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92 | 57.36 | 花岗岩隐爆碎屑岩型表外金矿石 | 灰白色,线脉状构造,金属矿物有少量褐铁矿,主要沿裂隙分布。金矿化不均匀。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本层上部含10%的地开石。容矿岩石:上部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隐爆角砾岩。孔深51.75-57.36m为碎裂强硅化花岗质隐爆角砾岩。岩石裂隙发育,主要呈网脉状,可见一组,其轴夹角为25°,裂隙密度为2-3条/10cm。 |
57.36 | 58.54 | 隐爆碎屑岩型金矿石 | 灰白色,线脉状构造,金属矿物见有褐铁矿。脉石矿物有石英。容矿岩石主要为碎裂强硅化花岗质隐爆角砾岩,其中孔深58.06-58.21m为强硅化英安玢岩脉。网状裂隙比较发育,主要见一组裂隙,其轴夹角为30°。 |
58.54 | 62.69 | 花岗岩隐爆碎屑岩型表外金矿石 | 灰白色,金属矿物仅局部可见1%的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局部见4-5%的地开石。上、中部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下部为碎裂强硅化花岗质隐爆角砾岩。 |
62.69 | 66.21 | 隐爆碎屑岩花岗岩型金矿石 | 灰白色,网脉状构造,金属矿物见有褐铁矿,沿网状裂隙充填,其中孔深64.11-66.21m矿石相对较富。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少量地开石。容矿岩石上部为强硅化花岗质隐爆角砾岩,中下部为强硅化英安玢岩。 |
66.21 | 71.65 | 花岗岩英安玢岩型表外金矿石 | 灰白—灰色,网脉状构造,金属矿物见有褐铁矿,褐铁矿分布于裂隙和孔洞中,矿化不均匀。孔深68.65-68.85m矿化较弱,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另含少量地开石。容矿岩石上、中部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下部为强硅化英安玢岩。 |
71.65 | 81.21 | 英安玢岩花岗岩型金矿石 | 灰—灰白色,中部呈褐红色,蜂窝状、线脉状构造。金属矿物见有褐铁矿,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孔深77.89-80.39m,含量达5%,另含少量地开石,容矿岩石:孔深71.65-77.89m为强硅化英安玢岩,77.89-80.39m为含褐铁矿强硅化英安玢岩。孔深80.39-81.21m为碎裂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81.21 | 86.23 | 混合型表外金矿石 | 灰-灰白色,线脉、网脉状构造。金属矿物见少量褐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含少量地开石。容矿岩石:孔深上部、下部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其中前一段具碎裂状构造,中部为强硅化英安质隐爆角砾岩。 |
86.23 | 90.67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蚀变矿物有石英,另含少量地开石,本层具弱金矿化。孔深87.30-87.65m为英安质隐爆角砾岩。与下层界线的轴夹角为65°。 |
90.67 | 92.6 | 强硅化英安玢岩 | 灰色,变余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含量为15%,成分为石英、长石,其中长石已被地开石取代,部分流失呈孔洞。基质具强硅化。本层具弱金矿化。 |
92.6 | 97.02 | 英安玢岩花岗岩型表外金矿石 | 灰—灰白色,网脉状构造。金属矿物未见。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另含少量地开石。容矿岩石:孔深92.60-93.98m为强硅化英安玢岩,孔深93.98-97.02m为强碎裂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网状裂隙非常发育,部分裂隙中见有晚期地开石,局部可见到英安质隐爆角砾岩。 |
97.02 | 97.83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 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蚀变矿物为石英。本层具金矿化,品位为0.30×10-6。局部见有褐铁矿呈薄膜状,岩心较破碎。 |
97.83 | 103.13 | 构造岩型表外金矿石 | 土黄色,松散状构造。脉石矿物为石英及粘土类矿物,容矿石岩为强风化角砾岩,角砾岩分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其中孔深:97.83--98.18m,品位为4.11×10-6 |
103.13 | 108.78 | 花岗岩型金矿石 | 灰白色,脉状构造。金属矿物未见。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地开石,两者分布不均。容矿岩石:孔深103.13-106.39m及108.20-108.78m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其余则为碎裂地开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108.78 | 124.54 | 花岗岩型表外金矿石 | 灰白色,浸染状构造。金属矿物见有少量褐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容矿岩石主要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见有轴夹角0-5°、45°二组裂隙。孔深114.48--114.68为强硅化复成分隐爆角砾岩。 |
124.54 | 125.64 | 隐爆碎屑岩型金矿石 | 灰色,脉状构造。金属矿物为褐铁矿,量少。脉石矿物为石英。容矿岩石为强硅化花岗质隐爆角砾岩:局部见碎裂构造,其中一组裂隙的轴夹角为15°。与下层呈渐变关系。 |
