧光,根据荧光的面积、荧光强度来初步确定岩石的含油性。分析内容包括含油面积、无油面积、含油面积率、无油面积率、荧光强度和评级结果。荧光分析系统通过图像处理计算自动分析荧光扫描图像中含油面积、荧光强度等参数,并根据参数进行自动评价,生成含油分析报告。

4、岩心图像与相关配套资料的应用

在油气勘探中,岩心是一项重要资料,通过岩心图像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可以直观地反映储集层的物性、含油性,还可以直接求取有效厚度( Ho) 这一项重要参数。通过测井曲线、试油结果对比及研究实验室的化验数据等多种参数的对比,对地层中的油气评价取得定量的认识。

 

14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