125.64 | 130.69 | 隐爆碎屑岩型表外金矿石 | 灰白色—浅灰色,脉状、蜂窝状构造。金属矿物见有量约1-2%的褐铁矿,主要分布于孔洞中。脉石矿物为石英。容矿岩石为含褐铁矿强硅化隐爆角砾岩,裂隙发育见二组,其轴心角分别为30°、55°。 |
130.69 | 131.86 | 隐爆碎屑岩型金矿石 | 灰白色—浅灰色,矿石特征同第31层,不同之处:本层矿石相对较富。 |
131.86 | 134.9 | 隐爆碎屑岩型表外金矿石 | 灰白—浅灰色,矿石特征同第31层,不同之处:本层矿石较贫。 |
134.9 | 138.51 | 英安玢岩隐爆碎屑岩型金矿石 | 褐色—灰色,蜂窝状构造。金属矿物见有褐铁矿和黄铁矿,褐铁矿主要分布于上部英安玢岩中,呈蜂窝状充填于孔洞,含量5-10%。黄铁矿则分布于下部隐爆角砾岩中,呈浸染状、星点状分布。脉石矿物为石英,次为地开石。容矿岩石:孔深134.90-137.06m为褐铁矿强硅化英安玢岩。137.06-138.51m为强硅化隐爆角砾岩。 |
138.51 | 143.16 | 隐爆碎屑英安玢岩型表外金矿石 | 灰色—灰白色,金属矿物仅见黄铁矿,主要分布于上部强硅化隐爆角砾岩中,呈浸染状、星点状。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容矿岩石:上部为强硅化隐爆角砾岩,下部为强硅化英安玢岩。 |
143.16 | 144.03 | 英安玢岩型金矿石 | 灰—灰白色,构造不清。未见有金属矿物。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容矿岩石主要为强硅化英安玢岩,见有斑晶淋失遗留下的空洞,局部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结构。 |
144.03 | 147 | 混合型表外金矿石 | 浅灰—灰白色,构造不清。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蓝辉铜矿,仅在下部可见,呈浸染状、线--细脉状分布。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容矿岩石上部为强硅化英安玢岩,中部为强硅化英安质隐爆角砾岩,下部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矿石贫富不均,英安玢岩中矿石较富。 |
147 | 148.84 | 英安玢岩型金矿石 | 灰白-浅灰白色,脉状构造,金属矿物未见,脉石矿物为石英。容矿岩石主要为强硅化英安玢岩,局部见有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残留。发育一组与轴夹角为35°裂隙。 |
148.84 | 151.94 | 隐爆碎屑岩型表外金矿石 | 灰色,构造不清。脉石矿物为石英。容矿岩石为强硅化复成分隐爆角砾岩。与下层界线的轴夹角为55°裂隙。矿化均匀。 |
151.94 | 152.94 | 石英铜矿石英安玢岩型表外硫化铜矿石 | 灰色,斑点状、浸染状状构造。金属矿物有蓝辉、黄铜矿,量占3-5%。脉石矿物为石英。容矿岩石为强硅化英安玢岩,本层亦为铜矿石,铜含量占0.71%。 |
152.94 | 153.81 | 英安玢岩型表外金矿石 | 线脉状构造, 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铜蓝。脉石矿物为石英。容矿岩石为强硅化英安玢岩。 |
153.81 | 154.98 | 花岗岩型金矿石 | 浅灰-灰白色,脉状构造,脉石矿物为石英。容矿岩石为强硅化细粒花岗岩,裂隙较发育,见一组轴夹角为30°裂隙,密度为1-2/10cm。 |
154.98 | 156.26 | 花岗岩型表外金矿石 | 矿石特征同第42层。矿石品位较低。 |
156.26 | 157.26 | 英安玢岩型金矿石 | 灰—灰白色, 网脉状构造。脉石矿物仅见石英。为碎裂强硅化英安玢岩,网状裂隙较为发育,其中一组,其轴夹角为32°。 |
157.26 | 161.23 | 英安玢岩型表外金矿石 | 灰—灰白色,网脉状构造。金属矿物未见,脉石矿物为石英。容矿岩石主要为碎裂强硅化英安玢岩: 孔深157.32-157.98m为强硅化隐爆角砾岩。裂隙发育,呈网状分布。 |
161.23 | 164.25 | 英安玢岩型金矿石 | 灰—灰白色,网脉状构造,矿化不均。 孔深162.23-163.23m矿石较贫,脉石矿物仅见石英。容矿岩石为碎裂强硅化英安玢岩:裂隙发育,呈网状。 |
164.25 | 167.06 | 英安玢岩型表外金矿石 | 矿石特征基本同第46层,不同之处:1.矿石品位较低且金分布不均。② 中部具铜矿化。 |
167.06 | 167.88 | 英安玢岩型金矿石 | 灰—暗灰色,脉状构造。金属矿物为褐铁矿、黄铁矿,黄铁矿呈浸染状分布,含量20%。褐铁矿呈脉状分布,脉石矿物见有石英。容矿岩石为强硅化英安玢岩。裂隙较发育。 |
167.88 | 173.96 | 英安玢岩隐爆碎屑岩型表外金矿石 | 灰—暗灰色,脉状构造。金属矿物见有黄铁矿、蓝辉铜矿,两者呈浸染状分布,少量褐铁矿成脉状分布。孔深169.88-173.06m见弱铜矿化,容矿岩石主要为强硅化英安玢岩。底部见强硅化隐爆角砾岩。 |
173.96 | 176.68 | 强硅化复成分隐爆角砾岩 | 灰白色,角砾状构造。角砾含量25%。成分主要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强硅化英安玢岩,大小1-2cm,形态呈次圆-次棱角状。胶结物具强硅化。裂隙发育一组,其轴夹角为35°。本层具弱金矿化。 |
176.68 | 178.5 | 隐爆碎屑岩型表外金矿石 | 灰白色,脉状、网脉状构造。脉石矿物见有石英,少量地开石。容矿岩石为强硅化复成分隐爆角砾岩。脉状、网脉状裂隙发育。 |
178.5 | 179.78 | 强碎裂强硅化英安玢岩 | 灰—灰白色,变余斑状结构,碎裂状构造。斑晶含量为10%, 成分为石英、长石,其中长石已被地开石取代。基质具强硅化。网状裂隙发育,其中主要两组其轴夹角为35°、50°。本层具弱金矿化。 |
179.78 | 183.38 | 碎裂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碎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原生石英、蚀变石英,含量分别为30%及70%。裂隙发育,其中一组其轴夹角为45-60°。网状裂隙较发育,本层具弱金矿化。 |
183.38 | 188.73 | 花岗岩英安玢岩型表外金矿石 | 灰白色,网脉状构造。金属矿物仅局部见有黄铁矿及蓝辉铜矿,其中孔深185.73-186.79m具弱铜矿化。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偶见少量地开石。容矿岩石:孔深183.38-184.73m为碎裂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186.79-188.73m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孔深184.73-186.79m为硅化英安玢岩。 |
188.73 | 190.57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原生石英和蚀变石英,含量分别为25%及75%。裂隙发育,见二组,其轴夹角分别为0-5°及65°。本层具弱金矿化。 |
190.57 | 191.98 | 强硅化英安玢岩 | 灰色,斑状结构。斑晶含量10%,成份有石英、长石,其中长石大多流失。基质具强硅化。本层具弱金矿化。 |
191.98 | 197.35 | 花岗岩型表外金矿石 | 灰白色,脉状构造。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少量地开石。容矿岩石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裂隙发育一组,其轴夹角40°。本层具弱金矿化。 |
197.35 | 200.14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矿物成分为原生石英、蚀变石英及地开石,含量分别为25%、70%、及5%。本层具弱金矿化。 |
200.14 | 205.98 | 隐爆碎屑岩型金矿石 | 灰色,网脉状、蜂窝状构造。脉石矿物为石英。容矿岩石为碎裂强硅化复成分隐爆角砾岩。网状裂隙发育,矿石贫富不均。 |
205.98 | 206.78 | 碎裂强硅化复成分隐爆角砾岩 | 灰色,角砾状构造,角砾:含量25%,成分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及英安玢岩,大小1-2cm,呈次圆—次棱角状,胶结物具强硅化,网状裂隙发育,具弱金矿化。 |
206.78 | 218.58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原生石英、蚀变石英,含量分别为30%及70%。孔深212.38-212.58m及214.24-214.29m为石英玢岩,其中孔洞较发育,裂隙发育一组,其轴夹角为60°。普遍具弱金矿化。 |
218.58 | 219.58 | 石英英安玢岩型铜矿石表外硫化铜矿石 | 灰色,不规则线脉状构造。金属矿物为蓝辉铜矿,脉石矿物为石英,容矿岩石为碎裂强硅化英安玢岩。 |
219.58 | 220.49 | 碎裂强硅化英安玢岩 | 灰色,变余斑状结构,碎裂状构造。斑晶含量为15%,成分为石英、长石。基质强硅化,本层具弱金矿化。 |
220.49 | 221.54 | 石英隐爆碎屑岩型表外硫化铜矿石 | 不规则线脉状、浸染状构造。金属矿物为蓝辉铜矿、硫磺砷铜矿及黄铁矿,铜矿物以蓝辉铜矿为主,蓝辉铜矿呈不规则状,硫砷铜矿呈星点状。品位为0.33%。脉石矿物为石英。容矿岩石为强硅化复成分隐爆角砾岩。本层具弱金矿化。 |
221.54 | 222.54 | 弱铜矿化强硅化复成分隐爆角砾岩 | 角砾状构造。角砾含量30%,成分主要为强硅化英安玢岩,次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金属矿物主要为蓝辉铜矿,次为硫砷铜矿,呈浸染状分布。 |
222.54 | 223.7 | 石英隐爆碎屑岩型硫化铜矿石 | 灰色,浸染状构造。金属矿物以蓝辉铜矿为主,次为硫磺砷铜矿,呈浸染状分布,与浸染状黄铁矿共生,黄铁矿含量占1%。脉石矿物为石英。容矿岩石为强硅化复成分隐爆角砾岩。矿石上贫下富。 |
223.7 | 231.35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蚀变矿物有石英、地开石,含量分别为60-65%及5-10%。孔深 223.92-224.02m及229.61-229.81m为强硅化英安玢岩。本层具弱金矿化。 |
231.35 | 232.81 | 强硅化复成分隐爆角砾岩 | 角砾状构造。角砾含量30%,成分为强硅化英安玢岩,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本层裂隙发育。普遍具弱金矿化。 |
232.81 | 233.83 | 隐爆碎屑岩型表外金矿石 | 灰色, 脉状、网脉状构造。脉石矿物为石英。容矿岩石为强硅化复成分隐爆角砾岩。发育一组与轴夹角为70°裂隙。局部网状裂隙发育。 |
233.83 | 235.39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同第69层,孔深234.03-235.23m为强硅化英安玢岩,普遍具弱金矿化。 |
237.04 | 238.04 | 强硅化英安玢岩 | 变余斑状结构。斑晶含量为10-15%,成分为石英、长石。基质具强硅化。本层具弱金矿化。 |
238.04 | 239.06 | 英安玢岩型表外金矿石 | 灰—灰白色,脉状构造。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容矿岩石为强硅化英安玢岩。发育一组与轴夹角为25°裂隙。 |
239.06 | 240.48 | 强硅化英安质隐爆角砾岩 | 灰色,角砾状构造。角砾含量30%,成分为强硅化英安玢岩,大小1-5cm, 呈次棱角-次圆状。胶结物具强硅化, 本层具弱金矿化。 |
240.48 | 243.52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 主要矿物成分为原生石英及蚀变石英,含量分别为35%及65%。本层具普遍弱金矿化。 |
243.52 | 246.95 | 花岗岩隐爆碎屑岩型表外金矿石 | 灰白—浅灰色,脉状构造。金属矿物为褐铁矿、蓝辉铜矿。褐铁矿呈线-细脉状沿裂隙充填,量少;蓝辉铜矿呈星点状、斑点状,分布在孔深246.00-247.00m。脉石矿物为石英。容矿岩石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和强硅化复成分隐爆角砾岩。孔深245.95-246.95m为表外硫化铜矿石。 |
246.95 | 248.24 | 强硅化复成分隐爆角砾岩 | 灰色,角砾状构造。角砾含量30%,成分为强硅化英安玢岩、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大小1-2cm,呈次圆—次棱角状。胶结物具强硅化。岩心破碎,具弱金矿化,矿化不均匀,上强下弱。 |
248.24 | 252.99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原生石英和蚀变石英。孔深250.39-250.59m为强硅化了隐爆角砾岩。本层孔洞发育,具弱金矿化。 |
258.93 | 263.06 | 含褐铁矿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浅褐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矿物成分主要有原生石英、蚀变石英,另含1-2%褐铁矿,褐铁矿主要呈薄膜状沿裂面分布,局部呈蜂窝状充填孔洞。孔深262.16-262.41m为强硅化英安玢岩。本层普遍具弱金矿化。 |
263.06 | 264.85 | 花岗岩型表外金矿石 | 灰—浅褐色,脉状、蜂窝状构造。金属矿物见有褐铁矿,主要呈蜂窝状充填于孔洞中,含量为1-2%。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容矿岩石为含褐铁矿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264.85 | 269.79 | 含褐铁矿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浅褐色,岩性及蚀变同第80层。不同之处: 褐铁矿主要呈蜂窝状、线脉状分布,局部含量较高。普遍具弱金矿化。 |
269.79 | 272.65 | 地开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淡粉红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原生矿物仅见石英,含量40%,粒径1-3mm。主要蚀变矿物有石英、地开石,含量分别为40-50%及10-20%。见有少量褐铁矿呈薄膜状沿裂隙分布。孔深270.40-272.65m具弱金矿化,下部矿化相对较强。 |
272.65 | 273.65 | 花岗岩型表外金矿石 | 脉状构造,金属矿物见有少量褐铁矿,呈线脉状分布。脉石矿物有石英、地开石。容矿岩石为地开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273.65 | 276 | 地开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淡粉红色—灰白色, 岩性及蚀变同83层。不同之处:1.地开石分布不均,孔深274.69-276.00m地开石含量为25%。2. 褐铁矿仅本层上部见少量。3.孔深273.65-274.69m具弱金矿化。 |
276 | 277.11 | 含褐铁矿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浅褐—灰白色, 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 矿物成分主要为原生石英、蚀变石英, 另含3%的褐铁矿。褐铁矿呈薄膜状沿裂隙分布。发育一组裂隙。 |
277.11 | 279.21 | 花岗岩型表外金矿石 | 浅褐—灰白色,脉状构造。金属矿物见有褐铁矿,呈薄膜状沿裂隙分布,含量30%。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容矿岩石主要为含褐铁矿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其中孔深277.78-278.64m为硅化岩。 |
279.21 | 289.46 | 含褐铁矿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浅褐—灰白色,岩性及蚀变同第86层。不同之处:① 褐铁矿分布不均,孔深280.18-284.78m为地开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褐铁矿不发育。而孔深284.78-289.46m褐铁矿含量为3-5%,呈蜂窝状、薄膜状分布。② 本层普遍具弱金矿化。 |
289.46 | 290.16 | 含褐铁矿花岗质隐爆角砾岩 | 角砾状构造。角砾含量30%,成分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胶结物具强硅化。 |
290.16 | 290.96 | 隐爆碎屑岩型表外金矿石 | 灰—粉红色,脉状构造,金属矿物有褐铁矿,呈薄膜状沿裂隙分布,含量3%。脉石矿物为石英。容矿岩石为含褐铁矿强硅化花岗质隐爆角砾岩。 |
290.96 | 292.96 | 含褐铁矿强硅化花岗质隐爆角砾岩 | 灰—粉红色,角砾结构,角砾含量30%,成分主要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大小1-2cm,呈次圆-次棱角状。胶结物具强硅化。褐铁矿:主要呈薄膜状分布在裂隙中,含量为3%。本层具弱金矿化。 |
292.96 | 304.12 | 弱铜矿化黄铁矿化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浅灰色, 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 主要蚀变矿物为石英,另含少量明矾石,明矾石呈脉状、团状分布。铜矿物为蓝辉铜矿,主要分布与明矾石脉侧,分布不均,孔深301.80-302.80m达表外矿石,品位为0.35%。黄铁矿主要呈脉状,孔深292.96-293.96m及296.86-297.86m具弱金矿化。 |
304.12 | 305.12 | 黄铁矿化强硅化隐爆角砾岩 | 浅灰色, 角砾状构造。角砾:含量30%,成分主要为硅化岩,大小1-2cm,呈次棱角—次圆状。胶结物具强硅化。黄铁矿:呈星点状、细脉状分布,含量为5%。 |
305.12 | 307.68 | 石英隐爆碎屑岩型硫化铜矿石 | 浅灰色, 脉状构造。金属矿物有蓝辉铜矿、黄铁矿,前者呈不规则细脉—微脉状分布,后者呈星点状、细脉状分布,含量5%。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另含少量明矾石。容矿岩石为黄铁矿强硅化隐爆角砾岩。 |
307.68 | 310.08 | 弱铜矿化黄铁矿化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浅灰色,岩性及蚀变同第93层。不同之处:本层具弱蓝辉铜矿化,蓝辉铜矿呈不规则状分布,且分布不均,上部矿化相对较强。 |
310.08 | 312.44 | 石英隐爆碎屑岩型硫化铜矿石 | 浅灰色,矿石特征同第94层。不同之处:1.矿石品位相对较低。2. 本层具弱金矿化。 |
312.44 | 314.42 | 弱铜矿化黄铁矿化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浅灰色,岩性及蚀变同第93层。不同之处::本层具弱蓝辉铜矿化,蓝辉铜矿呈不规则状,含量为0.13-0.20%。 |
321.5 | 322.7 | 强硅化英安玢岩 | 灰色,变余斑状结构。斑晶含量10%,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其中长石部分已被地开石取代,部分已流失,基质具强硅化。孔深322.15-322.40m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322.7 | 323.58 | 石英隐爆碎屑岩型硫化铜矿石 | 灰色,浸染状构造。金属矿物仅见蓝辉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容矿岩石为强硅化隐爆角砾岩。 |
323.58 | 325.24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岩性及蚀变同第98层。 |
325.24 | 331.75 | 强硅化英安玢岩 | 灰色,变余斑状结构。斑晶含量15%,成分主要为石英,次为长石,其中长石大部分被地开石取代,部分已流失,基质具强硅化,发育有地开石细脉。黄铁矿呈星点状、团状及脉状分布。含量为1-2%。孔深328.52-329.52m具弱蓝辉铜矿化,蓝辉铜矿呈放射状微脉分布于黄铁矿细脉中。孔深328.52-330.52m具弱金矿化。 |
331.75 | 336.4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岩性及蚀变同第93层。不同之处: 1.孔深332.20-332.30m及335.69-336.40m为强硅化隐爆角砾岩。2. 孔深333.57-334.37m及335.10-336.40m具弱蓝辉铜矿化。 |
336.4 | 338.4 | 弱铜矿化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岩性及蚀变同第98层。不同之处:本层具弱蓝辉铜矿化,蓝辉铜矿呈星点状分布,且分布不均,底部矿化较弱。 |
338.4 | 343.64 | 石英花岗岩型硫化铜矿石 | 灰白色,浸染状构造。金属矿物有蓝辉铜矿和黄铁矿,其中前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孔深338.40-340.34m及342.34-343.64m,尤其后段品位达1.20%。脉石矿物为石英。容矿岩石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孔深338.40-343.64m具弱金矿化。 |
343.64 | 349.62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浅红色,岩性及蚀变同第98 层。不同之处:1.本层局部见少量褐铁矿沿裂隙充填。2. 本层具弱金矿化,其中孔深343.64-344.64m具弱铜矿化。 |
349.62 | 350.92 | 弱铜矿化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浅灰色,角砾状构造。角砾含量为30%,成分为硅化岩、强硅化英安玢岩,大小0.2-1.0cm,呈次圆—次棱角状,胶结物具强硅化,其中含2%黄铁矿。本层具弱金矿化,弱蓝辉铜矿化, 蓝辉铜矿呈不规则状、细脉—微脉状分布。 |
350.92 | 353.48 | 石英隐爆碎屑岩型硫化铜矿石 | 灰—浅灰色,脉状构造。金属矿物有蓝辉铜矿及黄铁矿,其中前者主要呈不规则状、细脉—微脉状产出,分布不均。孔深351.92-352.92m相对集中;后者主要呈细脉状、星点状及团状分布,含量为2%。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另含少量地开石,地开石呈脉状产出。容矿岩石为强硅化隐爆角砾岩。本层具弱金矿化。 |
353.48 | 359.62 | 弱铜矿化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原生石英、蚀变石英,含量分别为35%及60%,另含30%暗色矿物及2%黄铁矿。本层具弱金矿化、弱蓝辉铜矿化,蓝辉铜矿呈星点状、不规则状分布,分布不均,其中孔深355.36-356.62m矿化较强。 |
359.62 | 360.22 | 石英花岗岩型硫化铜矿石 | 蓝色,脉状、斑点状及浸染状构造。金属矿物有蓝辉铜矿、黄铁矿。蓝辉铜矿主要呈浸染状,次分布于黄铁矿团块及脉中,黄铁矿含量为10%。脉石矿物有石英。容矿岩石为黄铁矿化硅化花岗岩。 |
360.22 | 367.64 | 弱铜矿化强硅化复成分隐爆角砾岩 | 灰—灰白色, 角砾状结构, 角砾含量为30%,成分主要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及强硅化英安玢岩,大小0.2-1.0cm,呈次圆—次棱角状,胶结物具强硅化,其中发育有地开石脉。本层具弱蓝辉铜矿及弱金矿化, 蓝辉铜矿呈不规则状、星点状分布,分布不均,孔深362.69-363.76m矿化极弱。 |
367.64 | 370.07 | 石英隐爆碎屑岩型表外硫化铜矿石 | 灰—灰白色,不规则线脉、浸染状构造,金属矿物有蓝辉铜矿、黄铁矿,其中前者分布不均,下部相对较富。黄铁矿呈星点状、细脉状分布,含量2%。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另见少量地开石。容矿岩石为强硅化复成分隐爆角砾岩。本层具弱金矿化。 |
370.07 | 372.32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矿物成分有原生石英及蚀变石英,含量分别为35%及63%,另含2%黄铁矿。孔深371.32-372.32m具弱蓝辉铜矿化, 蓝辉铜矿分布于黄铁矿脉中。 |
372.32 | 375.67 | 石英花岗岩型表外硫化铜矿石 | 灰白色,脉状构造,金属矿物见有蓝辉铜矿和黄铁矿,其中黄铁矿呈星点状、细脉状分布,含量2%,蓝辉铜矿主要分布于黄铁矿脉中,分布不均,上部相对集中,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另含少量明矾石。 容矿岩石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孔深373.32-375.67m具弱金矿化。 |
375.67 | 376.67 | 弱铜矿化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岩性及蚀变同第114层。不同之处:本层具弱蓝辉铜矿化,蓝辉铜矿主要分布于黄铁矿脉中。 |
376.67 | 383.71 | 石英花岗岩隐爆碎屑岩型硫化铜矿石 | 灰—灰白色, 细脉状、浸染状构造,金属有蓝辉铜矿、黄铁矿。铜矿化不均匀,顶、底部矿化较强。黄铁矿分布不均,孔深377.76-380.68m达10-15%。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另含少量明矾石。容矿岩石孔深379.76-380.68m段皆具有弱金矿化。 |
383.71 | 391.85 | 弱铜矿化强硅化复成分隐爆角砾岩 | 灰色,角砾状构造。角砾含量25-40%,成分为硅化岩、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及英安玢岩,大小为0.2-2cm。胶结物具强硅化。铜矿物为蓝辉铜矿,蓝辉铜矿主要分布于胶结物中与黄铁矿共生。孔深387.14-388.14及390.75-391.85m具弱金矿化。 |
391.85 | 393.65 | 弱铜矿化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铜矿物为蓝辉铜矿,呈细脉状、星点状分布。本层具弱金矿化。 |
393.65 | 394.6 | 明矾石石英花岗岩型硫化铜矿石 | 肉红色,浸染状、细脉状构造。金属矿物有蓝辉铜矿、黄铁矿。容矿岩石为明矾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本层具弱金矿化。 |
394.6 | 396.8 | 明矾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肉红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蚀变矿物有石英、明矾石。含量分别为45%及20%。孔深395.60-396.60m具弱蓝辉铜矿化,蓝辉铜矿呈星点状、细脉状分布。 |
396.8 | 405.88 | 弱铜矿化地开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蚀变矿物有石英、地开石。含量分别为45%及20%。地开石除呈面型分布外,偶见呈脉状。局部具少量明矾石。铜矿物为蓝辉铜矿呈脉状产出,其轴夹角分别为20°、40°.孔深397.55-398.55m及400.90-403.90m具弱金矿化,孔深401.40-401.75m为地开石化硅化花岗质隐爆角砾岩。 |
405.88 | 406.9 | 地开石石英花岗岩型硫化铜矿石 | 灰白色,脉状构造。金属矿物见有黄铁矿和蓝辉铜矿,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地开石,另含少量明矾石。容矿岩石为地开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本层具弱金矿化。 |
406.9 | 416.8 | 石英隐爆碎屑岩花岗岩型硫化铜矿石 | 灰白—灰色,细脉,浸染及不规则状构造。金属矿物有蓝辉铜矿,黄铁矿。铜矿化不均匀,孔深406.90-410.79m矿石较富,品位达0.81-408%。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局部含20%地开石。容矿岩石孔深406.90-410.79m及412.85-415.80m为强硅化隐爆凝灰岩。其余则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本层除孔深410.79-411.85m处皆具弱金矿化。 |
416.8 | 418.8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 主要蚀变矿物有石英、少量地开石, 含量分别为60%及5%,另含少量明矾石。偶见黄铁矿呈细脉状、团状分布,含量<1%。 |
418.8 | 424.58 | 弱铜矿化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岩性及蚀变同第125层。不同之处:① 本层具弱蓝辉铜矿化,蓝辉铜矿呈脉状分布。② 孔深418.80-422.20m具弱金矿化。 |
424.58 | 433.17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岩性及蚀变同第125层。不同之处428.82-431.57m具弱铜矿化。 |
433.17 | 435.27 | 强硅化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原生石英、蚀变石英及明矾石,含量分别为30%、60%及9%,另含1%黄铁矿,黄铁矿呈星点状分布。 |
435.27 | 439.12 | 弱铜矿化黄铁矿化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蚀变矿物有石英,次为明矾石。蓝辉铜矿呈脉状、星点状分布。 |
439.12 | 441.12 | 石英花岗岩型硫化铜矿石 | 灰白色,脉状构造。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蓝辉铜矿。蓝辉铜矿分布不均,主要集中矿石贫富不均,主要集中于孔深440.12-441.12m,脉石矿物为石英。容矿岩石主要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其中孔深439.52-439.72m为强硅化英安玢岩。 |
441.12 | 444.11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矿物成分有原生石英、蚀变石英及黄铁矿,含量分别为35%、60-62%及3-5%。黄铁矿主要呈团状、浸染状分布。孔深442.12-442.98m具弱金矿化及弱铜矿化。 |
444.11 | 449.2 | 绢云母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浅绿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蚀变矿物有石英、绢云母,含量分别为40%及25%。与下层呈渐变关系。 |
449.2 | 452.6 | 弱铜矿化黄铁矿化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黄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蚀变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明矾石,含量分别为54%及5%。黄铁矿呈浸染状、脉状,含量10%。铜矿物为蓝辉铜矿,呈脉状,分布不均,孔深450.20-451.20m矿化较弱。 |
452.6 | 457.83 | 黄铁矿化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岩性及蚀变同第133层,不同之处:本层未具铜矿化。 |
457.83 | 463.9 | 明矾石化绢云母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蚀变矿物有石英、绢云母及明矾石。含量分别为45%、15%及10%.黄铁矿呈星点状、细脉状分布,含量为2%。 |
463.9 | 466.74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细粒花岗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原生石英及蚀变石英,含量分别为35%及64%,另含1%黄铁矿:主要呈星点状、微脉状分布。孔深465.74-466.74m具弱蓝辉铜矿化。 |
466.74 | 469.14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蚀变矿物为石英,含量为65%,局部见有少量明矾石。 |
469.14 | 469.84 | 弱铜矿化强硅化花岗质隐爆角砾岩 | 浅灰色,角砾状构造。角砾含量30%,成分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硅化岩,大小2-3cm,呈次圆—次棱角状。胶结物具强硅化。铜矿物为蓝辉铜矿:呈星点状、细脉状分布。 |
469.84 | 474.49 | 弱铜矿化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矿物成分主要有原生石英、蚀变石英,含量分别为35%及63%,另含20%黄铁矿。铜矿物为蓝辉铜矿: 呈浸染状分布,矿化不均,强弱相间。孔深472.20-472.45m为隐爆角砾岩。 |
474.49 | 477.46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同第139层,但不具铜矿化。 |
477.46 | 478.66 | 弱铜矿化黄铁矿化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黄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铜矿物为蓝辉铜矿:呈星点状分布。 |
478.66 | 480.6 | 石英花岗岩型硫化铜矿石 | 黄色, 细脉状, 浸染状及斑点状构造。金属矿物为蓝辉铜矿,呈脉状、浸染状、脉状分布,量占10%,与铜矿物共生。脉石矿物为石英。容矿岩石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下部见隐爆角砾岩穿插。下部矿石较富。 |
480.6 | 481.4 | 弱铜矿化地开石化明矾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主要矿物为石英、明矾石、地开石。铜矿物为蓝辉铜矿:呈星点状分布,与黄铁矿共生。 |
481.4 | 482.4 | 石英花岗岩型表外硫化铜矿石 | 灰白色,浸染状、细脉状构造。铜矿物为蓝辉铜矿。脉石矿物为石英。容矿岩石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482.4 | 484.33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矿物成分:原生石英、蚀变石英及黄铁矿,含量分别为35%、63%及2%。 |
484.33 | 491.83 | 明矾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蚀变矿物有石英、明矾石,含量分别为45%、及20%。孔深484.33-484.88m为石英隐爆碎屑岩型硫化铜矿石,品位达0.63%,且见有弱金矿化。孔深488.45-491.83m具弱蓝辉铜矿化,蓝辉铜矿呈浸染状分布,孔深490.99-491.16m为强硅化隐爆角砾岩。 |
491.83 | 493.15 | 石英隐爆碎屑岩型表外硫化铜矿石 | 灰色,细脉状、浸染状构造。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蓝辉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明矾石。容矿岩石为强硅化花岗质隐爆角砾岩。 |
493.15 | 500.3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矿物成分有原生石英及蚀变石英,另含3%黄铁矿:呈星点状、细脉状分布。孔深497.78-499.00m具蓝辉铜矿化, 蓝辉铜矿呈脉状产出。 |
500.3 | 502.69 | 强硅化花岗质隐爆角砾岩 | 灰色,角砾状构造。角砾含量为30%,成分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和硅化岩,大小.2-1cm,呈次棱—次圆状,胶结物具强硅化,见二条地开石细脉,局部见团状明矾石。孔深500.30-501.30m具弱蓝辉铜矿化,蓝辉铜矿呈星点状、细脉状分布。 |
502.69 | 508.35 | 明矾石石英隐爆碎屑岩花岗岩型硫化铜矿石 | 浅灰,灰色,浸染状、细脉状构造。金属矿物有蓝辉铜矿、黄铁矿,二者密切共生。蓝辉铜矿、黄铁矿二者均呈细脉状、浸染状分布,以孔深506.15-507.55m矿石最富,其中黄铁矿量可达10%,且具弱金矿化。其余孔段铜矿化及黄铁矿化皆相对较弱。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明矾石少量。容矿岩石上部为强硅化隐爆角砾岩,下部为蚀变中细粒花岗岩。 |
508.35 | 513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褐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蚀变矿物为石英,局部可见明矾石。孔深508.55-510.31m具弱蓝辉铜矿化,含2%浸染状、细脉状黄铁矿。孔深510.31-513.00m含1%褐铁矿,呈蜂窝状。 |
513 | 517.07 | 强碎裂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粉红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碎裂状构造。主要蚀变矿物有石英、明矾石,含量分别为65%及20%。网状裂隙非常发育,明矾石主要沿裂隙充填,孔深514.00-515.00m具弱金矿化及弱铜矿化。 |
517.07 | 517.7 | 地开石石英花岗岩型表外硫化铜矿石 | 浸染状、细脉状构造。金属矿物有蓝辉铜矿、黄铁矿,容矿岩石为硅化地开石化中细粒花岗岩。 |
517.7 | 519.7 | 地开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蚀变矿物有石英、地开石,含量分别为40%及15%,另含5%明矾石及5%绢云母。孔深518.70-519.70m具弱蓝辉铜矿化,蓝辉铜矿呈星点状分布。 |
519.7 | 520.7 | 地开石石英花岗岩型硫化铜矿石 | 同第153层。不同之处:本层矿石相对较富。 |
520.7 | 526.3 | 地开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岩性及蚀变同154层。不同之处:孔深520.70-521.70m具弱蓝辉铜矿化,蓝辉铜矿呈星点状分布,含量为0.26%。 |
526.3 | 527.17 | 石英隐爆碎屑岩型硫化铜矿石 | 黄—灰白色,浸染状、细脉状构造。金属矿物有蓝辉铜矿、黄铁矿。二者均呈浸染状、细脉状分布。其中黄铁矿含量为10%。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另含少量明矾石。容矿岩石为硅化花岗质隐爆角砾岩。 |
527.17 | 541.03 | 地开石化绢云母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局部绿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蚀变矿物有石英、绢云母及地开石,含量分别为40-50%、5-15%及10%,局部见有明矾石。 |
541.03 | 542.58 | 弱铜矿化黄铁矿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黄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蚀变矿物为石英,另含5%地开石及4%绢云母。黄铁矿:含量10%,铜矿物为蓝辉铜矿,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孔深541.03-542.06m,两者皆呈细脉状、星点状分布。 |
542.58 | 545.86 | 地开石化绢云母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间夹绿色,岩性及蚀变同第158层。不同之处:孔深542.58-543.58m具弱蓝辉铜矿化,蓝辉铜矿呈星点状分布 |
545.86 | 548.12 | 强硅化花岗质隐爆角砾岩 | 灰色,角砾状构造。角砾含量为30%,成分主要为明矾石化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及硅化岩,次为黄铁矿及蓝辉铜矿,大小0.2-1cm,呈棱角-次棱角状。胶结物具强硅化、绢云母化或地开石化。孔深545.86-546.86m具弱蓝辉铜矿化。 |
548.12 | 551.83 | 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蚀变矿物为石英,含量为60%,另含5%绢云母,其中绢云母分布不均。裂隙中可见少量黄铁矿。 |
551.83 | 552.89 | 石英花岗岩型表外硫化铜矿石 | 灰白色,细脉状构造。铜矿物有蓝辉铜矿,线脉状充填裂隙中。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绢云母。容矿岩石为强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552.89 | 553.8 | 弱铜矿化黄铁矿化强硅化隐爆角砾岩 | 灰色,角砾状构造,角砾含量30%,成分为硅化岩、黄铁矿及蓝辉铜矿,大小0.2-1cm,呈次棱角—棱角状。胶结物具强硅化。黄铁矿、蓝辉铜矿除呈角砾外,还呈脉状、网脉状分布,含量分别为5%及0.29%。 |
553.8 | 565.25 | 绢云母化地开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灰白色,间夹绿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蚀变矿物为石英、地开石及绢云母,含量35%、25%及10%。孔深554.53-554.78m为强硅化隐爆角砾岩,孔深564.57-565.25m为表外硫化铜矿石,品位为0.35%,铜矿物为蓝辉铜,呈星点状分布。 |
565.25 | 569.63 | 绢云母化明矾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肉红色,间夹绿色,变余中细粒花岗结构。主要蚀变矿物为石英、地开石及绢云母,含量35%、25%及10%。孔深565.25-566.25m具弱蓝辉铜矿化,蓝辉铜矿呈星点状分布。 |
569.63 | 573.65 | 明矾石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 黄色,细脉状、浸染状构造。金属矿物有蓝辉铜矿、黄铁矿。铜矿化不均,相对集中,孔深569.63-570.19m及572.19-573.19m,其余孔段铜矿化相对较弱,黄铁矿含量10-15%。呈浸染状、细脉状分布,与铜矿化关系较密切。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明矾石。容矿岩石为黄铁矿化硅化中细粒花岗岩。 |